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易祓识山楼

2008-8-31 21: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27|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识山楼为南宋嘉定八年(1215)易祓贬官返回故里宁乡巷子日时所筑,为易祓居住和读书之所。“识山”取苏东坡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意。楼在沩山之南,因而可识沩山真面目。据易祓《识山楼记》记叙:

其下为读书堂,旁舍环列于其间,设花槛与楼相对。仆老矣,日游息于是。沩山在望,紫翠交错,若拱若揖,相为酬酢。山间以四时代谢,烟云变化,朝暮万状,不越指顾之顷,洞察秋毫之微,兹果山所特识者欤?系以诗曰:

“山外如何便识山,白云出岫鸟知还。更看面目知端的,却在先生几格间。”。

易祓(11561241),字山斋,一字彦章。天资聪颖,勤于求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殿试头名状元。历官礼部尚书、翰林院直学士,为孝宗、宁宗、理宗三朝重臣。曾以宁乡特产刀豆花进孝宗,使刀豆花驰名京师。宁宗时因主战而遭贬,59岁时返归故里。理宗时被重召入京,授朝议大夫,封宁乡开国男,食邑千户。诗词、散文均有名气,生平著述很多,有《周易总义》、《周礼总义》、《山斋词集》等。

易祓往京城应试,其妻萧氏仍居家乡,亦娴词章,因久不归,其妻遂赋《一剪梅》以寄。词日:

染泪修书寄彦章,贪却前廊,忘却回廊。功名成遂不还乡,石做心肠,铁做心肠。

红日三竿未理妆,虚度韶光,瘦损容光。相思何日得成双,羞对鸳鸯,懒绣鸳鸯。

萧氏一生只流传了这一首词,但历代谈词的重要著作,如《词品拾遗》、《词苑丛谈》等都收录了这首词,萧氏思夫之心情真意切,将满腹情思凝聚笔端,成为千古传咏的佳句。“相思何日得成双”,萧氏当年可能没有料到,易祓自29岁踏上仕途,直到59岁,宁宗降旨“去留自便”,他才告别官场,返归故里,一去就是30年。易回乡后在故里巷子口沩水之滨精心营造了“识山楼”、“步月池”,“鸳鸯”终于长厮守。

易去世后葬巷子口镇的网形山(又名屏山)。墓以三合土封顶,三面有石围,墓前有台阶,石碑刻“易山斋之墓”。1959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曾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7:35 , Processed in 0.5823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