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民意互动让古街“重生”

2014-1-10 18: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18|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法制周报

居民共议化解拆迁难题 主动献碑留住文化血脉

民意互动让古街重生

本报首席记者 朱春先

    “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讨论苏青华(化名)家的房子拆不拆、怎么拆的问题。”65岁的余东海第一个发言,他建议每个人都发表下意见,有什么就说什么……”

    20131220日下午3时许,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街道办事处马王街社区第一支部书记余东海,在都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指挥部,主持了社区本周的居民议事会。

    都正街,得名于明朝曾在此设立过都指挥使司衙门,毛泽东曾在位于此街的修业小学从事革命活动,城南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前身)曾在此街有过77年的历史,被誉为湘菜祖庭的詹王宫至今仍有一段宫墙(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保留在此。这样一条老街,如今已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作为天心阁公园的延伸部分,即将打造成为长沙历史文化街区。

    在这场旨在原汁原味呈现长沙数百年都市文化的文化复活运动中,包括居民议事、献碑在内的民意互动被广泛激活。

    老街曾住着十几户湘菜名厨

    20131220日下午,余东海以老居民的身份,向本报记者细数了这条街的历史。

    “这条街过去是清代长沙的重要军事区域,隶属善化县,其南数步即为善化县衙。余东海介绍,善化县与长沙县同为长沙府,同城而治,城市以今五一大道,农村以三一九国道为界,北属长沙县南属善化县,清初,都司衙门建于此地,都正街的街名因此而来。

    马王街社区一位楼栋长丁星红陪记者实地走访了这条古街。他介绍了与都正街连为一体的四条巷,几乎每一条巷都留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一条巷原名铁铺巷,在街的东边,以巷口的汪鸿泰铁铺而得名;二条巷,原名香铺巷,是以巷口的杨松泰香铺得名;三条巷在街的西面,原名永庆街一条巷,四条巷就是詹王宫巷。

    “詹王宫可以说是湖南餐饮业的祖师庙,现在,这里仍居住着包括德园创始人方厨师的后人等十几户厨师世家。丁星红指着一段至今尚保存完好的古宫墙对记者说,包括曾为毛主席掌勺的著名湘菜大师石荫祥在内,鼎盛时期,这里曾住着32大师傅

    国庆十周年时,四条巷有4位大师傅到人民大会堂准备,其中就有石荫祥、彭长贵两位大师。余东海称,在清光绪《善化县志》中,就有对詹王宫的详细描述,还提到了另两处古迹,一为文昌阁,二为火药局。文昌阁是城南书院的附属建筑;火药局系清代官办生产铁炮和弹药的工厂,今仅存街名。

    居民共议排除拆迁难题

    20131220日的居民议事会,实则是一场无官方背景的拆迁议事会。议事会的主角是社区居民苏青华,今年50多岁,没有固定职业和收入来源。由于历史原因,他在别人的一块地基上搭建了两间临时房屋,现在,临时房屋正处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个主入口上,需要拆除。

    定王台街道办事处主任尹卫东说,按照重点工程建设的规定,政府可对违章临时建筑进行强制拆除,但如果此事交给百姓共议拆除与否,既能反映民意,又有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我们办事处,包括马王街社区都没有派人参加(会议)

    而在此之前,苏青华得知他现在居住的两间平房要拆除时,表示了强烈不满。其妻邹劲告诉记者,苏青华曾说,如果要强拆他的房子,他就自杀。于是,在居民议事会上,邹劲提出了她的条件,一是要安排他住的地方,二是尽量解决他的生活困难。居民代表们基本达成一致的意见是,房子肯定要拆,但大家都来帮助苏青华克服困难。

    在余东海看来,他们生活的这个老街区,能在现代化城市改造中保留下来实属不易。我们没有理由不配合、支持,那些将文物无偿贡献出来的老街坊已经作了榜样……”

    老街坊相继献出11块古碑

    “不少人家的房子底下或墙壁里埋有古碑,或是其他能代表历史文化印记的文物。尹卫东说,当街坊们听说政府要在这里兴建历史文化街区的消息后,很多人主动献出了这些文物,而且分文不取。

    65岁的陈福泉是都正街的老街坊。20131126日,陈福泉找人将县正街14号自家屋内的一块古碑搬到了都正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指挥部,表示要无偿捐献。事后,经长沙市文物部门鉴定,这块罕见的政令碑为可移动文物,历史价值非凡。

    “从我记事起,这块碑就在我家。陈福泉说,10年前,他家老屋出租时,将夹在墙中的这块碑涂了墙漆,以防止被盗。1125日,租户对他说钉子钉不进墙,现出了一块碑,陈福泉便索性将碑取了下来,送到了指挥部。

    而在陈福泉献碑之前,詹王宫界碑作为第一块被居民献出的文物,已摆在了指挥部办公室,发现者正是余东海。

    “那天我在巷子里遇到熟人就闲聊了几句。当时看到有工人在翻修台阶,一块有字的石碑吸引了我的注意。”20131122日,余东海在看到那块石碑后,抹掉上面的泥土,发现了詹王宫界几个大字,他随即将该碑送到了指挥部。

    在更早一些的1119日,一块刻有湖南省禁烟委员会界碑字样的石碑被发现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这块界碑,是1932年由湖南省禁烟局改为湖南禁烟委员会之后所立。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都正街的老居民已经无偿捐赠了11块石碑。

    “居民们捐赠的石碑我们将原址保留,石碑出自于哪一栋房子,我们就会把石碑镶嵌在那一栋房子前供市民参观。尹卫东说。

    再现城南书院历史风貌

    如前文所述,都正街在较长历史时期,曾是长沙市军事(都指挥使司所在地)、政治(善化县治所在地附近)、经济(詹王宫)的中心地段,带有典型的近现代长沙都市文化的印记,而城南书院的两度进出,更彰显这里的文化血脉。

    据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动委员会委员刘叔华介绍,城南书院与都正街结缘,最早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45),湖南巡抚杨锡绂的一次善举。当时,杨锡绂为减轻赴岳麓书院读书学子的渡江之苦,决定将岳麓书院一部分书生迁移到湘江东岸的城内就读,于是寻得天心阁下(都正街都司衙门)一所空署改建成书院,并沿用宋张栻所创的城南书院之名。道光二年(公元1822),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复迁至600余年前的创始地妙高峰。妙高峰下的城南书院演变成湖南第一师范,城南书院在都正街前后有77年的历史。

    “根据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我们将在都正街小学的基础上进行恢复性改造,以此再现城南书院的历史风貌。尹卫东称,已停用的都正街小学正是原城南书院所在地。

    改造项目预计投资200万元,计划在春节前启动,改造2014年完工。尹卫东表示,都正街作为长沙为数不多含有巨大历史信息元素的老城区,在早前的城市规划中被纳入天心公园扩建工程的延伸区,不适合大拆大建,在刘叔华等文史专家的呼吁下,市规划部门已经同意在不改变原有规划的前提下,调整天心公园与都正街的细部融合功能,实现都正街的重生。

    尹卫东透露,都正街历史街区恢复后,天心公园到都正街将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的规划原则下,城隍庙、城南书院都将相继恢复重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10:59 , Processed in 0.09894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