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府后街位于芙蓉区,东起文运街,西止老照壁,因清代此街位于长沙府署后侧,故名府后街。民国时期府后街是书店、文具店等集中地之一。原长沙电信局大楼亦建于府后街。府后街南侧有县府坪。今南阳街北段原称府正街, 1971年并人南阳街。长治路位于芙蓉区,东起文运街,西至南阳街(原府正街)。原为清长沙府署所在地。辛亥革命后在此设立长沙县知事公署,将原府署大门一带拆除改建,形成两条新街,分别取名为长治路和长康路,取“长治久安”之意。民国时期,教育局、财政局、保安团等县级机构曾设在此。1938年房屋全被大火烧毁。战后恢复,今为农副产品集荟之地。长沙府署早已不存,而府署门联人们仍记忆犹新,联云: 大法小廉,宣我上德; 湘清岳峻,式是南邦。 县正街位于天心区,东起高正街,西止大古道巷。明崇祯《长沙府志》载:善化县署明以前在南门外,明成化十六年(1480)善化知县盛时将其治移驻此地。街位于县署前故名县正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南区人民政府驻地即善化县署旧址。万历三十八年(1610)知县唐源在县署西北角筑“寄思园”。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踞城,将县署拆毁。康熙十八年修复。修复后的县署由两个建筑群组成.南曰“抚循苍赤”,北曰“乐只堂”。两厢建筑,西有羁候厅、赞政公署、捕厅、呜皋别署、玉心池、有斐堂等,原寄思园则改作西书房;东有谷仓、协理公署、寅宾馆、清军所等。民国后,县署房舍一部分归属南区警察署,一部分归属济良所。 县正街、府正街亦曾入联,《长沙地名赋》云: 由县正府正以来,仁里臻福; 出藩围臬围而后,一路吉祥。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年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9 21:58 , Processed in 0.0852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