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祓宇彦章,号山斋,宁乡人。宋淳熙进士第一,后人称为易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他往京城应试,其妻肖氏仍居家乡,亦娴词章,因久不归,其妻遂赋《一剪梅》以寄。词曰:“染泪修书寄彦章,贪却前廊,忘却回廊。功名成遂不还乡,石做心肠,铁做心肠。 红日三竿未理妆,虚度韶光,瘦损容光。相思何日得成双,羞对鸳鸯,懒绣鸳鸯。”肖氏一生只流传了这一首词,但历代谈词的重要著作,如《诗女史》、《古今女史》、《词品拾遗》、《词统》、《林下词选》、《词苑丛谈》等都收录了这首词,就可见其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品位。究竟这首词好在哪里?可用16宇来概括:“言近旨远,怨而不怒,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且连用4组叠词,别有风味。据地方史志所载,易祓的祖母苏老夫人能诗词,继母王氏亦解吟咏,祓妻肖氏伴夫攻读,并得劲长辈指点,能诗善词是完全做得到的。 肖氏思夫之心情真意切,将满腹情思凝聚笔端,成为千古传咏的佳名。“相思何日得成双”,肖氏当年可能没有料到,易祓自29岁踏上仕途,直到59岁,宁宗降旨“去留自便”,他才告别官场,返归故里,一去就是30年!易回乡后在故里巷子口伪水之滨精心营造了“识山楼”、“步月池”,“鸳鸯”终于长厮守。 易祓在他的“识山楼”里潜心著述,硕果累累。所著《周礼周易总义》等著作颇受世人推崇,词作当然也更胜妻一筹。他的名词《葛山溪》,婉约清丽,不在秦(观)柳(永)之下:“海棠枝上,留得娇莺语。双燕几时来,并飞入东风院宇?梦回芳草,绿遍旧池塘。梨花雪,桃花雨,毕竟春谁主? 东郊拾翠,襟袖沾飞絮。宝马趁雕轮,乱红中香尘满路。十斤斗酒,相与买春闲。吴姬唱,秦娥舞,拼醉青楼暮。”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风物大观》,郑佳明/主编,周贤朴|顾庆丰|沈绍尧|易仲威|王建宇|于安全/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