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麓山寺碑

2008-8-30 22: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53|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麓山寺碑》世称北海三绝碑,为唐代李邕撰文并书。原嵌麓山寺壁上,清乾隆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将其移至岳麓书院。今在岳麓书院南侧,建亭封闭保护,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评“碑文骈散兼有,文句华丽,妙绝;书体楷行兼备,挺拔沉雄,妙绝:碑刻精工细琢,风神飘然,妙绝。”李邕曾为北海太守,故称李北海。碑中刊“江夏黄仙鹤镌刻”,黄仙鹤疑为李邕化名,“是碑笔势雄健,刻字亦出自公手”,故称北海三绝。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碑文28行,每行56字,全文共1568字。碑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饰龙纹浮雕,额题阳文篆书《麓山寺碑》。碑文记麓山寺沿革甚详,语句精警,辞采华茂,飞扬飘逸,读之神爽。如开篇“夫天之道也,东仁而首,西义而成,故清泰所居,指于成事者已;地之德也,川浮而动,岳镇而安,故耆者所临,取于安定者已。”就气势不凡,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一泻千里之感。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少知名”,工书法,善词章。曾任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官至北海太守。麓山寺碑嵌立之后,历代艺林极为推崇,摹拓珍藏者代不乏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曾于元丰三年(1018)专程前来观摩临习,说“邕胜和帖,精彩动人,墨渴笔劲,想见运笔神助”,并在碑上阴刻“襄阳米芾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张栻读过李邕碑后,作诗道:

荒榛日暮倚筇时,叹息危亭北海碑。后辈但知遵字画,当年不得戍边陲。

岂关贝锦能成祸,只恐干将不自奇。杜老惜才千古意,于今谁咏六公祠。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说:“李北海岳麓寺碑……神情流放,天真烂漫,隐隐残楮断墨间,犹足倾倒眉山吴兴也。”明清之际文物收藏鉴赏家孙承泽也说:“岳麓碑虽已残剥,然其锋颖尚凌厉,不可一世,北海奇人,故所书尔尔。”

李邕的书法,取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而又有新意,笔力沉雄,自创一格。他反对书法专事摹仿,曾谓“学我者死,似我者俗”。他擅长楷、行、草、隶各体,均别具一格,称为“书中仙子”。传世作品还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东林寺碑》、《法华碑》等。

今岳麓书院讲堂后左侧上嵌置的麓山寺碑,是清道光两江总督陶澍于道光十八年(1838)以家藏麓山寺碑宋拓本摹刻复制的,与原碑比较,刻工稍逊,但碑文完整。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0 22:43 , Processed in 0.0891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