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职业技术教育的创办

2008-10-9 22: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50|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长沙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出现既是长沙近代教育兴起的产物,也是世纪之交长沙近代实业兴起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早在戊戌维新运动前,谭嗣同就曾设想将浏阳算学馆办成附设有试验农场、实验工厂和矿山,讲求“汽轮制造、水火电力、声光、工商诸学”的新型综合性实业学堂。后来,陈宝箴在戊戌维新时又拟于农务局和工务局之下,各设职业学校一所。但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而未果。然而,由于湖南土地肥沃,矿产丰富,具有发展近代农工矿业的优越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士大批官办或官督商办或商办的近代工矿业纷纷创立,对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职业技术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1902年2月,著名湖南士绅王先谦、汤聘珍呈请抚院,建议设立工艺学堂。经巡抚批行各司会议,决定将长沙城内戥子桥原“迁善所”改为工艺学堂。这是湖南职业教育的开始。不久,湖南巡抚部院又根据清廷关于设立农务工务学堂的谕令,决定“就现办工艺学堂,设立农、工二科,妥议章程,分门讲习”。这所农务工艺学堂,是近代湖南第一所比较正规的职业学堂。但因设备简陋,又为工农合校,难以兼顾。因此,1905年,新任湖南巡抚端方将工艺和农务分设。原农务工艺学堂更名为“艺徒学堂”,专事养成艺徒。这是湖南官立技工学校之始。“艺徒学堂”设金工、织布、漆工、电镀等工种,分班教学,并设有实习工场。当时,学堂教师谢兰畦曾首创脚踏机织斜纹布,开创了湖南木机纺织细布、斜纹布的历史。1906年继任巡抚庞鸿书认为艺徒学堂学生程度尚优,符合奏定章程中等工业学堂的规定要求。因此将艺徒学堂改名为“湖南全省中等工业学堂”,并附设艺徒学堂,继续未完之艺徒教育。工艺学堂升格后,先办一般课程的预备科。到1909年,预科生两个班毕业,学堂监督请得当时的巡抚同意,正式开设本科,购置工业器械,聘请工业专门教员,分金工、图绘、染织、漆工等4科。每科招生40名,共160名。辛亥革命后,该校于1912年改名为“湖南公立中等工业学校”,并停办漆工、图绘两科,增设机械科。1914年,该校又改名为“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增设应用化学科。因戥子桥原校舍狭窄,不便扩充,故迁入小吴门原省立工业实验场旧址。同时为了使学生有实习基地,该校又在经武门外购置土地,建设机械和染织两科的实习工场。1916年,实习工场落成,安装了新购置的理化仪表和机器设备,供学生使用。这年,该校又更名为“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农务学堂自与工艺学堂分开后,即与赵尔巽1903年创办的农务试验场合并,开始仍名农务学堂。因试验场原有较好的蚕桑业基础,首先开设蚕科,第二年,该校正式立案,定名为湖南官立农业学堂。抚院又拨款修造校舍,购置仪器,并划拨长沙北门外古佛寺官地30亩为农场。1909年2月,该校开始创办农科,招收三年制农科生一班。又拨岳麓山官荒地作森林培秧局,同年7月,开始招收三年制林科生。1910年9月,该校又附设农业教育讲习所,专门培养农业教育师资。辛亥革命后,该校改为湖南公立中等学校,并于1913年开始设立兽医科。1914年又改名为湖南省立甲种农业学校。
  除官办的中等职业技术学堂外,长沙还出现了一些私立的职业技术学堂。如1903年禹之谟创办的长沙实习工场附设的工艺学堂,这是湖南省工场附设技工学校的开始。还有私立明耻女子职业学堂(后改名为衡粹女子职业学堂)、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等,雅礼医院开办时附设的护病学校也是属于这种性质。 
  私立明耻女子职业学堂是从长沙东乡的影珠女学分化出来的。1905-1909年,影珠女学曾以福临乡坳上屋黄为焯私宅为校址。后来,影珠迁至新址,黄为焯的女儿黄国厚即联合原影珠的教员童澹村、周鼎劳、黄恺生等,在坳上屋影珠旧址创办了明耻女子职业学堂。黄国厚,宇振坤,长沙县人,1883年出生。曾在影珠女学读书。1905年,她与其妹黄国巽一起作为湖南第一批女留学生被选派到日本东京青山实践女校师范科留学,专攻美术,曾与秋瑾同学。学成返国后,她先后在隐储女学、周南女学任教。1909年明耻女子学堂创立后,她一直以校为家,惨淡经营10余年。辛亥革命后,原明耻创办人相继去世,人员星散。黄国厚独肩重任,自任校长,并将明耻迁入长沙城内,改名为衡粹女子职业学校。其校址几经搬迁,最后定址于兴汉门今开福区区政府一带。
  衡粹女子职业学校以培养女子自立自强、解除封建束缚为宗旨,分设艺术师范、缝纫、刺绣3科,并附设有幼儿园。艺术师范聘请省内外书画名家任教,兼习国画和油画;刺绣科专攻湘绣;缝纫科附设有工场,实行半工半读。学校兴盛时,有17个班,400多人。该校办学成绩显著,培养了不少特出人才。民国初年,因军阀混战,局势不安,衡粹经费困难,无法维持。黄国厚亲自制图作画,恳托商务印书馆印行出售,并携带学生刺绣成品,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展览义卖,筹得经费,全部用来维持学校开支。
  20年代,黄国厚因病辞职,著名教育家王季范继任校长。长沙“文夕大火”,衡粹校舍全部被毁,学校迁往湘乡。日寇侵陷湘乡后,学校停办,此后一直没有再恢复。
  雅礼医院附设护病学校是湖南省内最早的护士职业学校。它是由美国人胡美(E.H.Hume)于1911年 l1月创办的。胡美于1905年受美国雅礼会的派遣来到长沙,并于1906年 l1月在长沙小西门西牌楼开办了湖南第一所西医医院——雅礼医院。为了完善医院管理,他于1911年 l1月在雅礼医院内开办了护病学校,招收男女护生。当时国人感到新奇,将其称之为看护学校。该校第一任校长由1909年来华的美国高级护士、文学士盖杰(N.D.Gage)担任。当时,报考该校的要求比较严格,规定报考者须肄业中学两年,入学考试成绩全部及格,并且须得到家长的同意。第一次招生从60名应考者中录取了12名为第一班新生。以后,应试者的学历要求改为中学毕业或同等学历。学制定为4年。在湘雅医学专科学校成立后,雅礼护病学校改名为湘雅护士学校,与湘雅医学专科学校、湘雅医院一起同为湘雅医学会管理。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湘城教育纪胜》,郑佳明/主编,彭一平|陈先枢|梁小进/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5 01:10 , Processed in 0.1207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