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宫殿原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晚清时期,发展成为集祭祀、看戏、听书、观艺、小吃于一体的庙市。民国时期,火宫殿的小吃日渐发展,经营者在空坪临时支棚撑伞,朝来夕去。1938年“文夕”大火后,火宫殿除石牌坊幸存外,其余建筑焚毁殆尽。1941年由庙产投资和民众集资,再建神殿,并建有一小学校和民问救火队。1942年又在庙前空坪建木架棚屋48问,按“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四线南北向排列,中间构成三条小巷,自成闹市。各间棚屋经营者以技艺独到的小吃应市,如姜二爹的臭豆腐、姜氏女的姊妹团子、张桂生的馓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胡桂英的猪血、邓春香的红烧蹄花、罗三的米粉、周福生的荷兰粉,还有油炸三角豆腐、八宝糯米果饭、牛角饺、甜酒等。其中以臭豆腐最为著名。李子泉的李合记饭馆,经营筵席堂菜,价格低廉、生意兴隆。 1956年公私合营时,将各个体小吃棚屋合并,综合经营,定名火宫殿饮食店,设小吃、面粉、饭菜等门市部。50年代末,先后兴建了两栋营业楼,分饭菜、小吃、面粉、茶点、甜品5个门类。]958年4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此品尝了臭豆腐、炒牛百页、清蒸龟肉、米粉等小吃,极为赞赏。彭德怀、叶剑英、王震等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来此品尝小吃。 2001年在原址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了扩改和装修,扩改后的火宫殿面积达7000平方米,恢复了火神庙、神像、戏台,增设了火博馆,形成了“一宫二庙二阁三通四景”的独特人文景观。 (以上内容摘自《湘城访古》之“长沙老字号”,陈先枢/著,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作者注:本文作于2003年,系应湖南大韵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之约而作,坡子街民俗名食商业街拟据此引进或恢复其中的一些老字号。)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36 , Processed in 0.09184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