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继唐朝之后,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繁荣时代。理学的兴起,书院的发达,宋词的辉煌,山水画的鼎盛和书法艺术名家的辈出,构成了宋代文化的总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与两宋文化重心不断南移的趋势相契合,长沙地区的文化再次繁盛。这一阶段,仅书法绘画领域长沙就涌现出钱希白、刘次庄、易元吉、武国清等名家。 钱希白,原名钱易,又字宝月,号慧照大师,官至翰林学士,字画均佳,尤其擅长书写丈余大型行草条幅。淳化(990-994)年间,宋太宗赵光义酷爱书法,搜罗了众多先代帝王名贤的墨迹共10卷,命人临摹后以枣木镂刻,称淳化阁官帖,它十分珍贵,成为以后诸多字帖祖本,但大多藏于宫中,民间流传很少。宋仁宗时,潭州知州刘沆以此为底本,再加入原本中没有的王蒙之《霜寒帖》、《十七帖》以及颜真卿等唐人所传书法墨帖,命希白临摹刻印,称潭帖,又名“庆历长沙帖”。 北宋时由淳华阁帖衍化而来的著名帖有3部。一部是潘师旦将淳化阁帖增入其他书帖而成的20卷绛帖;一部是长沙人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10卷为本,除去淳化年月和卷尾篆题,再在后部增加释文,摹刻在临江戏鱼堂壁上,称为临江帖;还有一部就是钱希白的潭帖。其中,绛本流传很少,临江帖失真较远,以潭帖质量最佳,摹刻极精。所以苏东坡赞它“作字自有江左风味,比淳化待诏所模为胜”;南宋学者洪迈誉其“最为善本”;后人所撰的书法评论专著《翰墨志》也评价说:“惟潭帖为胜者”;据秦观在《法帖通解序》中记载:“自此法帖盛行于世,士大夫好事者又往往自为别本矣。”从长沙帖到南宋又生发出长沙新刻本、漕阳本、长沙别本等各种版本,因而对湖南和全国的书法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除书法摹刻外,希白精于作画,特别是白描荷花特别出色,逝世后有《古法帖》10卷等书法作品传世。 北宋末期,长沙籍人士中又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刘次庄。刘次庄,字中叟,自幼爱好书法,曾经寓居江西新途,住所的窗牖墙壁都被题满了字墨;几乎没有空处。刘次庄习字时先模仿他人书法,以后兼采群书自成一家,擅长行书草书,尤其以小楷最精妙。刘次庄并善于临摹古帖,有临江帖传世。 宋代长沙地区画苑也呈兴盛之况,其中最著名的画家是易元吉。易元吉,字庆之,自幼灵机深敏,自幼临摹古人名画,江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早年他擅长画绘花鸟,一次见到北宋著名画家赵昌所画的花果后深为叹服,自愧不如,决心开拓前人末加注意的题材,以此来驰名画坛。于是他以大自然为师,离家远游,寄居于山野人家,每天观赏自然风物,与鹿同游,常留连忘返。易元吉不仅对猿猱獐鹿各种禽兽的生息动静形态进行细心观察,而且包括林木景石诸景物都一一记于心中。归居长沙后,他又在自己的居室后面,疏凿池沼,置乱石,种花竹芦苇,畜养各种水禽,并将居室后墙穿一小洞,偷偷窥探这些小生物的游憩饮啄的姿态,以帮助自己进行绘画构思。经多年悉心揣摩,易元吉技艺日进,所绘花鸟动植物都很有特色。传说他在杭州都监厂画鹰时,吓得梁上的紫燕都不敢下来做巢。易元吉所作的画,尤其以獐猿特别生动逼真,呼之欲出,他因此而名闻天下。易元吉的獐猿画不仅在艺术上达到第一流的水平,而且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开拓绘画题材的意义。所以古代绘画评论家把獐猿画看成易元吉的专工独诣,认为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的绝技。许多名诗人也纷纷题咏表示赞赏,其中有黄庭坚的《易生画赞》、参观的《观易元?lt;獐猿图>歌》、张来的《獐猿图》、刘挚的《易元吉画猿》等等。易元吉也由此而成为长沙乃至湖南画坛的首领。 易元吉的绘画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擅长花鸟獐猿外,他还能画猫犬、虎狼、杂菜等各种动植物,且都能别开生面,超越前人。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既在于能师法自然,又在于能从古人那里汲取养料,充实自己的画艺。因而人们评说:“元吉平日作画,格实不群,意有疏密,虽不全拘师法,而能仗义古人,是乃超忽时流,周旋善誉也。”这是颇能说明易元吉绘画艺术高超钩奥秘的” 在画坛受到推崇的易元吉,在仕途上却很不得志。一次,潭州知州刘元瑜因欣赏易元吉的画艺,将他补为州学助教(从九品)。易元吉得到这个官职后很高兴,就在自己的画稿上署上工“长沙助教易元吉画”的题款。但没过多久,刘元瑜就因擅自补升画工易元吉为州学助教而降知随州。易元吉的仕途也随此而中止。 1064年(宋英宗治平元年),汴京景灵宫中的孝严殿建成,朝廷特召易元吉进宫绘画。他十分高兴地对朋友们说:“吾平生至艺,于是有所显发矣。”欣然赴京。在孝严殿内,易元吉奉命画御座后面的大屏风。他在中间一扇上,画了太湖石与汴京有名的鹁鸽和洛阳有名的牡丹,在旁边两扇各画上孔雀。接着,他又在神游殿的小屏风上画“牙獐”。别致的构图,精巧的画笔,使他名声大振。之后,易元吉又奉诏在开先殿西厢画《百猿图》,但还未画完就暴卒身亡了。曾有人说他的死是因为画院有人嫉妒他得到了皇帝的恩宠,特意在食物里下毒将他毒死的。易元吉的死,使许多人感到惋惜,刘挚作《易元吉画猿》诗: “传闻易生近已死,此笔遂绝天几存。安得千金买遗纸,真伪常与识者论。” 从这首诗中可见人们对易元吉的推崇,也可知当时他的画已非常珍贵,并且有人伪造了。 易元吉一生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仅《宣和画谱》就著录了245件当时御府所藏的易元吉作品,其他文献资料所载还有100余件。遗憾的是他的作品现在存世的已不多,仅《猴猫图》、《聚猿图》等几件。从中人们还可以窥见这位艺术大师的超世画技。 易元吉之后,长沙又有著名画家武洞清。他自幼随父亲武岳学习绘画,最擅长人物画,凡画面落墨的广狭大小、横斜直曲,都符合法度。所画佛像、罗汉,无论是站立端坐,俯仰进退,都惟妙惟肖,富有个性,表现出所画人物的名分尊严。武洞清的画在当时享有盛名,以至常常有假冒姓名伪画求取获利的。其实他存世的真品已不多,只有宣和年间御藏的21像,以及11曜、28宿、12真人等像。武洞清对湖南画坛影响较大,宋代长沙人何澄的祖先喜爱他的画,家中收藏了很多,何澄得以自小观亭研习,领悟到画的精妙之处,自己所画的神佛像也很能传出武洞清画的神韵,由于何澄更擅长色彩,画达到了简洁传神而不必施彩的臻化之境,因此也成为一位名画家。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湖湘文化之都》,郑佳明/主编,郑焱/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