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朱张渡

2008-7-22 18: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89|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从今湖南第一师范横过书院路,便到了六铺街江畔的著名渡口——朱张渡。南宋乾道三年(1167),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潭州造访张枝。朱熹在长沙逗留了两个月,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中和”、“太极”等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岳麓与城南仅一江之隔,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得名。朱熹作诗记下了这次意义深远的学术交流活动:

偶泛长沙渚,振衣湘山岑。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

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

从此,朱张渡一直成为岳麓书院学子往返湘江的主要渡口。清嘉庆十七年(1812),学政汤甫捐建朱张渡亭于水陆洲,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作记。咸丰十一年(1861)学政胡瑞澜重修渡口,东曰“文津”,西曰“道岸”,皆朱子讲学时所名也。清代朱张渡口的“岁修’,、“油舱’’之费全由民间捐田、捐银维持,慷慨之士大有人在。仅道光十一年(1831),杨振声就捐银120两,交“首事”生息,充“岁修”费用;还有蔡先广、蔡先哲兄弟捐店铺2间,租金充作渡口经营之用。

历代题咏朱张渡的诗词不少,清李家骏诗云:

一楫苍江渡,千秋胜迹留。潮添湘水合,沙拥橘洲浮。

道岸先登涉,文津共溯游。英英三楚地,事业企前修。

如今朱张渡尚有一艘小机轮往返于橘子洲头及两岸之间,弥补了五一路大桥和猴子石大桥之间的江渡之缺,成为闹市中的幽绝一景。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0 02:31 , Processed in 0.1496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