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创办女学 以开风气”

2008-10-9 22: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13|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长沙的女子教育创始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这年3月26日,长沙县有唐黄琼、黄萱联合亲族黄、黄为焯、黄亨理、陈保彝等捐集私财,在长沙县影珠山下西冲黄的私宅开办了影珠女学。尽管这所学校仅十余名学生,而且都是黄姓家族及其亲戚的女子,但它毕竟是长沙第一所女子学校。同年6月10日由龙绂瑞和留日归国学生俞蕃同创立的湖南民立第一女学堂在长沙千寿寺巷(今芙蓉区顺星桥)正式开学。1904年春,又有曾广镛在长沙创设了淑慎女学堂。女子教育的兴起引起了顽固势力的不安和非难。1904年秋,湖南顽固派官绅上奏清政府,攻击“湖南开办女学堂,流弊日滋,请饬停办”。清政府即谕令署湖南巡抚陆元鼎,将本省“设有女学,即行停办”。于是,民立第一女学和淑慎女学堂被迫停办,影珠女学则更名为黄氏家塾。 
  然而,时代潮流毕竟是顽固势力所不能阻挡的。1905年,时任湖南巡抚的端方奏准在湖南考录了20名官费留日女生,其中大部分为原民立第一女学和影珠女学的学生。这些女学生在管理员黄萱的率领下于当年赴日留学,成为湖南首批出国留学的女学生。也正是在1905年5月,朱剑凡创立了周氏女塾。
  朱剑凡,原名周家纯,1883年生于宁乡县—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其父为湘军著名将领,甘肃提督周达武。他少年时读过王夫之、魏源、龚自珍、谭嗣同等人的著作,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1902年他东渡日本,入东京弘文习师范,结识了黄兴、陈天华、周震鳞等爱国志士,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影响。1904年底,朱剑凡归国,首先在周震鳞创办的宁乡速成师范教书。他认为“女子沉沦黑暗,非教育无以拔高明,要自立于社会,有学识技能,才能拔于黑暗”。因此,他决心冲破阻力,自己创办女学。1905年5月初,他将长沙泰安里私宅的半边园林辟为校舍,创办了一所女子学堂。为免遭清政府查封,命名为周氏家塾。但实际上办有师范班,附设有小学部和幼儿园,并授之以新学。当时风气闭塞,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学校初创时,入学者很少。朱剑凡不辞劳苦,逐家劝说,广泛动员。他规定,凡未婚及订婚未嫁者都可入学,少数家境贫困的还可在校打钟、扫地,半工半读。这样,很快使师范班学生增加到百余人。 
  刚刚创办时,教员人数很少,大部分是男教师。圃于旧礼教,男教师在上课时,在讲台上挂一帷帘,将男教师和女学生分隔开来。同时,朱剑凡还要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四书”,当官府派人来检查时,就把新学课本收起来,把“四书”放在课桌上作为掩护。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对这所学校进行攻击。当时,长沙城内一些顽固士绅就污蔑说周家花园是大观园,周家纯是贾宝玉。但朱剑凡对这种攻击毫不在意,办学意志更加坚定。
  1907年,学部奏准民间设立女子学堂。于是,朱剑凡于1908年呈请湖南当局将周氏家塾改名为周南女学。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周南女学除继续开办师范专业外,还添设了缝纫、音乐、体育等专修科。由于班次增多,规模扩大,需要增建校舍。朱剑凡毅然将面积为440方丈的私家花园全部献出作为周南的永久校舍,并将宁乡老家的私有田产全部变卖,在长沙购买了628方丈地皮,用来扩建校舍。他的夫人魏湘若(即著名湘军军将领,两江总督魏光焘之女)也将她赔嫁的金银首饰慷慨捐出,作为学校的办学经费。为了兴办教育,朱剑凡曾先后向周南女学捐献资产总值达11万余银元。
  朱剑凡创办周南,不仅捐献了全部家产,而且呕心沥血,倾注了全身心的精力。他除了主持校务外,还兼教了心理学和教育学课程,并自编了《教学法》、《儿童心理学》等教材。学校聘来日本籍教师佐藤操子和松山雪子,他又亲自担任翻译。他还非常注意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他担任周南校长期间,聘请了大批著名教师任教。如徐特立、张唯一、周以栗、陈章甫、吴芳吉、李肖聃、周世钊、唐梅村等前来任教。对优秀的教师,他不惜重金聘请,礼遇有加。一次,朱剑凡从浙江聘来一个著名的英文教师叫谢仁仲。一个学期后,谢老师请辞。朱剑凡苦苦挽留,甚至不惜下跪,终于将谢老师挠留下来。他还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校工袁顺生因擅长书写,办事谨慎,被提拔为职员。李淑仪原是一个尼姑,因工于刺绣,朱剑凡便动员她还俗,并聘为劳作教员。
  朱剑凡提出了“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为社会改造和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周南的学科都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设置的。朱剑凡认为,师范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故首先在周南开办了师范科和简易师范科,并附设小学和幼儿园。朱剑凡还认为妇女要在社会上自立,就必须有谋生的技能,为此又开设了缝纫、刺绣、烹任等班。为满足全省女子学校对音乐和体育教员的需要,他又开办了音乐、体育专科班。
  朱剑凡为周南规定的校训是:(l)自治心(节制整洁);(2)公共心(博爱仁恕);(3)进取心(勤勉耐劳)。为养成一种勤勉的学风和活泼的气氛,周南规定每日由值日教员公布格言、诗歌、图画或学生学习成绩,以供学生学习观摩。周南女学还每年举办学生学习成绩展览。民国初年的《湖南教育》杂志曾撰文评述周南的成绩展览,认为周南女学生的成绩“男校中如此程度亦不多得”。
  朱剑凡等还注意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并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爱国和革命运动。如1907年,他与徐特立发起周南全体师生首先罢课,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并得到全城公私立学堂的响应。“五四”运动中,周南学生在朱剑凡领导下,积极响应学联号召,举行罢课,并组成“十人团”,到街头宣传爱国,抵制日货。周南女学的学生还创办了湖南最早的妇女刊物《女界钟》周刊,为湖南妇女运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周南还有向警予、蔡畅、陶毅、劳启荣等同学参加了毛泽东创建的新民学会。在新民学会全部十九名女会员中,周南毕业的或在籍的学生占13名。
  朱剑凡在周南还十分重视体育和美育。他专门从校外请李教练,培训篮球、排球、网球、垒球等球队。学校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校运会,到1912年,已先后举办了7次校运会。他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文娱活动,每年校庆和元旦都要举行游艺会,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丰富多采的节目,有时还发动学生到社会上去演出。他还经常带领学生春游和秋游,“纵览农圃山水,公共建筑及古贤祠墓”。他要求学生做到“行为端庄,服饰整洁,语言文雅,态度谦和”。为了美化校园,他和学生一起种植树木花草,在校内开辟了由学生管理的学级园、公共园、美育园、饲育园、纪念树园等,使学生陶冶情操,养成公共道德和了解自然现象。
  周南为了使女学生今后能自立于社会,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工作能力。学校和各班级均有学生自治会,自治会干部全部由学生选举产生,分管学术、体育、文娱、卫生各项活动。学生班级活动、寝室、图书室及食堂等都由学生自主管理。自治会的干部,对内参加学校校务会议,共商学校大计,对外代表学校与各校联系。
  由于周南女学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的校风学风和不断追求进步的优良传统,从而培养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女革命家和妇女运动活动家。如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我国著名妇女运动领袖蔡畅、革命烈士杨开慧、著名女作家丁玲、妇女活动家劳君展、曹孟君等,其中蔡畅在周南毕业后还曾留校任体育教员2年。
  周南女学于1912年改名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师范学校,仍附设小学。1916年,停办师范,改名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这是湖南省第一所女子中学。
  在1907年清政府准许民间设立女子学校后,原来被迫停办的女学渐次恢复,并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女子学校。1904年被迫改为黄氏家塾的影珠于1907年正名为影珠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湖南副都督的陈作新曾在该校任教。1910年,该校又将校址迁往东乡竹杉铺,改名为隐储女子师范学校,并设附属小学,杨开慧烈士就曾在隐储附小读书。此外,清末长沙地区先后出现的女校还有女子美术学校、实业女校、毓坤女塾、振湘女学等。清末的长沙女子教育确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湘城教育纪胜》,郑佳明/主编,彭一平|陈先枢|梁小进/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5 00:19 , Processed in 0.0992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