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驿步门 (大西门)渡为清代长沙城第一大渡,位于今五一大道湘江大桥东端。湘江穿城而过,将长沙分成东西两部。古人“设渡以通”,清代长沙湘江段的渡口分官渡和义渡。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驿步门旧设官渡,因“岁岁舟子私以为利,民多病涉”。故从嘉庆十三年(1808)起,官府倡修义渡,捐田产者甚多,旧志有详细记载。邑人周邦瑞负责筹办,造船12只,6只停泊东岸江边,6只泊水陆洲江神庙;另设差船8只,专渡公差人员。义渡不收过渡费,按季发给渡夫工资。两岸及水陆洲均建有石阶码头和江神庙。水陆洲建义渡亭,供过渡行人休息,亭内有碑记和各姓捐赠田亩、山塘、屋宇等记载。义渡亭的一副佚名对联至今为人传诵,联云:义渡有亭,看湘江两岸风光,洪流滚滚千层浪; 慈航无主,济长沙全城商旅,人海茫茫百搭桥。 咸丰二年(1852),义渡码头毁于兵火,同治六年(1867)重修,长善董事柳先恩为之作记。义渡设管事4名,分管田产、船只、支发银两和岁修油舱等事项。民国时期,义渡归长沙慈善堂管理。 清光绪三十年(1904),长沙开埠,客货云集,往来行旅增多。原义渡虽不取渡资,但渡船笨重,待渡时间长,人们颇感不便,于是划渡行业代之而兴。渡口除大西门渡外,还有灵官渡至牌楼口、草场门至银盆岭、草场门至三汊矶、小西门至水陆洲、朱张渡至溁湾市、殷家冲至靳江等渡口,以及后来中山西路汽车渡口等。至1949年,长沙市区湘江渡口共有木划船405只,划业人员691人。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年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2 12:19 , Processed in 0.0922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