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王九溪即王文清。王文清 (1696—1779),字延鉴,号九溪,长沙府宁乡人,雍正进士,岳麓书院山长。“王九溪”碑共有3块,一是“岳麓书院学规碑”,嵌于岳麓书院讲堂左壁。清乾隆十三年(1748),王文清的弟子曹盛朝等47人泐石刊立。碑为青石,高58厘米,宽63厘米。碑文刻王文清手订岳麓书院学规,共127字,分11行排列。其中题头、落款各1行,学规9行,楷书。碑面部分风化,字迹基本清晰。学规碑对研究书院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学规共108字,全文如下: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 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 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 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刻早完。 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二是“王九溪先生手定读书法”碑,嵌于岳麓书院讲堂左壁前部,以刻王九溪手定读书法,故名。清乾隆十三年(1748)春,其弟子立。碑为青石,高34厘米,宽53厘米,76字,分10行排列,碑面稍有风化,字迹清晰可见,碑文为: 九溪手定读书法。读经六法:一、正义。二、通义。三、馀义。四、疑义。五、异义。六、辨义。读史六法:一、记事实。二、玩书法。三、原治乱。四、考时势。五、论心 术。六、取议论。 三是“王九溪学箴九首”碑,嵌于岳麓书院讲堂后壁左侧,以刻王九溪学箴九首,故名。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其弟子黄明闲等刊于石。碑为青石,高60厘米,宽96厘米。共318字,分20行排列,每首两行32字,字体正楷。末刻刊碑者65人姓名。正楷碑面虽有风化,字迹依然清晰。学箴九首,是王九溪对读书法的补充。在学箴九首中,王九溪提出了“学先孝弟”、“±先有守”的原则,指出“力学何为,变化气质”,而其“下手要求”则在于“严肃整齐”,还主张广泛学习,合力购书,以求多闻广识。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年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1 02:39 , Processed in 0.1469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