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合盛”是长沙市颇著盛名的一家回民餐馆,创办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益阳桃江鲜埠乡回民李国安来长经营。到民国初期,店主为李德生,开设在三兴街,渐渐有所发展,即扩大门面,增加品种,其中清煨牛肉最著名,以汤清、味鲜、肉烂不碎为特点。还创出了.名牌品种,如店主李国安亲手制作发丝百页、红煨牛蹄筋、烩牛脑髓,风味独特,远近闻名,被赞为“牛中三杰”。 发丝牛百页,选用牛肚内壁皱裂部分,切细如发丝,入锅用清水煮开,掺碱后用清水漂净,然后加油下锅炒干水分,再配以玉兰片丝,加入料酒、米醋、红椒丝和葱段,用急火爆炒而成。盛人盘中的发丝牛百面,边缘看不见菜汁,而让菜汁全部裹入百页内,色泽美观,味道酸辣,质地脆嫩,吃时酸、辣、咸、鲜、脆五味俱全,回味无穷。 由于“李合盛”的“牛中三杰”烹制考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常光顾此店。一日,田汉与湘乡名士邓攸园在李合盛共饮,邓酒酣脱口说出一联:“穆斯林合资开牛肉餐馆”,田汉应声对出:“李老板盛情款湘上酒徒。”正好嵌入“李合盛”三字,李大喜,请田汉书赠留念,传为美谈。1938年2月7日,著名诗人郭沫若来到长沙造访田汉,宾主见面,十分高兴。田汉对郭沫若说的头一句话便是:“啊,你来得恰好,今天中午我们正打算去吃‘李合盛’。”1940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孙科等人,来湘视察,也到“李合盛”光顾,点了有名的牛中三杰、清炖牛肉和粉丝炒牛肉(即蚂蚁上树),吃完后赞不绝口,后来传至南京、上海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李合盛”几经停业。1982年,经市政协委员马少成(回族)反映与请求,李合盛又在黄兴南路重新开业。相继推出海参、金钩、什景酱汁、麻辣、牛肉、鸡片等高、中档新品种;同时,保持了酸辣等大众化品种,常年应市面食多达30余种,效益颇佳。随着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李合盛”再次销声匿迹。 (以上内容摘自《湘城访古》之“长沙老字号”,陈先枢/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作者注:本文作于2003年,系应湖南大韵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之约而作,坡子街民俗名食商业街拟据此引进或恢复其中的一些老字号。)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13:14 , Processed in 0.3246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