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都正街地区街巷志之东茅街

2014-1-29 16: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96| 评论: 0|原作者: 任大猛|来自: 定王台街道办

    东茅街曾名东茅古里、小东茅巷、东茅巷、大东茅巷。清同治十年(1872年)《长沙县志•省城图》已用地图标识今东茅街已为成东茅巷,清光绪三年(1878年)《善化县志•省城图》与同治地图中的标注完全一致。街名由来:地处旧城东,300年前,因此地不近河,不利商业发展,故而荒僻,此处地势低洼,茅草丛生,故有东茅古里之称,清代晚期,湘军兴起,购地置产,日渐发达,改古里为巷,因省人民医院旁有一巷称小东茅巷(2000年前因修建蔡锷南路拆除),故改称大东茅巷。解放后,易巷为街,东茅街名沿用至今。街巷西起登隆街,东止吉庆街与马王街交界。在都正街街道辖区内,曾经南接丰泉古井;北边小东茅巷,从东茅街进小东茅巷麻石街北行20米东面又有小巷多佛寺捷径相接。原街长505米,宽5米。现街道为蔡锷南路车道辟在东西两半,蔡锷南路以东之东茅街属都正街辖区。省人民医院大门原朝向东茅街,2000年,医院正门改到新建解放西路南侧。东茅街东段南侧为湖南省人民医院职工宿舍和湖南省煤炭厅职工宿舍,及一些小门面。

    东茅街有过数次辉煌,曾经是长沙公馆一条街,全省富商巨室,自晚清咸同之际,群起纷拥筑公馆于此街,至民国时期,虽多易手,东茅街居民仍以巨富绅商占多数,据本街居民、已故“长沙通”黄曾甫记载,此街有肖怡丰盐号,裕顺长盐号,李文玉金号营业此街,新化矿商陈汉卿、长沙矿商章克恭(怀善草庐)、裕新公司陈瀛洲(蓬瀛在望)等卜宅于斯。军政界人士则有师长唐规严、张国威,军需处长罗寿颐(眉仙)、土匪军阀陈光中、盐运使粟海槎等人建有公馆。清末湘军将领席宝田、厦门提督孙道仁,广州及嘉兴知府许雪门等人的遗宅都在这条街上。这些富商巨室的房屋,四周私墙,外无寄缝,高堂大厦,飞檐相勾。东茅街丰泉古井街巷口民国时期折中央银行一度开设于此,三层洋楼,门列警卫,尤为威风。

    这里又是长沙美食一条街,潇湘酒家、老怡园、新怡园、玉楼东等等皆聚集此街,又曾是长沙抗战时期商业第一街。文革期间,省人民医院各医生均被发配到街上撬麻修沥青街道,此街曾一度被戏称为“黑鬼一条街”,可见当年摧残文化及知识分之烈。以下仅就重点叙之。

    一、东茅街是大革命时期全中国最瞩目的“红街”

    东茅街在全国最为闪亮和耀眼的时刻却是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19271月,湖南省总工会迁到大东茅巷32号一栋两进两层的西式院落(即仁术医院(今省人民医院)右侧),此处为没收来的原湖南省著名军阀唐巘(字规严,与梁启超关系甚好,又曾任湖南省财政厅长)之公馆。从此,东茅街所驻的湖南省总工会成为大革命时期湖南工人运动中心和策源地。十数次风起云涌的反帝反封集会大游啊行大宣传演讲的高潮就从这里开始发动。一直到马日事变发生。东茅街也因为省总工会这一红色地点,成为全国瞩目的“红街”。

    湖南全省总工会成立于1926826日,闻名全国的工运领袖郭亮任总干事、委员长。湖南省总工会初设宝南街51号一旧式民房楼上,当年11月迁东长街一栋两进民房中。1927年元月迁到大东茅巷32号。

    就在大东茅巷省总工会,郭亮及其他总工会同志共同组织了19271月开始持续70余天的湖南反英大罢工运动,震惊全国。192714日省总工会与省政府、省党部、省省农协、省学联等各界成立湖南审判土豪劣绅的特别法庭,镇压劣绅晏容秋、叶德辉及工贼李为章等。

    当年,在总工会临东茅巷街墙壁上,用红色油漆写着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各条决议的红色油漆标语。工会库房对面墙上则绘制有马克思、恩格斯、孙中山半身俄式方块图像,巨像上方还绘有“镰刀斧头”和“青天白日”两面旗帜。(任注:根据当年总工会领导之一的袁旦初回忆及亲历者黄曾甫等人回忆,证实第三人为孙中山,而不是斯大林。袁旦初回忆载《湖南工运史料选编》第二册))。庄严的革命景象,令人兴奋异常。大东茅巷时期的省总工会,郭亮任委员长,秘书长为欧阳梅生(陶承的《革命家庭》中陶承的丈夫)、翦去病,组织部长袁福清,宣传部长杨人杞等。总工会经费由省财政厅每月拨付光洋2000元,多用于宣传用途。

    192751日至7日,大东茅巷湖南省总工会等组织发动的“赤色宣传周”,至今仍是中外历史学家对现代史探究的热点之一。赤色周发生在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五二一”马日事变前,有人认为此次“五一赤色宣传周”,是湖南“灰日暴动”前奏的“飞行集会”。

    据已故“长沙通”黄曾甫的记载:在192151日至7日的“赤色宣传周”期间,大东茅巷由东到西,用三匹红洋绸制成红色帐棚,覆盖全街,五彩电灯,连绵不绝,有如红霞映天,繁星耀目,极为壮观。当年大东茅巷有“红街”之称。

    全街两边房屋墙上,满是是革命标语,其中多马、恩、列、斯、孙中山、廖仲凯,朱执信等人语录,总工会对面墙上写的是汪精卫的名言:“革命的向左转,不革命的滚开去。”赤色宣传周有三个高潮,分别是五一、五四、五七游行大会示威活动。这三次浩大的示威活动,均由郭亮带队。“郭矮公”走在红旗前面,身穿灰色军装,腰挂皮带,足蹬皮马靴,手执皮马鞭,威风凛凛。

    1921521日,马日事变发生,当晚11时前后,枪声由远而近,流弹掠过大东茅屋瓦,马克沁机重机枪嗒嗒之声响彻东茅巷沉寂的街头。当时有部分农民协会纠察队驻扎在丰瀛里席少保祠内,许克祥部队的机枪就架在丰泉古井上面,向内扫射。大东茅巷省总工会更是最重要的攻击点,当夜,郭亮率少数工人纠察队在东茅巷省总工会内抵抗,终因寡不敌众,郭亮由后屋瓦上撤退。翌晨,郭亮化装挑河水的苦力出城。(《湖南工运史料选编》第二册)。湖南由此进入屠杀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时期。

    二、宋代观音阁上建起的仁术医院

    东茅巷东头有一创建于宋代的观音阁(据1933年《湖南年鉴•宗教》),清同治十年(1871年)观音阁重修。仁术医院创建之初,在遗址基础上创建中国红十字会湖南分会医院,此处旧观音庵即上世纪80年代时省人民医院的门诊部(当年人民医院大门对东茅街而开)。

    据民国时期湖南年鉴的介绍,今省人民医院之仁术医院的前中国红十字会湖南分会医院创建于1911年。时值辛亥革命,湖南热血健儿从湖南赴鄂作战,伤员颇多。时无健全军医设备,便由中西人士发起,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湖南分会以任救护之责。湘督谭延闿捐银赞助,就大东茅巷学仕馆(大东茅巷南面,即今人民医院后门对面)房屋为会址,后来才将收为公产的观音阁定为医院之址,并逐步扩大,延续至今。当年红字会公推颜福庆为会长,附设医院,聘陈怀皋为医师,诊治负伤将士,成效渐著。当战事平息后,伤兵出院,红十字会分会医院仿照各国红十字会办法,将此医院改为永久医院,专治天灾瘟疫及贫民疾病。于1912615日在长沙市东茅街正式成立医院,开大会重新选举新董事并订新章。以“战时救护战地伤病难民,平时救助天灾时疫”的宗旨。这归医院设病床30张,有五开间六进平房73间,占地4864平方米。同时附设看护教练所,训练医事助理人员,招收男生学习护病及助理事宜。

    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红十字会拨款、省区慈善事业产款委员会出资,将红十会分会医院改组为“仁术医院”,以提倡科学医术,救济平民疾病为宗旨。于1010日开业,病床50张。医院常设机构有:仁术护病学校、施诊审查处(贫民至院求诊,除由救济院条介者,余均由该处发给免费挂号证,以资识别)。临时特设之机构有:临时医院、救护队、掩埋队、流动送诊队、其他关于一切救济事宜。住院治疗分特别、普通、免费三部份。门诊治疗分男内科、女内科、男外科、女外科、小儿科、皮肤花柳科、眼耳鼻喉科。至1949年,仁术医院占地面积增至1426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079平方米,共有房屋296间,设置病床150张,工作人员达150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30 02:15 , Processed in 0.0974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