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望城县丁字镇书堂乡境内书堂山,山形酷似笔架,故又称笔架山。这里是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乡。书堂山南坡会子塘有“洗笔泉”。山涧清泉流经于此,汇入一小池,“洗笔泉”三字即刻于池边花岗石上。字高 18厘米,宽17厘米,阴文隶书,笔力遒劲。无镌者姓名及年代。相传为欧阳询及子欧阳通读书洗笔处。旧有书堂寺。寺周峰岭回环,涧壑幽邃;寺旁老树,皆大十围,寺前有石案,纹彩斑驳,传为询读书之案。询父子遗像祀寺中,寺门联云:玉座息欧阳,万卷书香传宇宙; 名山藏太子,千秋堂构镇乾坤。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当过掌漏刻计时的太子率更令,故古诗文中皆称询为“太子”或“率更”。13岁那年,父欧阳纥任陈朝广州刺史,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全家为此受到株连。询当从坐,匿而免,被他父亲的旧友中书令江总收养,并督教他经史书法。欧阳询聪敏勤学,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终成大家。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 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欧阳通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去世时,欧阳通还是少年,母亲徐氏盼望他继承父业,亲自督教书法。欧阳通在母亲鞭策下,每天旦夕临摹父亲书法,虽成就稍逊于欧阳询,但笔力险峻则更有超过,人们称其父子为“大小欧阳”。《书学史》云:“学有大小夏侯,书有大小欧阳。父掌邦礼,子居庙堂。随运变化,为龙为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对欧阳通赞誉有加,甚至认为他的功力在褚遂良之上。 因欧阳询父子的名气,书堂山和洗笔泉也成为千古名胜之地,历代寻访吟咏者不乏其人。清乾隆进士,号称“扬州八怪”之首的大书画家郑板桥就有诗咏《书堂山》: 麻潭长耸翠,石案永摊书。双枫今夹道,桧柏古连株。 稻青泉水涌,洗笔有泉池。书堂称故址,太子号围圩。 诗中麻潭即丁字湾。书堂山旧有八景:读书台址、玉案摊书、洗笔泉池、太子围圩、双枫夹道、桧柏连珠、稻香泉涌、欧阳阁峙。郑板桥诗巧妙地把此八景都概括进去了。今寺宇被拆,老树早已不见踪影,欧阳阁与太子围或可寻到痕迹,惟有洗笔泉水长流不息,祭祀着这位在长沙土生土长的杰出书法家。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年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24 , Processed in 0.2860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