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社稷坛与先农坛

2008-9-1 21: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9|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长沙南门外社坛街,旧为社稷坛所在地,今属天心区。社稷坛是祭祀土地神、谷神之所。旧在浏阳门内赵家坪(今肇嘉坪)。乾隆十一年(1746)迁北门外旧文昌阁西,道光(18211850)年间迁于天心阁侧,同治十二年(1873)迁于南门外,今社坛街处。自古以来,土地和粮食就是立国之本。古人将土地神化,称之为“社”而加以崇拜。稷,即稻谷,是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先人视为“五谷之长”,并尊之为“稷”神。“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古人“封土立社”“立稷而祭”,为的是祈祷丰收,故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祭祀土神、谷神。古代典章制度规定,祭祀土神、谷神必得“露祭”,才能承受“天地之气”,故社稷之礼,坛而不殿。社稷坛形制为方形北向,东西南北各67米,高1米,四面有阶各3级,坛下前40米、东西南各167米红垣,四周设四门,由北门人,坛外建有神府、库房等。每年春秋仲月上戊目(立春立秋第二月的初五日)在此致祭。

帝王以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祭拜自然之神,而地方只需兴建一座神祗坛共祭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长沙的神祗坛旧在南门外,明洪武三年(1370)由知府滕缉首建。清乾隆十一年(1746)迁建于北门外与社稷坛相连,并北建神祠以妥神位。坛制与社稷坛同,惟门由南入,设神牌三座,中为风云雷雨之神,左为山川之神,右为城隍之神。乾隆二十二年(1757)颁定,每岁祭期与社稷坛同,为春秋仲月上戊日举行祭祀,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先农坛是祭祀农神之所。位于湘春门外文昌阁后之东(今文昌阁街一带)。整座建筑由祭坛(高约07米,广约8)、供奉先农神位的神庙、门楼、东正房(贮祭器、农具之房问)、西正房(贮藉田米谷之房间)、东配房(买办祭器之用房)、西配房(农民居住之用房)以及四亩九分致祭之田等组成。自雍正四年(1726)始,每岁仲春亥日(即每年立春后第二个月的十二日)巡抚以下官员在此举行祭典,不敢有丝毫怠懈。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7:00 , Processed in 0.2679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