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长沙地名古迹揽胜》,陈先枢|金豫北/编著,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 位于望城县东北部桥驿镇,距长沙市区 t9公里,因昔日山多麋鹿而名。系幕阜山脉余支,群峰簇拥而起,海拔590.5米,是长沙北郊、望城县境内第一高峰。它东接平、浏,有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影珠、汉家等山伏卧其间,西滨宁、益,南望潭、衡,北渚洞庭,九峰、狐鼻踞其中,玉笥、达摩高耸在望,登峰远眺,视野辽阔,令人心旷神怡。清同治《长沙县志》载:其山云雾长封,翠光四滴,“唐刘氏女栖此修真,石亭遗址尚存,周真人福亦于此得道,今有二仙遗像,祷而辄应。”明王宣诗云: 悟得黄梁梦后身,悠悠人事总浮尘。山中岁月临棋静,物外烟霞炼萌新。 白鹤曾闻巢碧树,丹炉不见护青筠。牧童指点南山麓,水外桃花别有春。 据清乾隆举人李光尧《游黑麋峰记》记载,峰顶有千年古树和唐代刘仙姑梳妆亭遗址。峰麓有甘洌清澈的“四井清泉”,有传说的“皇塔”、“佛字石”等古迹,摩崖石刻随处可见,相传“洞天福地”四个飘逸大字为吕洞宾所作;“佛山”二字是狂僧怀素之真迹,“道场”二字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书;寿字石,游人尝卧其上,谓能高出字者可百岁不老。还有象形石“狮牙”、“鹰嘴”,有头刚出壳的“池畔金龟”,引人注目的“双龙竞出”、“佛面经书”等奇形怪石。翠竹盈坡,茶林遍布。春天万木葱笼,山花怒放,百鸟争鸣;夏日浓郁苍润,漫步小溪流水,顿觉舒爽轻快。每当秋高气朗,环睹清明,四面风光,历历在目;严冬峻拔凝重,有冰披玉树、雪被琼枝的壮观景色。自唐代始,释、道名家在此传法布道。峰顶开阔,唐时曾兴建一道观,明代万历四年(1576)改建成佛寺,即洞阳寺。寺前后三进,东、西配以厢房,今仅存后殿。正殿中悬“道高云洞”横额,传为唐代怀素所题,两旁金柱正面镌联: 有仙则灵,听暮鼓晨钟,逸响遥分蓬岛外; 引人入胜,看岳云湘水,普天齐付画图中。 殿内原供佛像、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菩萨泥塑像,均毁于1967年。大门外立两尊汉白玉雕石狮,通高1.8米,雌雄各一,为明代遗物。 黑麋峰曾吸引不少的墨客骚人赠诗、撰联、题匾。见之于古刹的有唐代狂草书僧怀素题“道高云洞”大匾,清萧荣爵题赠常静大和尚九十大寿“佛寿无量”匾,民国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问题“与天地恭”匾等。古刹联对重悬,诗题满壁,令人目不暇接。 (以上内容的数据截止于2002年9月,请以原书内容为准,未经授权许可,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编著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2 12:41 , Processed in 0.2507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