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郭嵩焘养知书屋和玉池别墅

2008-8-31 21: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15|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近代著名洋务运动思想家,中国第一位驻外国大使郭嵩焘,于同治九年(1870)迁居长沙,先后建了两处公馆,均在今开福区,一在六堆子,日养知书屋;一在寿星街,称玉池别墅。其屋舍今不存。郭嵩焘诗文中多有“养知书屋”的记载,如《九日邀同吴南屏、张子恒等登定王台、天心阁,归饮养知书屋》称书屋为“草堂”。诗云:

二十四年无此会,日头携酒话重阳。风流十客八登阁,老病三秋一举觞。

坏草遗台今日梦,杖藜簪鬓少年狂。黄花迟暮诗翁健,胜事招寻到草堂。

“养知”,不断学习、增长知识之意,故人称郭为“养知先生”。他“自署”一联悬挂书屋,联云:

无补清时,终老书丛原宿愿;

偶谈瀛海,重摊诗卷纪前游。

然而,书屋有时又成为应酬之所,翻阅他回国后的日记,屡见有关“终日为应酬所苦,率十馀日不一亲书卷”,“竞日人客纷扰,讫不得暇”之类的记载。当然更多的时间是潜心著述,《养知书屋诗文集》就生产在这一草堂。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长沙府湘阴人。道光进士。咸丰二年(1852)办团练,入曾国藩幕。后历任翰林院编修、苏松粮道、两淮盐运使,署广东巡抚。1876年派为中国首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驻法公使。是湘系经世派的代表人物,力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允许商民自办企业,传播西方文明。因而遭守旧派攻击。1879年辞职回湘,主讲于长沙城南书院、思贤讲舍,著有《养知书屋遗集》、《使西纪程》等。

郭嵩焘在国内早有“学问文章,世之凤麟”的美誉,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求知的欲望,以至年逾六旬,还以“区区老病之身,奔走四万里”,欣然应命出使英法,亲历其境,考察西方的政教文化。他得出的结论是:“欧洲各国日趋富强,推求其源,皆学问考核之功也。”在守旧派满口尊王攘夷之时,郭嵩焘却正言以告国人,现在是向西方学习的时候了,“彼之所长,循而习之;我之所短,改而修之”。并指出‘‘诚得其道,则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千年可也。不得其道.其祸亦反是”。这正是郭嵩焘遭到守旧士大夫群起而攻之的根由。郭居养知书屋后,仍对来访者宣传国外见闻,时而评说清廷无能。

郭氏晚年,其两位夫人梁氏和风氏关系一度紧张,经常吵闹,令人烦躁不安,遂另筑“玉池别墅”于寿星街,与比他小30岁的梁氏及其在伦敦出生的儿子立瑛迁居于此,时年63岁。取名“玉池”,意在幽闲独静,从此,郭嵩焘以“玉池老人”为别号,晚年回忆录也定名为《玉池老人自述》。其时,郭嵩焘三弟郭苍焘已先他而去,玉池别墅堂上悬挂着崙焘的自挽联,流露出三弟生前的豁达和将逝的沉痛。将这样的对联悬于堂,又何尝不是“玉池老人”内心的自白。联云:

忧人之所戚,乐人之所砍,毕竟鹊噪乌啼,有何干涉;

爱我者勿悲,嫉我者勿喜,同是电光石火,只此须臾。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7:18 , Processed in 0.30789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