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947年:废墟上的重建

2016-10-25 20: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97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来自: 名城长沙网



演剧四队在长沙

栗色马

    在这个艺术活动极其沉寂的城市里,演剧四队的来长,给这个城市掀起了艺术的波澜。

    演剧四队这次来到长沙,算是第三次了。首次来长,是在二十八年长沙大火的时候,做了不少慰劳的工作。二次来长,是在三十年,做的也是抗日宣传与慰劳的工作。这次来到长沙,是奉武汉行辕之命而来的。在长沙工作告一段落后,即赴湘潭、衡阳、耒阳及其它僻偏的地方去巡回工作。

    他们这三十余人组成的队伍,于上月底来长后,即积极展开工作。在长沙,作为他们艺术工作的开场白,就是音乐舞蹈会,从上月二十日起,至三十一日止,一共演了四日。

    音乐舞蹈会,是在青年会演奏的,头一天,是特地拉来招待各机关首长,新闻界,以及艺术方面的人士,其余各日的演奏,都是拿来献给大众,给予大众艺术上的陶冶。

    音乐舞蹈会的节目,关于音乐方面,齐唱的有“大家唱”“你这个坏东西”等曲,独唱的有“走私的人”,“在那遥远的地方”“苗家苦”等曲,对唱的有“两亲家”“农村对唱”等曲,四重唱的有“幽静的岸滩”等曲,合唱的有“插秧谣”“我所爱的大中华”等曲。舞蹈方面,有“嘉戌酒会”“倮倮情歌”“青春舞”,“马车夫恋歌”。这些歌曲都是强有力的现实的民族歌声。这些边疆舞蹈,深厚地反映了边疆民族的原始式的生活,在这种歌舞中,可以见到他们生活的一般,可以见到他们那种真诚的青春爱情的流露,可以见到我国民族的原始的艺术,这种舞蹈艺术,正代表了一个时代,同时有其永久的艺术价值,使我们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人看起来,也不觉得它与我们隔膜得很远。

    一般的讲来,四队这个舞蹈会是成功的,影响了千百群众,博得了群众的好感。我在一个音乐舞蹈会的夜晚,带着兴奋的心,从会场里退出来,在街上就听到一个人说:“这才是音乐呵”!一个女人的声音:“马车夫恋歌有味……”第一个说:“我还是爱听在那遥远的地方……”

    他们在结束这个演奏会以后,还应湖南广播电台之邀请,本月五日晚,在该台做了一番播唱的工作,可说更普遍地影响到一般群众了。六日,王主席特请他们在省府大礼堂表演音乐与舞蹈,节目照旧,据说这次表演得更精彩。

    他们今后在长沙已定的工作是准备演出“原野”“日出”“悬崖之恋”。我们知道,“原野”和“日出”,都是剧作家曹禺先生所编的名剧,这次经他们演出定能收到很大的效果。据说他们为使这个剧更接近现实,经过了一番苦心而恰当的处理。

    这三个剧,首先演出的是“原野”。现定本月九日开始排演,二十三日在“新新”剧院演出。

    不过,他们在长沙感到困难的就是场面问题,“新新”剧院,并不够一个话剧剧场的条件,如舞台布置以及其他种种要求办得完善,在“新新”剧院就很困难,就很能影响一个剧的表演效果。因此,他们还是希望开放“银宫”剧院。其次,他们觉得长沙没有一个能供剧团长久工作下去的场所,要想在长沙及湖南境内长久地多做一点戏剧艺术方面的工作,是很困难的。

    至于他们的生活。可以说:简朴而近乎清苦,每月每人工作的报酬是十六万元,穿的是棉布衣,吃的是起码饭,现在所住的,也是在省党部楼上的走廊上。但他们不计较这些物质生活,在努力不断地研究工作。实际上,这十年来现实给予他们的苦难,已经把他们每个工作同志磨炼得很坚强了。确确实实为他们所争取的,是如何改进现实,推动现实,给现实更多的艺术方面宣导的影响,而完成时代给予他们的使命。

(原载194799日湖南《国民日报》)

 (转自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长沙烽火岁月——老报刊中的长沙抗战》张湘涛主编|陈先枢 杨里昂 彭国梁 辑录整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7:28 , Processed in 0.2283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