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行业老照片之老校园

2016-12-27 14: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32|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以下图文源自《老照片中的长沙》陈先枢 梁小进 撰稿,岳麓书社2014年12月出版,荣登“2015年4月湘版好书榜”)

长沙的教育自古以来十分发达,进入近代以后,由于欧风美雨的吹打,清政府实行新政,废除科举制,实行新教育,一大批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纷起而创办新式学校。其时,有清末贡生、留日学生胡元倓,湘军领袖曾国藩之曾孙女曾宝荪,湘军名将周达武之子朱剑凡(原名周家树)等,在省城振臂而起,或毁家兴学,或奔走呼吁,在长沙办起了新式学堂。此外,自1904年长沙开埠以后,不少外国传教士和各界人士来到长沙,从事各种活动,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开办学校。至民国初年,各类新式学校纷纷出现,形成长沙近代教育发展的高潮。其时,由于兴学的都是颇有身家的各类人士,清末、民初的政府又比较重视教育,各来长外国教会和社会团体也颇具实力,因此这些新办的学校,经过短短几年,即大具规模,设施完备,校园也建设得优雅美丽。这里的多幅照片,就是当年这些学校留下的倩影。


1、幼幼小学老校园


2、明德老校园


3、周南老校园


4、一师老校园


5、长郡老校园


6、雅礼大学庭院式校园


7、 雅礼中学老校园


8、褔湘女中(今电子职校)老校园


9、艺芳女中(今田家炳实验中学)老校园


10、湖南大学老校园


11、湖大理工学院教舍


12、湖南群治法治专门学校校舍


13、岳麓中学老校舍


14、行素中学老校园


15、大麓中学(今长沙市九中)教室


16、大麓中学科学馆


17、广益中学(今师大附中)老校园


18、省立一中老操场


长沙市天心区幼幼学校历史悠久,取名沿于古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坐落在古城天心阁、白沙古井与劳动广场之间。其前身为长沙私立幼幼学校,创办于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由留学日本的蒋葆仁女士创办于南门口外,该校“仁爱,诚信,乐学,创新”的精神,一直流传至今。与马王街的修业小学、文运街的楚怡小学,是长沙最古老且至今仍在开办的3所百年小学校。1914年成立学校董事会,其办学规模、设施之全堪称当时长沙之首。这张照片是幼幼学校儿童在上世纪20年代开展课余活动的场景,操场上的游戏设施有滑梯、爬绳、秋千等。据1924年长沙《大公报》报道,幼幼的教学设备,价值银洋7000余元。南门外著名的妙高峰中学亦常来该小学借用仪器设备。如该校自然教学实验室,有理化仪器试剂、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动植物标本,还有一架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等。1956年幼幼学校改为公立,以街道名命名为“裕敏里小学”,1996年创办幼幼寄宿学校,2000年11月30日恢复“长沙市幼幼学校”校名。


明德中学是湖南创办最早的私立中学,是湖南湘潭人胡元倓留学日本归国后,在湖南著名士绅龙湛霖、龙璋叔侄等的支持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创办的,始名明德学堂,民国成立后称明德中学。最初,学堂租赁西园的左文襄公祠即左宗棠祠办学,后由湖南巡抚划拨西园附近的大湾官地,建设校舍。胡元倓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以“磨血育人”的精神办学,不避艰辛,四处奔走,筹集经费、聘请老师,终于使学校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鼎鼎有名的学校,得享“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的美誉。这张照片,是三十年代拍摄的明德校园。幽静的屈子湖边,排列着几幢欧式建筑,十分的醒目。湖边柳树成行,清澈的湖水倒映出岸边的房屋和柳枝,环境甚为优雅。经过一百余年的洗礼,明德中学愈益壮大,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教育集团,照片中的明德老校区,只是其旗舰下的一员,名为明德华兴中学,而其中的屈子湖至今犹在,但周边的几幢楼房则早已改建成漂亮的高楼了。


与明德中学比邻而居的周南中学,也是一所誉满三湘的百年名校。该校原为湘军名将周达武之公馆花园,名蜕园。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周达武之子周家树(辛亥革命后复姓朱,改名剑凡)在园内办起了新式女学,命名周南女塾。此地相传为唐代长沙破天荒进士刘蜕读书之处,清咸丰、同治至光绪年间,历经原清浙江巡抚胡兴仁、道员杨翰和甘肃提督周达武的经营,已建设成为省城的一著名园林,亭台楼榭,古树扶疏,花团锦簇。辛亥革命后,女塾改名周南女中,朱剑凡又将其公馆、花园全部捐出,优美雅致的蜕园成了学校的校园。这帧照片,就是周南中学的老校园,一方池塘,塘边方亭、长廊、花架,布置有次。此照看来摄于秋、冬之季,光秃的树枝,空疏的花架,池塘中漂散的荷枝,但仍透出校园的隽秀。遗憾的是,经过几十年的风雨,这如花似锦的校园现已全部消失,池塘早已填平,所有的亭阁亦不复存在了。


第一师范全称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位于今天心区书院路妙高峰,前身为湖南师范馆、中路师范学堂。始创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宣统三年(1911)校址迁建于书院坪城南书院遗址后。校舍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芸大学)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栋之间或有走廊,或由亭阁连接,形成四合院落。这帧照片即可见证这种建筑风格。辛亥革命后,中路师范学堂于1912年2月改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又改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所在城南书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范学校进入了全面实行民主主义教育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开创者是两度任一师校长的湖南民主教育家孔昭绶。1938年第一师范校舍毁于“文夕”大火。因青年毛泽东曾在这里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1966—1968年得以复建,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郡中学在长沙学院街三府坪,亦是长沙之百年名校,最初为清长沙府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创建的长沙府中学堂,系官办的新学。宣统元年(1909年)改名长郡公立中学,由长沙府属12县州联办。清末民国年间的长郡中学,范围颇是不小,原清湖南学政衙门废弃以后,其房屋、花园也都并入学校,因此旧时长郡的景致亦是美好宜人。但经数十年来战火,特别是1938年长沙大火,原有的老校园毁于一旦,甚至没留下多少当年的影照。这张照片,就是老长郡的一幅旧影,堪称宝贵。


雅礼中学诞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为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创办于长沙西牌楼,其初名雅礼大学堂,至今也有一个世纪之久了。宣统二年(1910年)起开办中学。西牌楼为长沙城内的居民居住区,人口繁密,街道狭窄,显然不利于长期办学。就在这一年,学校在北门外麻园岭购得一片土地,并开始在此新建校园。经过几年的建设,1916年,雅礼中学迁入新址。新的校区,地势高敞开阔,学校建设也经过了科学规划,校舍座落有次,高大明亮,树木葱茏,池塘环绕,顿时为长沙城北增添了一处可供游览的风景区。这张照片,即是当时学校景色的写照。


福湘女中创办于1913年,到今年是整整的一百年了。该学校系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遵道会、循道会成员牧拿亚女士,在北门外长春巷所办。这幅照片,即是旧时学校的一幢教学楼。楼房采用西方建筑的风格,高三层,坡屋顶,周围绿树环绕,虽为一个局部,但也反映出校园的风貌。福湘女中经历百年,培养了不少女子英才,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即曾在此就读。上世纪50年代以后,学校曾改名长沙市第十中学,改革开放后,男、女生兼收,改名长沙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近几年并入周南中学,更名为周南实验中学。


艺芳女中,为曾国藩之曾孙女曾宝荪所创办。1917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又颇得西方教育思想影响的曾宝荪,在长沙开办了这所女子中学,取名艺芳,校址初设北城西园,1919年迁至祭祀她曾祖曾国藩祠的花园。曾国藩祠的花园已如前述,称浩园,是清末民初时期长沙最为有名的园林之一。该园占地阔大,园内楼廊亭榭、池沼山石坐落有次,风景甚是优美。这张照片所显示的,即是园中一景,池内清水涟漪,池上圆亭屹立,长廊相接,池畔浓荫密蔽。曾宝荪曾带着学生,在花园内按照杭州西湖的景致装点打扮,组织游园晚会,并对外开放,招揽游客,门票收入则用来救济灾民。1938年长沙大火中,艺芳校园惨遭浩劫,各园林建筑均被烧毁,仅留下一座池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艺芳改名为长沙市第十四中学,仍系女子中学,改革开放以后,男女兼收,又更名为田家炳实验中学。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校内建筑均改建为现代校舍,那座池塘也已填平,毫无当年那如诗如画的景色了。


大麓中学为今长沙市九中的前身,始建于1921年,原址犁头后街,后迁城北晴佳巷,今址位于城南书院路火把山。该校为湖南高等学堂同学所创办,袭朱张之盛业,启菁莪之宏规,素有“纳入大麓,吾道南来”之誉,故名大麓。1921年5月,湖南高等学堂校友会乘任凯南由英回国之会,创议开办。11月1日召开成立大会,聘周震鳞为名誉董事,任凯南、仇鳌、贝允昕等为校董,雷铸寰为校长,任凯南主教务,从一开始便奠定了长沙名校的地位。任凯南和雷铸寰都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都任过湖南大学校长。大麓中学校舍极其雄伟,为当时长沙学子所羡慕。校园内还建有中西合璧的科学馆,这在长沙当时的私立学校中实不多见。


湖南大学的前身为清末设在岳麓书院旧址的湖南高等学堂。1916年,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改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该校在五四运动前后共有教职员50人,学生740人。新文化运动中,湖南教育界胡元倓、朱剑凡、杨昌济、杨树达、易培基等力倡筹备湖南大学。1917年,在岳麓书院内设立了湖南大学筹备处,由杨昌济主持,但因经费无着,筹备工作不能正式进行。在1921年的“湖南自治运动”中,湖南学界强烈要求设立湖南大学。赵恒惕政府即在“省宪法”中规定了设立湖南大学的条文。1923年,经当时的省教育司筹划,将原有的工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和商业专门学校三校合一,定名为省立湖南大学。以岳麓山原工业专门学校为校址,经费仍为原3校经费。1924年1月,成立了湖南大学董事会,并设立行政管理委员会,以李待琛为委员长。1926年2月,三校正式合并,设立理、工、法、商四科,分数理、化学、土木、机械、电机、商学、法律、经济等8系。这样,湖南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正式成立了。从这两张湖大老照片中可窥见当年湖大校园之阔大。


这里还有民国时期湖南群治法治专门学校、岳麓中学、行素中学等的几幅留影,这几所学校早已不存,因而老照片尤显珍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2 15:48 , Processed in 0.1047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