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我国古代种茶最早的地区之一。南朝时,“武陵七县通出茶”,但唐以前,湖南地区的茶叶产量甚少,主要作为药用。到了唐代,湖南种茶开始兴盛。陆羽《茶经》载:“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可见茶陵的得名与种茶有关。中唐以后,由于荆州一带人口大量南流,又受到长江下游一带种茶的影响,湖南茶叶生产有较大的发展,长沙一带也盛产茶叶,裴休任湖南观察使时在长沙立《税茶十二法》就说明当地茶叶生产和贸易发展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唐代湖南茶的用途已从药用转向饮用,民间“到处煮饮”,“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换钱取饮”,以致“风俗贵茶”,这是刺激茶叶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茶叶产量的提高,适应社会的需要,湖南在当时已出现不少名条,“湖南有‘衡山’,岳州有‘邕湖之含膏”,唐末诗僧齐己曾写《邕湖茶》诗赞美邕湖茶的高贵、清香,诗云: (以上内容摘录于《长沙历史文化丛书》之《长沙经贸史记》,郑佳明/主编,陈先枢|黄启昌/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长沙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4 14:33 , Processed in 0.1041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