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汨罗人许少蘅在长沙三兴街租赁铺面开饭馆,取名“许宏茂”。许宏茂饭铺邻近清真寺,是一座棚屋,可容食客数百人。厨房设在街畔,有十几口锅炒菜。菜肴以德茂隆香干炒油渣、猪头肉、回锅肉、大豆腐汤驰名,价廉物美,号称长沙第一饭铺。1936年,其子许正球从邮电部门辞职回家,助父经营。“文夕”大火后,该店一度迁至衡阳,改名西濠酒家。1941年,许少蘅病逝,许正球偕妻蔡继涛回到长沙,重修店铺复业。1944年许被暗杀,店务乃由蔡氏主持。 蔡继涛继任经理后,重整店务,以薄利多销打开局面,对进货尤为讲究,大米选丘陵区产小河谷机制米,猪肉选前夹缝、后腿、五花,鸡选头小、脚细的攸县鸡,鸭选淮鸭,香干、豆腐、蔬菜等都要精挑细选,对腊肉、腊鱼、腊鸡、腊牛肉则按熏制时间顺序悬挂,依次使用。由于注重质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兴隆,日耗大米300余斤,一跃成为全市有名的饭店。今不存。 (以上内容摘自《湘城访古》之“长沙老字号”,陈先枢/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作者注:本文作于2003年,系应湖南大韵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之约而作,坡子街民俗名食商业街拟据此引进或恢复其中的一些老字号。)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13:25 , Processed in 1.2676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