(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化龙池旧名玉带街、鳌背街,位于芙蓉区,南起大古道巷,北止织机街,至今保留麻石路面。麻石铺设方法与潮宗街、金线街稍有不同。两侧直铺,中央亦直铺一道麻石,将街面一分为二,左右则为横排麻石,街道弯曲,南北走向。化龙池原名玉带街,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载,明万历九年(1581),学宫前有一条横路曰玉带街;外渠曰玉带沟,为长沙旧城八大公沟之一。万历四十年(1612)善化知县唐源在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桥曰三元,街曰鳌背,池曰化龙。因街在池西,遂改名为化龙池。民间传说此处有口井,井中有条孽龙托梦给住在此街救过自己性命的一位铁匠说,我近日要变成一条龙东归大海,到时长沙将成一片汪洋,示意恩人早逃。铁匠决心舍身救全城人的性命,遂将一大桶熔化的铁水倒向井里,井边的地和铁匠都陷了下去,孽龙被铁水熔化,井塌之处变成一口小池塘,人们为纪念铁匠,便把池塘叫“化龙池”。旧时化龙池市井繁华,为油鞋、木屐店集中地。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故居磻石山房位于化龙池。清雍正进士张鹏狲有诗咏化龙池: 寒霞网集龙湾市,新月人归鳌背街。 漫信古来卑湿地,楼台灯火似秦淮。 从化龙池往北横过织机街便是白果园,南止苏家巷。白果园旧名“老泉别径”,麻石路面保留至今。民国时期,化龙池和白果园为公馆集中之区,程潜、刘建绪等名人的公馆位于此街。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年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0 02:15 , Processed in 0.1951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