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944年:长沙沦陷前后

2016-10-25 20: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80|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来自: 名城长沙网


 

感情的松弛

一行

    (本报特写)前星岛日报发行人虎标万金油少主人胡好氏,顷偕歌舞及电影何怀烈女士(紫罗兰)游长,记者已有访问记刊于昨日本报,关于永安堂老主人胡文虎之现仍在港,胡文豹之在缅出家,以及桂林已有万金油出品,胡蝶林楚楚薛觉先容小意等行将来长公演等消息,作过简单的介绍。昨午一时,本市各报记者复以胡氏以及何女士首次来长,遂假忠爱社举行一个午茶会,略备茶点余兴,藉示联欢。

    至下午一时,主客纷纷到齐,独胡氏为不速之客,绑架式的请去,大概是要商量万金油的承销事,以致候之久久,到一点半才开会。

    主席朱石农主任宣布开会意义,谓岁暮天寒,值同业胡君首次来长,理应大家认识,而何女士亦为驰誉南北的明星,有此好机会自不容轻轻错过,来宾到有李欧雨副司令,张军长,王旅长,姚团长,吴参谋长,剧宣九队诸君,尤属盛事。而陈绮霞杨福鹏曹玉君陈效兰诸艺员之翩然莅止,更为茶会增色。

    一百多双眼睛所最注意的是胡氏,这还不单因其为报人,且因为他是永安堂的少主人,因为人人都用过万金油。大家请他讲话,他说他过去办几张报,都没有成绩,很抱愧,本人又不会讲话,故以不讲为是。

    下请何女士讲话,她说“小妹不会讲话,要谈艺术,小妹太不够,也还在学,不敢承诸位的盛意,呆一会小妹就唱一个,请诸位指教。”她有十多年的舞台经验,不会表演是假的,但讲国语就有几分小朋友牙牙学语的神气,还自称“小妹”,记者尚是初闻,因此想了半天,过去女同志在公开场合自称是如何,但是脑筋迟钝得想不起了。

    下面轮到李玉堂将军,他是快人快语,说时间太宝贵,不要再说话罢。这一说,欧震将军首先赞同,于是游艺开始了。

    总提调是胡定芬,他有一手,因为人熟玩意也熟,各项表演的节目早就安排停当了。开宗明义第一章,是请剧宣九队的二十二位男女同志合唱,唱了“五月的荷花”等两只歌,把大家的心唱紧了,也唱松了。看看那位指挥,一支小棒摇来摇去,连他的头发眉毛都在摇,在抖,在颤,众人的心虽欲不紧有所不能。但歌声既歇。大家涨来涨去的感情也一下子石头落了地,同时心也松了。声乐之厉害就在这一点,否则合唱失败,变成驴叫队啦。

    下面陈绮霞、杨福鹏两艺员唱“旅伴”,这是田老大田汉先生所编的湘剧本,陈是田三爷的太太,所以听了美妙的歌声,一面就不禁联想到田氏满门的白头发。

    第三节目,请曹玉君艺员唱“祭东风”,这是诸葛亮耍滑头的故事,大家知道孔明是个长胡子,捏一把鹅毛扇,但曹老板则娇小玲珑,面如美玉,还装一只金牙,可比孔明漂亮多了。

    第四节目,请何女士唱粤曲,她唱的一个小歌叫“织女”,就是牛郎的爱人那个傻丫头。这种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恋爱不合现代逻辑,所以音调很悲凉婉转。但大家只能猜猜而已,中惟粤籍的张军长听得丝丝入扣,所以歌后的鼓掌最有力。

    第五请陈效兰老板唱“刺汤”,大家事先疏通了忠爱社的傅主任,先把她的琴师余老板请来,他到过北平,还在天津洗过通体痛快的澡,所以弦子也拉的好。这一来珠联璧合,工力也就悉敌了。

    第六请吴参谋长唱“卖马”,军人卖马,固然狼狈还有点难为情,还幸好不是请他卖马裤,所以润一润嗓子,也就唱了。这一唱人人点首同情,因为这年头,纵不卖马,买一双马靴都感觉不易呢。

    下面又请何女士唱“骂殿”。她私淑程艳秋,学艺北平,也很听过几次程伶的戏,故学有渊源,大有来历。她一唱,记者就忽而想起老残在大明湖所激赏的鼓孃黑白两姊妹,她们把歌声抛在空中,把众人听呆了。昨天有位罗先生就听得直发呆呢。

    骂完殿,临时一拉拉到了王若卿旅长。他打炮是有神助的,讲笑话可考究中心意识,分晰各民族性格百发百中,一如打十五生丁的大炮。但记者恕不介绍笑话内容,因为说穿了下次不好再讲了。

    第九项目又是何女士的独唱,大家紧逼,她不得不遵命。这一逼乃逼上了银幕,把美国明星宝贝白玲的“河中彩虹”译出来,这是名歌,“贝呀贝呀贝呀”,歌声高低错落抑扬有致,大家又听迷了。不要讲大家,就连听惯了的胡先生,也斜着脑袋听得入神呢。

    十全十美的下一大节目再是第九队合唱“我们大中华”及“保卫长沙”,好,宏壮嘹亮,精神振作起来了。近来东西之辩甚嚣尘上,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之融汇,盖歌词是自己的,唱法是外来的,杀死臭虫,带来月亮,所以吕复队长虽然迟到,可是还没进忠爱社大门,就听见楼上掌声雷动了。

    节目已完,不料节外生枝梅开二度又抓姚    团长一个别开生面的差,说姚团长提琴高妙。他说不错,可惜是琴不在手里,想临阵脱逃。不知那个冒失鬼冒名早已给宪兵团打一个电话,刹时之间,不但是提琴,连团长令弟应才先生的手风琴也带来了。他只好卷起袖口,兄弟先合奏一曲黄浦校歌,大家洗耳恭听,奏毕还不过瘾,就又奏一个“比利时民谣曲”这一百几十耳朵依然不尽兴,而且胃口更大了,又拉出何女士,唱一个“巴黎之夜”,这一次纯粹西洋文化,名堂已经翻绝,鼓完掌,再不能强立名目,于是一看表,三点四十分钟,乖乖我的天,就此散会罢。

(原载1944118日长沙《大公报》)

(转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长沙烽火岁月——老报刊中的长沙抗战》张湘涛主编|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辑录整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11-1 08:19 , Processed in 0.09666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