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河,长沙的塞纳河?

2015-4-14 14: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52| 评论: 0|来自: 法制周报

编者按
一条河之于一座城,并非只是时空上的交错、重叠。
河,滋养着城市的文明,浸润着城的性格,河床之上每一道荡开的涟漪,兴许都能激起城中每位居民对过去的无名疼惜。
城,又该怎样反哺河呢?留住河的清澈和鲜艳,以此去阻断因河水日渐混浊而搅黄的记忆,让那股无名的疼惜永远深刻而清晰。
生活在浏阳河畔几十年的吴金水反复在思考着答案。今年3月,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吴金水首次将“浏阳河”带到了全国两会。
吴金水说他对浏阳河提案的初衷源自“对浏阳河的乡愁”,而维系好长沙城居民对于“过去无名的疼惜”,也正是他设计“浏阳河梦”的一个方向。
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视察云南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时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
吴金水说,同样的道理,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从乡间走近城市的浏阳河,该怎样系住长沙人的乡愁呢?本报记者 伏志勇/图
 
全国人大代表的“塞纳河”猜想
本报首席记者 朱春先
“浏 阳河弯过了九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一曲民歌《浏阳河》蜚声中外,但浏阳河沿线开发建设相对滞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 所长吴金水建议,打造浏阳河九道湾文化旅游商务区,塑造浏阳河“湖湘文化”形象。他表示,这既是展示长沙城市精神、增强长沙文化内核的亮点之笔,又是熔铸 长沙城市名片、打造长沙城市品牌的重要举措。
“两会”上的议案
“我 长期生活在浏阳河畔,对这里几十年来的变化感同身受,对她的未来更充满期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吴金水,在给长沙芙蓉 区东湖街道龙马社区两百多位社区代表作报告时解释,他向今年全国“两会”提交有关浏阳河议案的初衷,便是源自对浏阳河的乡愁。
“两会”期间,吴金水关于浏阳河的建议,很快引起了湘籍代表及媒体的关注。
记者注意到,《建议》中用较大篇幅描述了浏阳河的黄金未来,并将其对于城市的意义比肩于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黄浦江之于上海、秦淮河之于南京,“能让人们通过品味浏阳河,来认识城市、感悟城市!”
1985年,吴金水来到了浏阳河畔,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在过去30多年里,除了10多年在国外做研究外,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这里,每天感受这段承载着长沙人乡愁之梦的河流所带来的美好。
“我喜欢看书,也喜欢与当地人交流。”吴金水说,通过这两种方式,他了解到浏阳河不仅有如画的风景,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千年不绝的龙王庙,还有马楚古国的城墙……
吴金水告诉《法制周报》记者,他通过了解得知,现在东湖街道所在地,当年还是秋收起义军准备攻打长沙的所在地,有红色记忆。
“很 多人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来谈浏阳河的,事实上,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浏阳河的经济地位也很重要。”吴金水说,基于对浏阳河的深厚情感与浏 阳河城区段特殊开发价值的思考,他在今年“两会”期间,先后撰写了《关于将五十里浏阳河两岸建成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建 议》《关于打造“浏阳河九道湾文化旅游商务区”的建议》两个议案。
“这两个议案侧重点不同,但目标一致,就是要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融入两岸的人文特色,保护和开发好浏阳河。”吴金水说,考虑到两个议案有一定的同质性,最后合并成一个议案提交给了大会。
长 沙素有“山水洲城”之誉,而其“水”,除湖南母亲河湘江之外,最有名的当数浏阳河了,吴金水在《建议》中写道,浏阳河是长沙的一张烫金名片,她的存在本身 就是长沙城市特色的一部分,她更是城市发展可利用的一宗巨大的品牌资源。“它是长沙的一张王牌,一个让长沙走向全球不可多得的支点。又如同长沙身上的金腰 带,一旦用好,便可成为长沙打造城市魅力的软实力。”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一曲蜚声中外的民歌《浏阳河》,让人们对这条多湾的河流充满向往。
在吴金水看来,浏阳河不宽不窄的尺度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且有50里河段流经长沙城区,并正值一个待开发的好时机。浏阳河流域物产丰富,两岸名人荟萃,名胜古迹众多,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呼之欲出。
“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借助这一品牌,为长沙再添一项世界级旅游胜地。”吴金水建议长沙市按照打造世界名河的标准,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把浏阳河两岸建成国际一流、独具特色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
打造长沙“塞纳河”
“吴 金水代表,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在海外,眼界开阔,思维独特……”近日,东湖街道工委书记尹卫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吴金水之所以会在今年“两会” 上提交有关浏阳河建设的建议,与他的海外经历有关系。“他对流经巴黎市区的塞纳河非常熟悉,也由此想到了浏阳河与塞纳河两者之间的关联。”
塞纳河风情区横贯巴黎市区,河段长度约20公里,是欧洲最具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河流之一。
如 何通过借鉴法国塞纳河风情区的经验,创新性地建设浏阳河九道湾,是吴金水代表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吴金水在龙马社区向当地群众做“两会”报告时也坦陈,自 己做这个《建议》,就是希望能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能够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更多地将环境保护、创意规划、资源开发与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更好 地服务城市发展。
塞纳河的美在于其生生不息、蜿蜒辗转、风情万种。在塞纳河的两岸,种植着繁茂的梧桐 树,从船上看过去,蓊蓊郁郁。树林的后面,就是庄严的建筑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宫,河南岸的大学区,河西面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位于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 等等,都以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了它们所共有的华美风格。
在吴金水看来,浏阳河九道湾区域与巴黎的塞纳河在自然禀赋上有多重相似性。浏阳河九道湾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春天里百亩油菜花开,璀璨夺目;秋天里红叶绽放,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使山光水色分外娇艳。
尹 卫东认为,如果能把浏阳河两岸建筑风格的定位找准。将每个节点建成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协调统一的整体,体现出高标准的文化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 按照截污、绿化、保护、造景、管理的要求,通过实施水体治理、路网建设、景观整治、文化旅游、民居建设五大工程,全面提升浏阳河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 功能、休闲功能、商贸功能和居住功能等六大功能。那么浏阳河九道湾比肩塞纳河绝对不是梦想。
为了更神似 塞纳河,尹卫东建议在浏阳河风光带重筑定王台、龙王庙、马楚城墙等。“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泛舟塞纳河上,河西的埃菲尔铁塔成为游人经典的回忆。如果我们 把中国最具有孝道文化精神的定王台建筑于浏阳河畔,那河水与楼台相得益彰,便会成为游人眼中最美的画面。春天登高定王台,俯瞰百亩油菜花,惹得文人骚客相 陶醉。夜里泛舟浏阳河,看定王台上灯光闪耀,朦胧浪漫。让情侣爱人心动情牵。”
  链  接
来自市民的建议 :
用不同颜色的灌木“长”出 《浏阳河》
“浏阳河上不光应该有树,还要有凉亭,一个可以供游人休憩的地方。”在湖南农大子弟学校六(一)班学生谢昊森看来,未来的浏阳河,不应只是停留于一个纯粹的风光带,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游人的感受,让他们不仅可以观光欣赏风景,更能充分了解这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应该在风光带上,设置一些能代表湖湘历史的伟人雕塑,如毛泽东、贺龙,还有一些代表湖湘文化品位的人物雕塑,如全国知名院士袁隆平爷爷和官春云爷爷,他们两人的雕塑,更能代表浏阳河的本土特色。”
在一封题为“我心目中的浏阳河风光带”的文章里,谢昊森还颇具创意地提出,在浏阳河上,还要种植一些有特色的灌木,这些灌木的叶子可以是不同的颜色,拼出极具浏阳河本地特色的标志性语言,如经典民歌《浏阳河》的第一句话,“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
“谢 昊森同学的这个建议很有创意,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尹卫东说,浏阳河风光带到底要怎样建设,希望上级政府有高品质的规划,但很重要也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 规划要广泛征求浏阳河两岸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尤其是一些颇具创意的好点子,都应该融入规划思想,“不仅要将本地文化融入进去,也要把本地群众的创新思想融 入其中,这样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
84岁的郑扬文,得知政府部门在规划浏阳河发展的消息后提出,一定要把湖南率先提出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理念融入进去。他还建议,在浏阳河上要种植梨、柚、杨梅、桃等有花有果的果树,充分展示地方物种特色,也能寄托很多从农村走入城市人的乡愁!
 
浏阳河,那载不动的乡愁与梦
本报首席记者 朱春先 /文 伏志勇/图
城市污水无节制的排入,河道淤塞加重,浏阳河的现状成了很多长沙人的痛点。但这不妨碍被浏阳河养育着的浏阳河人对她的厚重乡情。
河水清澈,汽艇穿梭,飞鸟成群,野花盛开,浏阳河是87岁中科院院士心中明媚的乐土 ;承载“中国梦”“长沙梦”,浏阳河是社区热心人士心中的期望。
中科院院士 :那是一片清澈明媚的乐土
“一点都不夸张地说,是浏阳河养育了农大。”曾于1994年到2000年任职湖南农业大学校长的官春云院士,这样拉开了他对浏阳河的记忆之门,“包括我在内,很多农大人对浏阳河有一种特殊的乡愁。”
“学校刚从东塘搬到新校址时,师生们没有自来水喝,要自己找水源打井取水,一到夏天,就有很多人到浏阳河游泳。”近日,77岁的官春云院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湖南农大的历届师生来说,关于浏阳河的记忆,不只是一段风景,而是生命深处的深刻记忆。
1958 年以前,湖南农学院位于长沙市区的东塘广场,现在的枫树山小学当时还是农大的子弟小学。官春云介绍,1958年湖南农大从城区搬入当时还是远郊的东屯渡, 由于没有通公路,学校搬家靠的是师生的肩扛手挑,一般是两个人抬着,从东山下水,经浏阳河坐船,再在东屯渡上岸,整个学校搬了几个月才搬过来。
官春云忆及当年的浏阳河,充满眷恋之情。
“那个时候的浏阳河,河水清澈,河道深,可以走船。”官春云说,当年的浏阳河上,经常汽笛长鸣,汽艇在河上穿梭而过。河面上,飞鸟成群,河岸边,野花盛开,远处还有农村的炊烟袅袅,一派明媚的景象。
在谈到与浏阳河的情缘时,官春云表示,虽然自己不是长沙人,但读书时代起就到了这里,直到现在,都没有离开。
官春云是内蒙古人,1955年中学毕业后,从湖北考入湖南农学院,1959年毕业留校,先是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住在农民的工棚里。“刚毕业时,我编在一连,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直到两年之后结束这种生活,调回学校的农场,担任生产队长。”
当时的生产队长有两个,一个是专门负责劳动生产的,另一个则负责把老师的科研安排到田里,也就是负责教育科研人员进行农田试验的协调。官春云是后一种情况的生产队长。
在基层工作了多年后,官春云到农学系担任系主任,1994年任校长,直到2000年卸任。200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是浏阳河养育了农大。”官春云动情地说,学校刚搬过来时,浏阳河与河岸边的东湖成了师生们的乐土,他们在这里散步欣赏风景,夏日里男同学下河游泳洗澡。“那时的东湖,水连水,一眼望不到边,不像现在这样被人为地分隔成很多片……”
官春云回忆,大约是文革中期,浏阳河水就开始变得不那么清澈了,人们再也不敢下河洗澡了。
社区群众 :那是我们的“长沙梦”
40多岁的黄太天老家在湖南岳阳。20多年前,他来到芙蓉区东湖街道农大社区,并定居于此。在谈及对浏阳河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这一话题时,黄太天说,全中国找不出第二条,被一首歌唱到全世界的河了,浏阳河所承载的希望与寄托,就是“中国梦”的一部分——“长沙梦”。
黄太天一有空就骑着摩托车,绕行在浏阳河畔。他发现并推动了东沙井的改造。“黄太天至少有三成以上的精力用在了协助有关部门推动浏阳河提质改造上。”一位熟悉黄太天的当地居民言辞中对黄太天的热情表示赞赏。
事实上,在浏阳河提质改造的构想出台过程中,黄太天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民间纽带,在地方政府与驻地高校专家学者的互动中,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
“我不是本地人,但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了,对这里有深厚的感情,如果有一天浏阳河建成了风景区,那我们还需要花钱远行去别的地方看风景吗?”
对于浏阳河未来的建设发展,黄太天表示,希望政府部门尽快启动对浏阳河的重新规划,充分吸取民意,把她打造成一条本地人休闲娱乐的黄金走廊,外地人了解长沙,了解湖南,了解湖南文化的旅游胜地。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7 02:03 , Processed in 0.1027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