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未的近代化运动中,军事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清政府从19世纪末开始改造旧军编练新军,这就需要一大批掌握近代军事知识的军官。因此,创办新式的军事学堂就成为了军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新式军事学堂的创立,长沙的近代军事教育也开始起步了。 湖南最早的近代军事学堂是在戊戌维新时期创办的。19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初,湖南巡抚陈宝箴以政府拨款将省城求贤书院改为湖南武备学堂,聘请王者化、武振常等为教习,学员“即以营(旗)兵选用教之”。学堂学制和课程仿照天津和湖北武备学堂有关规制,演习新式武器装备,讲求舆算测量,并注重纪律教育。这是湖南实行近代军事教育的开始,到戊戌政变发生时,该学堂被迫停办。 1901年8月29日,清政府诏令停止武科科举考试。于是,新式军事学堂就成为了培养军队将佐的主要途径。湖南巡抚俞廉三根据清政府关于“函于各省会设立武备学堂,以培养将才,练成劲旅”的诏令,决定重新开设武备学堂。抚院委派留日归国学生、湖南试用道俞明颐为学堂总办(相当于校长),主持学堂一切事宜;聘请两江籍留日归国学生单启鹏、陶澍孝等任教习;学生由各州县选送年龄在18-22岁之间,身体健壮、文理清畅、家庭清白、素行端正的学生,经考试合格后入学。 经过一年多的筹划,新的武备学堂于1903年5月在长沙小吴门外大校场旁正式开学。第一期招收学生100名,教职员共有20名。学习期限为3年。学习内容包括内场和外场两部分:内场有汉文、日文、算学、伦理学、军制学、战术学、城垒学、地形学等22门;外场有体操、马术、剑术、步操、炮操、工程等6门。学堂实行分段教学制,即在学堂学习一年后,派赴部队实习半年,然后再返回学堂完成其他学业。 为适应大规模改造旧军和编练新军的需要,武备学堂又于1903年 l1月在长沙附设将弁、兵目、陆军速成等3个学堂。将弁学会从绿营中挑选年富力强的千把总培训一年,作为改造旧军之用。兵目学堂从各营挑选目兵培训一年,作为新军的骨干。陆军速成学堂则从各营挑选目兵培训一年半,以充任新军初级军官。武备学堂及其3个附设的学堂为湖南新军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1904-1908年间,湖南新军两个标6个营的管带先后有16人17任,其中有4人是从湖南武备学堂或将弃学堂毕业的,其中下级军官则有更多的为湖南武备和将弁学堂出身。清末和民国时期有很多著名湘籍军事将领毕业于武备学堂及其3个附设学堂,如程潜、周则范、萧昌炽、林修梅、蔡钜猷等是湖南武备学堂毕业生;田应诏、刘辅察等毕业于将弁学堂;林德轩、张辉瓒、鲁涤平、谭道源、陈渠珍等则毕业于兵目学堂。 1904年9月,清政府颁布《陆军学堂办法》,规定各省设立陆军小学堂。根据这一规定,湖南巡抚端方于1905年夏将武备学堂第一期学生提前结业,将武备学堂及其3个附设学堂停办,另在武备学堂原址上设立湖南陆军小学堂。 湖南陆军小学堂于1905年8—Jg正式开学。学堂总办仍由俞明颐担任,俞于1908年去职后,继任者相继有善化人汤鲁和广西人张鸿年。总办之下设监督(相当于教育长)、提调(相当于总务长)各一员。另外每期还设学长3名(第一期设有6人)专任管理。按规定陆军小学堂第一期招收正额生90名,由各州县在15-18岁的高小毕业生中考送。但刚创办时,各州县尚无高小毕业生,于是改为由省自行招收。另外还招收附课生30名,凡外省宦游子弟、本省官吏子弟及新军优秀士兵均可保送入堂自费附课。但实际上新军优秀士兵被保送的并不多,而达官显要的子弟则得到夤缘入学的机会。由于这样,实际入学人数往往超过规定人数。第一期学生就达200人,而且超龄的很多,个别的甚至将近30岁。 陆军小学堂招生虽然不严,但入学后却严加剔选。每月都进行考试,考试成绩评为优、上、中、下、劣5等,规定每月的津贴优等发给2两4钱,上等发给2两,中等发给 l两6钱,下等不发津贴,劣等则立即开除;另外还进行操行评定,操行不及格的也一律开除;正额生被开除出现缺额时,即以优秀附课生递补。经过这样逐月淘汰,第一期入学者200人,到毕业时参加陆军中学堂升学考试的仅有72人。 陆军小学堂以“养成陆军将官之初阶,教以普通课及军事初级学,并养成其忠爱勇武、机敏驯优之性质、以植军人之根本”为宗旨。学习期限为3年。所设课程分学科、术科两部分。学科又分军事学科和普通学科两种。军事学科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测绘学等;普通学科有国文、外文、修身、历史、地理、理化、博物、生理卫生、三角、几何、代数等;术科则以班、排教练为主,劈刺、器械操为辅,主要在野外演习。 陆军小学堂前后共办5期,前3期在辛亥革命前毕业。辛亥革命时,第四、五期在读学生有200余人。长沙光复后,湖南都督府将陆军小学堂改为陆军小学校,先后委派刘鸿逵、戴凤翔为校长。1912年4月上旬,南京留守黄兴通令南方各省将陆军小学一律停办,所有在校学生全部送南京的入伍生队受训。戴凤翔按照通令要求,将在校一百五六十名学生送至南京,被分别编入入伍生队和军需学校。开办7年的湖南陆军小学,至此全部结束。湖南陆军小学培养的大批军事人才后来不少都成为了民国的高级将领,如唐生智、贺耀组、刘兴、戴岳、陈浴新、陶峙岳、刘峙、曹伯闻、王大帧(即王生)、毛炳文等都是湖南陆军小学的毕业生。清末湖南的近代军事教育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这些军事人才中的很大一部分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骨干,充当了清王朝的“掘墓人”。同时,从广义上说,近代军事教育的兴起也丰富了长沙近代教育改革的内容。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湘城教育纪胜》,郑佳明/主编,彭一平|陈先枢|梁小进/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