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都正街历史寻踪之定湘王庙(善化县城隍庙)

2014-1-29 11: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1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定王台街道办

定湘王庙即善化县城隍庙。城隍二字,始见于《易·泰》:“城复于隍。”传说由《周礼》中“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庸衍化而来。水即隍,庸即城。后成为道教中守护城池的神袛。据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余陔丛考》,城隍神之祀,南北朝已有之,至唐代始封城隍为王爵,宋以后其祀遍天下,明初京都、郡、县皆设坛以祀之。明洪武二十年(1388)改建庙宇,清代列入祀典。(图35

 

    35  城隍塑像

36  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城隍庙图

 

    清代长沙省城内有三座城隍庙,即省城隍庙(亦为府城隍庙)、长沙县城隍庙和善化县城隍庙。善化县城隍庙在县正街善化县署东侧,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九年(1611)四月,善化知县唐源见城隍庙“敝宇颓檐,栖神于荆莽间”,不胜慨然,乃“捐俸市材,僦工鼎建”,于是年九月修竣。重建的城隍庙中为堂三间,两楹设诸司,而附以各厢里谷神。后为寝室,前为立门竖坊,宏壮轩豁,视昔过之。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重建正殿、戏楼及两廊,次年加修前后三栋,所祀城隍神为定湘王。(图36)嘉庆二十年(1815),众姓又捐建财神殿。嗣后又屡有修葺,时历代所存碑碣已经磨蚀,不可辨认。嘉庆《善化县志》载,每年五月二十八日城隍会,鸡牲、花炮络绎庙前,灯彩斗妍,靡费日盛。道光十六年(1836),经善化知县方炳文捐廉首倡修建,官绅商民亦从而捐资,修饰经理,恢复旧观。长沙翻译家于鹏远先生收集到一幅1931年由瑞典传教士拍摄的善化城隍庙旧址照片,使今人能一睹城隍庙的真容。(图37

 

37  1931年善化县城隍庙旧址老照片,是年长沙刚经历过一场战争,城隍庙成了一座临时军营

 

    《善化县城隍庙祝文》曰:“惟神光昭玉烛,绩著金汤。肇封溯西汉之初,垂荫遍南湘之众,御灾捍患。圣朝聿重明禋,崇德报功。神诞特修隆祀,抚子来而保赤。十万户胜会欣逢,怀寅畏以抒丹;八千秋遐龄共庆,和鸾载道。顶祝葵倾,称兕躋堂,心香芹献。伏愿云车风马来苏,溥有脚之春,虔陈雪藕、冰桃、荐黍,上介眉之颂。尚飨。”

    咸丰二年(1852)八月,太平军攻打长沙南城,炮子火箭如密雨流星,轰声如雷。善化知县王葆生率众绅从善化县城隍庙恭迎定湘王神像,抬至南城楼,由提督鲍起豹等人轮流守护,以求神灵庇佑。太平军围城八十余日,久攻不下,撤围而去,省城转危为安。时人莫不以为其神,纷纷言说:太平军用地雷轰塌城垣,“均遇回风,转扑贼营,令寇自焚”;太平军“施放炮子火箭,日坠城中”,但“所有官民房屋并无烧毁,城内安堵如常”。从此,善化县定湘王神成为长沙人心目中的守护神。咸丰三年二月十二日(1853321日),署理湖南巡抚潘铎据此上奏清廷,请敕加封号。全文如下:

    “奏为神袛助顺,省城解围,奏请钦颁封号,以酬灵贶事。窃照湖南长沙省城历有善化县城隍之神,向称定湘王庙,为通省士民所敬信,平时遇有旱潦疾疫,靡不祷祈灵应。咸丰二年七月,粤匪滋事,攻扑长沙省城,势甚猖獗。省城士民敬将善化县城隍神像舁至南城供奉,恭求神力默相国威。以是逆匪围攻八十余日,每遇官兵接仗,罔不顺风助阵,我军大振声威,致令贼势披靡。该逆屡用地雷轰塌城垣,均遇回风,转扑贼营,令寇自焚,遂得易危而安。且围城日久,贼营施放炮子火箭,日坠城中,仅能损毁屋瓦墙壁,所有官民房屋并无燃烧,城内安堵如常。此皆仰赖皇上诚格天人,故使万灵效顺。见据善化县转据绅耆公呈,吁恳天恩,敕加城隍定湘王封号,以彰崇德报功等情,经臣在藩司任内具详在案。查定例,直省御灾捍患、有功德于民者,由各督抚题请敕封等语。又查上年广西桂林省城解围,后经广西抚臣奏请敕加广福王封号,奉旨允准在案。今湖南省善化定湘王神于省城被围之际,防卫吃紧之时,俱得默邀呵护,转危为安。仰见圣朝盛德覃敷、神袛助顺,应行吁恳敕加封号,以彰崇报而顺舆情。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施行。”

    咸丰帝遂于三月二十五日(52日)以硃笔圈出“永镇”二字,赐封湖南善化县城隍定湘王。皇帝的敕封,使善化县城隍庙香火愈盛,前来祈求祷祝者络绎不绝。而每逢五月二十八日定湘王诞辰,举行庙会,礼器齐备,设羊一、豕一,举行祭祀,热闹非常。永镇定湘王的威名颇著。光绪初年左宗棠统率湘军收复新疆,后大批湖湘子弟驻守边塞,此后定居新疆。他们身在边陲,却心系家乡安危,因此也在其居住之所修建了定湘王庙,以事祭祀,保佑三湘福泰平安。兹录《新疆玛纳斯定湘王行宫碑》如下:

    “定湘王为湖南善化城隍神灵,口素著允。湘人之效命疆场者,莫不为位,以时祈祷。洎回变后,大清由秦而陇而新疆,以次戡定。王之香火,遂遍天山南北。玛纳斯之古靖远关,人烟辐辏,其被兹云荫,得以转祸为福也,盖亦历有年所。清和奉天子命,丙绾兵符,每以庙祀不修,神灵未定,歉然于心者久之。今春初,商诸知绥来县事高介生直刺属有同志,遂口口于城内东南隅择地建祠,倡率军民人等经之营之,不数月造成。额之曰定湘王行宫,并记之石,以垂久远。时光绪二十有一年长至日。

    花翎提督衔记名遇缺简放总兵、玛纳斯副将、阿克丹巴图鲁口口口、花翎同知衔调署绥来县事、宁远县口悬在任候补直隶州知州高敬昌敬谨识。

    副将衔尽先补用副将、署玛纳斯协标右旅口马队守备周贵祥、同知衔补用知县张鼎口、推补游击尽先补用都司、玛纳斯协标中营口口千总米楚南,都司衔补用守备高余棠立石。”

    咸丰七年五月十五日(185766日)夜,因庙祝不慎失火,庙宇三进被毁,仅存寝宫、戏台,众人将定湘王神像抬至善化县署东侧土地庙。是年九月,新任善化知县钟庆魁通详督饬官绅商民捐资重建,费钱三万六千七百余缗,增购基址,置买香火土地房产,历时四年,于咸丰十年(1860年)冬竣工。重建以后的城隍庙,规制一新,较前更为宏敞。庙宇坐北朝南,前临正街,后有池塘,两侧为庙房、僧屋等。照墙后建山门,为三拱门,左书“福善”,右书“化民”。门前分立两亭,左曰“彰善瘴恶”,右曰“理阴察阳”。入门后即为正殿,拾阶而上,进入殿堂,定湘王爷即供奉在此,甚是威武。出正殿,后为一列殿堂,中为后殿,左为寝殿等。

    善化县城隍庙旧有戏楼,清末名流郭嵩焘、杨恩寿、王闿运等常来此观戏。(图38)《郭嵩焘日记》曾载:“同治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善化县城隍早戏,人肩相摩,肩舆不能入。”郭嵩焘之弟郭崑焘撰《城隍庙戏台联》云:

    人事可征,喜歌舞登场,听取新声供笑乐;

    神灵如在,看贤奸结局,愿凭法曲醒痴迷。

 

    图38  善化县城隍庙戏楼老照片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成立,善化并于长沙县。城隍的祀典虽日见废弛,但仍延续至上世纪50年代。其城隍庙遗址毁于1967年的“破四旧”运动中。(图3940

 

    图39  铺在天心阁石阶上的善化县城隍庙残碑

    图40  城隍庙墙砖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02:50 , Processed in 1.14200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