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自南宋以后即为县治,明清两代均为长沙府所辖。但元末明初由于战祸和兵燹,湘潭原有居民大量散亡,田园大量荒废,城内一片凄凉。随后,外省人,特别是江西一带的人口,以“从’征”、“屯垦”、“宦游”和从事商贾等,大批涌入湘潭。有记载云:明初“湘潭土著亦仅存十八户,余皆无复存在,洪武初招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人尤多”,使湘潭逐渐有了经商的传统。加之湘潭距长沙仅百里之遥,湘江、涟水流经其境,无礁石湍流之险,古驿道分五路通向毗邻县、省,是粤、桂两省通往北方古商道的必经之地,到明末已形成商埠,“衡、永、桂、茶、攸二十余州县之食货,皆于是地取给,故江苏客商最多;又地宜泊舟,秋冬之交,米谷骄至,樯帆所舰,独盛他邑”。不仅湘东、湘南产品都往湘潭集散,西南各省货物去西北各省亦多经“湘、沅”而集湘潭,到清嘉庆年间,“城总市铺相连几十里,其最稠者则在十总以上。甲乙之货云屯雾集,为湖南一大码头”。湘江水运极其繁忙,舟楫络绎不绝, 自“杨洲至小东门岸,帆杈集连二十里,廛市日增,蔚为都会”。湘潭曾一度成为全国药材集散地之一,有“药都”之称。药材行有所谓“八堂”(全美堂、崇谊堂、崇庆堂、崇福堂、福顺堂、聚福堂、怀庆堂、公正堂)的组织。药材交易大多数经过这些药材行成交。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经贸史记》,郑佳明/主编,陈先枢|黄启昌/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4 14:18 , Processed in 0.0939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