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黑麇峰寺位于望城县桥驿镇黑麋峰顶的西坡,原为道教“麋峰古观”,后为佛教所用,改为佛寺,释家称之为长沙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据传,唐代刘仙姑来此修身前,这里就有庙宇建筑,仅前后两进,规模亦简。至明万历四年 (1576),才扩建成三进,并有东、西两厢,皆石梁石柱支撑,横梁石两边镌有飞龙、八仙等人物山水,椽皮檩木全经油漆,上盖陶制筒瓦,建筑结构异常坚固。古刹门首上方嵌有一块长方形的汉白玉石,上镌“黑麋古刹”楷书庙匾,边框刻有人物花卉堆作,大门两侧有一对造型美观、雕刻精湛的汉白玉公母坐狮。第一进神龛内是魁伟的红脸关公和两旁侍立的关平、周仓塑像。上悬横匾两块,一为“神文圣武”,一为“道高云深”,传为唐代著名狂草书僧怀素所书,笔力遒劲,龙飞凤舞。东、西两边设有钟亭鼓架,每日晨钟暮鼓,清越悠扬,在高山深谷中久久回荡。楹柱上挂有两副木刻对联,其一云: 镇灵湘水一峰高,眼底古吊桥,犹是当年争战地; 立志下邳三径在,蜀中汉先帝,早知昔日效忠心。 第二进供奉的是昔日周境百姓崇拜为雨神的周真人。殿内最前一块匾额为“霖雨苍生”,后面匾额是民国初期湘督谭延闿所书“与天地参”,并用序言说明此四字缘由。对联甚多,其一云: 苦行习禅宗,证果登真,贝叶红鱼同火化; 遗言详志乘,为霖济旱,婴儿白鸟显灵威。 第三进是扩建的佛殿,中间有一尊高大的弥勒佛像,两边排列了几尊较小的佛像,对面有一尊韦驮望佛像。左龛设观音菩萨,右龛供奉刘仙姑像。东、西两侧壁龛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和二十四位诸天菩萨,都是精工雕塑箔金装在玻璃护框里,金光耀目,工艺精致。 抗日战争初期,古刹曾经过一次规模较大的重修,各龛增添了箔金对联。佛龛联为:、 炼成不坏金身,说法谈经,永作寰球教主; 当此非常劫运,弭兵靖难,端资救世明星。 刘仙姑龛联为: 遗迹耸妆台,永镇高峰,唐代有谁存片土; 慈云凉火宅,作霖三楚,历朝常感活群生。 观音菩萨龛联云: 显千手千眼化身,恩波德水倾南海; 现一叶一花幻境,慈云甘露漫三湘。 还有佛殿一副总联: 菩萨慈悲,精灵自是弥三界; 因缘香火,仙佛何妨共一堂。 在一、二进相接处的两面各有一石拱圆门,分东、西两厢。东厢圆门上方用汉白玉石刻着秀丽行草“芝洞”两字,框有花边。进圆门过一小天井就是客厅。香几上立一个玻璃像框,内装常静大和尚90寿辰时的绣像,上方悬有清末长沙翰林萧荣爵题赠的“佛寿无量,,四个箔金大字匾。客厅里摆了一堂太师桌椅,供游客休息用餐之用,联曰: 趣语雄谈人四座;禅心诗味月三更。 厅旁有客室、厨房、僧舍、火炉房。对照的西厢,也有一石拱圆门,上方门楣同样嵌着一块汉白玉石,上刻“云岩”,与东厢圆门上的“芝洞,,行草对称装饰。西厢毁于1958年,一、二进和东厢则毁于“文革”时期。佛殿1985年动工部分修复,仅存佛殿空架加瓦捡盖,殿内石砌龛台3个,木制两侧壁龛和3问殿门。谭延闿楷书“与天地参”大匾,重新整修油漆和箔金,悬挂殿门之上。1995年3月,黑麋佛寺重建,恢复宗教活动。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年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6:55 , Processed in 0.0885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