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古井神奇

2008-10-10 22: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79|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据考古学家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长沙就形成城市雏形。水井为前人生活中必需。长沙市五一广场曾发掘出古井数十眼,出土了极为丰富的古代人类生活遗物。古井的传说和以古井命名的街道多不胜数,尤其是白沙井、南沙井、鸳鸯井、白鹤泉等列更是神奇多采。
  白沙井:白沙井位于天心阁以南约一公里处的白沙街。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据1639年(明崇帧十二年)《长沙府志》所载:“白沙井,县东南二里,井仅尺许,清泉甘美,通城官民汲之不竭,长沙第一泉。”民谣称:“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沙水即指白沙井之水。白沙泉水,水质纯清,泡茶色味殊绝,酿酒芳香醇朴,煎药、熬汤均极佳,而且不论冬夏,泉眼不溢,泉并里经常保持同样多的水量,随舀随长,永不枯竭。至今,许多居民仍不辞远劳,来这里取水以供饮用。关于白沙井泉水酿酒,前朝很多人予以赞尝。晋代文学家谢惠连有“饮湘美之醇酵”之赋,唐代诗人杜甫也有“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之佳句。清代黄本骥在着《湖南方物志》中说“长沙之酒,自古有名。”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为二,其后又增二眼,现为四眼。解放后,白沙井经多次修整,井台铺花岗石,四围以石栏,植以树木,中央嵌刻“白沙古井”石碑一块,成为长沙名胜之一。现已规划在此修建“白沙古井茶艺博物馆”,以沙水若茶展示中国传统的茶文化。
  南沙井:在白沙井西南,相传南沙井分二眼,但一眼出水,一眼却出油。出水的那眼井与白沙井泉水一样,清澈见底,长年不竭,泡出来的茶像琥珀,喝多了还能使人有几分醉意。可出油的那眼井每天从眼孔里溢出的油,仅够给附近寺庙点灯和食用。有位叫月空的和尚因不愿每天去井里取油,在一个夜晚把井眼凿得很大很大,结果,使那眼井再也没有溢出油来,而是一井混浊的水。现在南沙井的水仍是一清一混。
  鸳鸯古井:鸳鸯古井在长沙城北的幸福桥西侧,它与白沙古井分处市区的南北两端,遥遥相对。固有两个较大的泉眼,伊如一对佳偶,故称鸳鸯井。该井的水四时不涸,非常明净。相传,古时用这里的水洗胭脂,颜色特别鲜艳。又传取该井水盛在碗内,碗中有一对鸳鸯戏水,人们一旦伸手抓之,顷刻不见。因为有这么一些富有神奇和感情色彩的传说,鸳鸯井与幸福桥就紧紧联在一起为人们所熟悉。现井用花岗石砌筑,建有护栏,石刻“鸳鸯古井”四字。
  白鹤泉井:在岳麓山麓山寺观音阁一侧,为麓山之一景观。《岳麓志》称:“泉出石窦,甘冽绝伦,盖山第一劳润。”该泉井汇聚麓山峰顶流来的源泉,历来为寺僧和过往游人饮水之所。相传古时常有白鹤飞其上,用此泉水沏茶,热气蒸腾,似白鹤翩跹,饮之能使人延年益寿。故以为名。自明代以来,各主持僧人均拓石整修,1877年(清光绪三年)建亭护泉,刻碑章石以记其事。现护亭碧瓦丹檐,彩绘藻井,围以汉白玉石栏,凭栏俯视井中泉水,亭顶彩绘双鹤倒映水中,情趣盎然。宋代赵悖有《白鹤泉诗》:
“灵脉本无源,因禽濑玉泉,自非流异禀,谁识洞中仙。”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风物大观》,郑佳明/主编,周贤朴|顾庆丰|沈绍尧|易仲威|王建宇|于安全/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9 22:09 , Processed in 0.1382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