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都正街历史寻踪之消失的其它古迹

2014-1-29 11:5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70|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定王台街道办

古稻田

    古稻田今为街名,东起建湘南路,西至都正街。《天心阁志》载,明代此处是一片王府稻田,故名古稻田。田中有一口大塘,名稻田塘。1909年清提学使署在此街建稻田女子师范,1924-1927年徐特立曾任校长。稻田师范就建在临塘湾的空地里。塘湾里因塘得名。后来塘湾里雅化为今日的堂皇里。堂皇里为今定王台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徐特立任校长时,由于办学经费缺乏,学校经常弄得焦头烂额,难以为继,故徐老到处奔走,就像镥锅匠一样弥缝救急,因此人们送了他一个绰号:徐二镥锅。稻田师范后改为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省立二中、省立女子中学等。(图74

 

    图74  稻田女子中范老照片

 

徐特立(1877 1968),原名懋恂,又名立华,长沙府善化县五美乡荷叶塅(今属长沙县)人。(图75)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私塾。1895年在五美乡小塘湾教蒙馆,边教书、边自学。戊戌变法时受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随后又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05年曾入宁乡师范学校速成班学习,同年创办梨江高等小学。1906年起任教于周南女校,后兼任该校小学部校长,创办了湖南最早的教育刊物《周南教育》周刊。1910年前往上海考察小学教育,不久东渡日本,参观考察日本小学教育。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并被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1913年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修业学校、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兼湖南孤儿园园长。曾为毛泽东的老师。1919年五四运动后到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在木兰省公学和巴黎大学学习法文和自然科学。1923年到比利时、法国考察教育。1924年回到湖南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任女师校长,把女校办得存有声有色。(图761927年春任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长兼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并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长。

 

    75  任稻田女子师范校长时的徐特立    

    图76  稻田女中排球队

 

    民国国学大师李肖聃作《稻田联》赞曰:

    圣人抱一,于道为高,通利敢忘师,立身当作湘闺范;

    坤德正中,厥施斯普,艰难无近获,种学长怀古稻田。

 

马王庙

    马王庙原址即今马王街修业学校。马王街因马王庙位于此而名。清光绪《善化县志》载:“马王庙,在永庆街稻田前,会典每岁九月初一日致祭,祭品帛一、爵三、羊一、豕一,酒醴果品如式,礼仪二跪六叩首。”关于马王庙的来由,有3种说法。

    一说,马王为房宿的别名。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祭马王》:“马王者,房星也。凡营伍中及蓄养车马人家,均于六月二十三日祭之。”旧时酱园、糕点、骡马、磨坊等行业均供奉马王为行业神,故马王庙是一座行业神庙。

    二说,马王庙为五代马殷在长沙立国后,为其去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所建的庙宇,事见欧阳修所纂《新五代史·楚王马殷世家》。

    三说,马王庙是祭祀楚王马殷的庙宇。民国李抱一《湖南省城古迹今释》明确指出:“马王庙就是现在马王街修业学校校址,是五代楚王马殷的遗迹。”

后二说均与五代时楚王马殷有关。后 唐 天 成 二 年(927),后唐朝廷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马殷乃仿效天子体制,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筑园林,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时期10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史称“马楚”。相传楚王宫就建在今马王街所在地,马王街南接都正街,北接东庆街。图77)马楚灭亡后,后人又在楚王宫旧址上建起了马王庙。

 

    77  马王街旧影    

 

    马殷(852930),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或说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少为木工,应募从军。后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渡淮河与杨行密相争,败后入江西,转从别将刘建锋攻取潭州(治所在今长沙市)。唐乾宁三年(896),刘建锋为部下所杀,他被拥戴为主,先后任潭州刺史、武安军节度使,割据潭、衡七州。又先后取桂管六州、岭南五州等地,成为中原王朝的南方屏障。建立楚国,907930年在位。在位期间尊贤纳谏,奋发图强,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湖南地方割据政权。唐天祐三年(906),唐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废唐自立,建立梁朝(907923)。从此,我国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朝代;南方与山西则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马殷建立的楚国就是其中之一。

 

斗姥阁

    斗姥阁为道观名,亦为街名,位于都正街东北侧,南起凤凰台,北止平地一声雷(今解放路立交桥西头)。文革”时曾更名“宏图街”。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载:“古斗姥阁,在城东,创自前宋,历称道院。”清乾隆年间道士马三和重修,道光年间再次扩建,形成前后三进的殿宇。斗姥阁正殿祀斗姥,亦称斗姆,系道教信奉的女神,传说是北斗众星之母,宋元以来尊为“先天斗姆大圣元君。”前殿供奉陈真人,据传为清代浏阳人,湘抚骆秉章替他请了“昭显”二字封号。昔日斗姥阁有山门、花苑、炼功坪等,香客盈门,盛极一时。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刘教林、王教俊、唐教志、徐永懋等倡立“长沙刻经社”于斗姥阁,至民国初年,所刻经籍传遍三湘。光绪二十年(1894),长沙白莲教“古佛堂”在斗姥阁设坛,取名“子孙庙”。后来内部争夺道权,其中王善植派系力量较强大,赢得这场斗争。王主持道务后,将“子孙庙”复名“斗姥阁”。该阁藏道教书籍甚丰,在1938年“文夕”大火中化为灰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旧址尚存正房5间,杂屋1间。1951年收归长沙市地方财务整理委员会,租给居民使用。“文革”后原阁已不存,仅存基址,留其地名。

    2008年,长沙市更换路牌时,把斗姥阁并入凤凰台,其地名亦不存矣。

 

鱼塘街

    鱼塘街因明吉王府的鱼塘位于此而得名,位于都正街西北侧。清陈运溶《湘城访古录》载:“端履街在湖北会馆前有塘一亩,俗曰鱼塘,即旧藩故址也。”鱼塘街由此而得名。清嘉庆《善化县志》善化县城图上绘有“鱼塘”一口,塘边街道称“鱼塘巷”。追溯到明代,鱼塘还是省城一处胜景。明清之际诗人郭金台作有《同陶五徽过旧藩坐马公新刹有感》诗二首,其一云:

    旧识灵光殿,鱼塘幛幕开。

    重门仍锁钥,环道此楼台。

    厩草薰风转,官蔬照日培。

    百年游豫地,会见象王哀。

    灵光、象王均为佛教用语,矗立在鱼塘畔的“马公新刹”当是一座殿宇辉煌的佛寺。清代鱼塘街一带是祠庙、会馆及戏院酒楼的集中之地。祠庙有天后宫、大唐庵、天府庙、三宫殿等。天后宫位于鱼塘街与今黄兴中路的交汇地带,与南门口的天妃宫遥相呼应,祭祀的是一位女海神——妈祖。天后宫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名为祠庙,实为福建行帮的会馆,清初闽粤一带信奉妈祖已成风尚。天后姓林,名默娘,福建蒲田人,世居湄州。史载宋“雍熙四年(987)九月升华”,“自后常衣朱衣,乘云遨游岛屿间,里人祀之”。故鱼塘街北侧有“闽省巷”之街名。大唐庵在湖北会馆(鄂省巷)西侧。唐代长沙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尼姑庵以“大唐”命名不足为怪。湖北会馆东侧并列着天府庙和三宫殿。天府庙与寿星观相仿,所祀为亢宿四星和房宿四星。亢、房亦为寿星,并称天府。道教又谓天有三宫,曰紫宫、太微、文昌,“三宫殿”之“三宫”当指此。故鱼塘街有一小巷名“三宫殿”。

    清同治、光绪时的长沙省城图上,鱼塘已经消失,鱼塘巷分成“东鱼塘”、“西鱼塘”两条街。东鱼塘街曾名“箭道巷”,1922年开设于此街的寿春园戏园聘湘剧女子福禄坤班演出,一炮打响。鱼塘街“天乐居”是当时长沙著名旅馆,兼营餐厅、浴室。厅内悬吴恭亨撰嵌字联:

    画本妙天然,此楼真高百尺;

    人生行乐耳,有酒更进一杯。

    同街的“天然居”酒家也因李次青的一副回文联,使之增色不少,联云: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东鱼塘街则有“半仙乐”酒楼,因开始时不能与“天乐居”、“天然居”杭衡,故请清末长沙“落魄狂士”吴士萱为其作联,吴所撰“半仙”嵌字联果有几分狂气,悬于堂中,使“半仙乐”名气大增,联云:

半盏、半瓯、半醉、半醒,偷得半日清闲,也算人间半乐;

仙侣、仙朋、仙肴、仙酒,招来仙姬共饮,胜似天上仙家。

    清末民初鱼塘街上还有一家著名茶馆,名“半江楼”,吴士萱也为其作有《半江楼坐茶》诗,诗曰:

    已厌尘嚣遍九州,每耽清啸坐斯楼。

    洗心但饮一杯水,濯足如临万里流。

    文字早成刍狗物,功名都付烂羊头。

    生逢乱世甘长贱,总觉春来气似秋。

 

    图78  鱼塘街老照片

 

    民国时期鱼塘街形成独特的商业风貌,成为丧葬用品店铺的集中地,著名店铺有吴德顺棺材行、寿而康寿服店、长寿乐寿服店、永记寿服店、永年寿服店等。(图7820世纪90年代形成“鞋料一条街”,但寿服仍是此街的一大卖点。

    2010年,鱼塘街连同周围的闽省巷、鄂省巷、照磨巷、游击坪、尚德街、聚福园等街巷一起列为“棚改区”而被拆除,后成为香港九龙仓集团商业开发用地。

 

青石桥

青石桥位于都正街西北侧的老解放路地段。老解放路在明代系“城中城”吉藩府南门外的一条护城河。清初,藩府毁弃,这条护城河便填平成了街道,因河上原有3座青石砌的桥,故街以“青石”名之,司门口至登隆街口称“青石街”,登隆街口至柑子园称“青石桥”。到清道光年间,青石桥街已成为省城商业繁华之区,街上名店鳞次栉比,名产驰誉遐迩。爵禄斋帽子、三吉斋元宵坨子、马恒记鞋子、裕源绸缎庄的绸子、徐长兴鸭子、德馨斋金钩鲜肉饼子、裕源绸缎庄缎子、清汉楼香粉“双妹子”、陈春发益阳簟子、饶道生屠坊饶妹子等10个带“子”的产品或经营者被誉为“桥上十子”,为人津津乐道。光绪以后,长沙商业的繁华之区逐步转向八角亭,但青石桥与紧邻的东茅巷著名的店铺尚有玉楼东酒家、曲园酒家和吴元泰酱园等。(图7980

    图79  玉楼东报纸广告

80  潇湘酒店报纸广告    

 

    1937年,青石桥街改建成马路,名中正路,为当时长沙市兴建的4条马路之一,初为渣石路面,中央铺6米宽贯地沥青,次年改铺成柏油路面。扬州人在此开设的南京美发厅,延续至2010年才作为“东牌楼棚改区”的一部分被拆除。19498月长沙和平解放,中正路改名解放路,此时该路已年久失修,残损不堪。1954年解放路彻底翻修,在原路面上加铺水结石底层和贯入式沥青面层,路幅拓宽为17米,其中车行道11米,两旁人行道各宽23米。老字号杨裕兴面馆、柳德芳汤圆店先后移建于此,并兴建了京广百货站、妇女商店等商业设施。

 

附:“桥上十子”

爵禄斋帽子

    早年长沙帽子行业,曾出现一次改革创新浪潮。一个叫王爵禄的,人称王胖子,他制作的帽子,工艺技术新颖,后来普及全行业,是长沙市帽子的第一个革新者。王胖子开店,是用自己名字取的招牌,叫“爵禄斋帽子店”,于清光绪元年(1875)开创,地址在青石桥,门面坐北朝南。当时长沙城里帽子店,只晓得制作旧式的男式瓜皮帽、女式昭君带,材料要么是青缎子、海虎绒;要么只有青洋布,从不变别的花样。王胖子准备对其改革。

    有一年他到北京,注意到当地一些帽子店,尤其是盛锡福等著名的帽子店,有不少时新品种,就买了一些样品带回长沙,又因地制宜,加以改进,经试制拿上柜,被顾客一抢而光。王胖子尝到甜头,马上组织人力,又试作一种新式官帽,那时任湖南省藩台的庄赓良,最爱北京装扮,特别喜欢戴北京官帽,听说爵禄斋已有此帽出售,亲自乘官轿来看,果然中意,买了之后,在官场大大炫耀一番,说此帽款式新颖,做工精湛。一时上行下效,省内官绅士子,以及各界人物,纷纷购买,一些官府衙门竟大量定购。这一来王胖子获利不少,生意兴隆。同行见爵禄斋发财眼红,群而仿效创新,把长沙市制帽行业,推向了一个发展时期。到光绪末期,王胖子病逝,由一位姓周的人承顶铺面,招牌照旧,为了赶上时新,又对帽子加以改革。辛亥革命后,周因故歇业,又将铺面招牌出顶给一个姓黄的,这家帽子店招牌不改,却三易其主,生意几起几落。

 

三吉斋元宵坨子

    长沙经营元宵坨子,过去最著名的要算“徐三吉斋”(三吉斋食品店前身)。他制作的坨子,与众不同,糯米要用对河谷山及乌山的,因为谷山、乌山糯米,颗粒饱满,柔润质佳,叫“贡米”,据传还受过皇封。馅子则用各种果蓉加冰糖调成,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徐三吉斋,自清嘉庆年间开设以来,约180多年历史,招牌冠以徐三吉斋,不用说店主是个姓徐的。店铺设在原青石桥(今解放路),老板是江苏省苏州人,专门制作糕点食品,手艺有一套,来到长沙,尤以元宵最享盛名。消费者要买该店元宵坨子,必须提前3天订货。因此,每年正月十五清晨,店铺门庭若市,热闹非常,早饭后元宵便销售一空。

    徐三吉斋,自始至宣统三年(1911),生意一直兴旺发达。相传徐氏子孙在长沙农村置有房屋田产,辛亥革命后,湘省屡遭兵燹之祸,尤其到1918年,北洋军阀混战,徐三吉斋受到抢劫,尔后无力经营,只好让给一个叫李康臣的承顶,从此徐三吉斋去掉了“徐”字,成为“三吉斋”。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被毁之一旦。1941年,三吉斋招股重新开业,元宵坨子行销依然如故。1956年长沙工商业公私合营,三吉斋变为国有企业,90年代后消失。

 

马恒记鞋子

青石街西头,有一家马恒记鞋店,产品质量上乘,远近驰名,是长沙大型鞋店的第一家。该店兴办于民国十二年(1923),老板叫马恒源,湖北人,回族,做跑水(即行商)生意,专营皮革。每年来长沙贩卖,寓居鱼塘街湖北会馆,与天然台酒席馆戴季枚交往甚厚,戴又是长沙商务总会负责人之一。戴见那时长沙做鞋子,都是家庭小手工作坊,没有像样的鞋铺,他要马恒源来长沙开个大的。不久,马恒源筹集资金3万银元,租赁会馆在青石街一幢馆面,按照西洋装饰,门前一对八字红毛光大宝笼、西漆货架、玻璃柜台、设穿衣镜,店堂中心屋顶全部是明瓦,阳光充沛,并高悬“货真价实”匾额,还装上霓虹灯,五彩缤纷,夏天扯上瞒天帐,冬季装有螺丝转门,是个地店楼坊的鞋铺。次年,又兼营京广杂货(又称洋货),开业时同乡曾赠有一楹联曰:“才人可壮青云步;台甫能安紫阁登”,据说此联为董必武年轻时所书,是否属实,已难考证,不过,长沙老人对此联留下了深刻印象。华丽新颖的门面,固然给业务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马恒源有套严谨经营方法。一、仅鞋类,马恒记就分皮鞋、便鞋、童鞋、女式鞋。全店有120多人,店堂设营业长1人,作坊设掌作1人。生产上,无论是品种、数量、进度等,均由掌作师傅安排,成品上柜,由营业长验收,发现问题,随即返工。二、马恒源是湖北人,又多年做皮鞋买卖,对武汉皮革厂家熟悉,有些资金短缺而有信用的厂子,他能预付款,到时提货,在武汉进的材料,往往质优价廉,俗云捡来的金子随市价。所以同样的生意,比别人赚得多。三、“货不新难卖钱”,这是马恒源在生意场中摸索出的一条经验。为迎合顾客心理,他注意产品式样不断创新。如清戊戌年间,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湘省发起妇女不缠足会,民国初孙中山又提倡妇女  放脚,风气固然已开,但就是买不到新式放脚鞋。马恒源就试制一种云头方式放脚鞋,式样新颖,很受当时人欢迎。四、重视宣传。民国十五年(1926)元月长沙《大公报》刊登广告“马恒记冬季大廉价展期半月”就是一例。(图81)城乡通衢,广贴广告,请音乐队上街吹打,发传单,鞋盒上印招牌赠送美术图画等,都是该店业务宣传的做法,收效颇佳。到民国十六年(1927),马恒源已可算得是位商业知名人物,无奈寿不永年,身得重病逝世,年仅46岁。儿女年幼,遗孀无力撑持店务,被迫关门。喜的是马恒记的生产工艺技术,遗传下来,后来在西区出现制鞋一条街(即药王街)。

 

    图81  1926年长沙《大公报》载马恒记广告

 

徐长兴鸭子

    据1925年兰心撰《长沙市工商业及救济沿革》记载,徐长兴酒席馆创建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老板徐佩斋,南京人,回族。初来长沙开店坡子街,因故迁徙青石街,门面坐南朝北(约今杨裕兴处),专营烤鸭。尔后生意畅旺,兼营酒席,除遵循民族习俗不卖猪肉外,所营其它菜,脍炙人口。至民国初业务越加发达,获利不少。1915年将租赁的铺面买了下来,改建为3层楼房,又在苦竹坳置了70亩田产,并在城市中购买3处房屋收佃线,算是长沙教门馆子数一数二的大户。

    徐佩斋青少年时,曾在曾国藩的湘军当文牍,练得一手好字,颇为雅致。光绪年间在长沙捐有候补道功名,喜藏名人真迹字画,达40余帧。据老人萧葆生回忆,该店墙壁挂有郑板桥水墨竹子画8幅,并何绍基写的一楹联“五更早朝声入梦,一江春水暖先知”,供食客观赏。

    徐长兴办店,主要以烤鸭为主。每年春季,派人到汉寿、草尾等湖区,订购淮鸭、水鸭,每只须超过3斤重才收。自己还在洋湖和老龙潭设鸭场,专为瘦鸭催壮,雇有2人养鸭。他养鸭的饲料也有讲究,每逢收割时新谷登场,就在大西门粮食行进头谷,因为头谷营养足,鸭吃了壮得快。这样的鸭,皮薄、肉嫩、味鲜。

    徐长兴酒席馆100多年历史,烤鸭名气,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他经营有方。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长沙大火,铺面被毁。火后,酒席馆在小东茅巷和双井巷恢复营业,斯时的徐长兴无复往日之盛。20世纪50年代后,又迁移数处,均不得法。长沙老人惋惜地说:“徐长兴的经营技术失传了。”

 

德馨斋金勾鲜肉饼子

    过去吃金勾鲜肉饼子,莫过于德馨斋铺,斋馆之名,表示有作坊。但是,长沙大街小巷称斋馆的很多,除德馨馆外,又有德香斋、得馨斋、得香斋等一二十家,初来省城的人是不可全知的,真德馨斋只有两家:一老店和一分店。分店在辕门上(今中山西路),老店开设青石街,坐南朝北,招牌标记“浙江绍兴俞德馨斋”。不言而喻,店子是个浙江绍兴人开的,老板人称俞老德。该店创建于清乾隆年间,不只经营肉饼子,还经营各种南货海味、酱食、绍酒、蜜饯、饼干、罐头、糖果等。作坊分炒、磨、熬等工序,是长沙南货首家大型店。每天生意有三四次高潮,都在早中晚饭之前,故有店员作歌谣曰:“前世不孝娘,今生坐铺房,十一二月烤不得火,五月六月歇不到凉,吃饭打拥当(拥挤之意)。”

    金勾鲜肉饼子,是这个店经营的热门货,俞老板知道自己是外省人,来湘开店要有独特之处,于是从家乡请来名师,除糕点另树一帜外,还薄利制作金勾鲜肉饼子,招揽生意。鲜肉饼子用当日宰的大猪肉,加金勾、香菇等佐料作馅,用小火烤制后,微火保温,出售时味香色鲜,价格公道,又合长沙人口味,每天只有上午才有售,相传10余代,德馨斋赢利不计其数。

    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俞氏因人丁单弱,无力经营,遂将招牌租与马姓,局外人不知,业务依然如故。当时假德馨斋虽多,终莫能与真德馨斋相比。马姓接手后,亦赚了不少钱,做到民国七八年,受兵灾之祸,数次遭到损失,被迫倒闭,前后存在近200年历史。

 

裕源绸缎缎子

    缎子是中国丝织物中一个品种,著称于世。类别分杭缎、软缎、贡缎、花缎、时花缎、摹本缎、加乐缎、织锦缎(其中又分蜀锦缎、云锦缎)等等,名目繁多,言难尽举。

    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长寿绣袍,就是缎子做的,说明早在西汉时长沙已有缎子。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青石桥“裕源绸缎庄”升牌(开张)主营缎子业务。该店系合伙生意,经理吴月樵,南京人,初来长沙贩运南京缎子,叫云锦,是缎类中的佼佼者,很受长沙人欢迎。为云锦在长沙站稳阵脚,打人市场,经南京帮上元会同乡人的协助开了“裕源”,初仅营云锦缎,后来发展到各种缎。

    开店初期,资金紧张,后来裕源绸缎庄集体买一张彩票,开奖得中1万元的头彩,于是装潢门面,店堂焕然一新。更使人想不到的是,该店中彩,全城皆知,竟促成了业务的兴隆,数年中盈利颇丰。但到光绪三十年(1904),长沙辟为商埠,洋货充斥市场,发展缓慢的长沙资本主义工商产业,哪能与之抗衡?“裕源”主营国产的手工缎子,由于价格高于泰西缎(洋缎)数倍,不久倒闭。

 

清汉楼香粉“双妹子”

1906年《长沙日报》登载:“青石桥口,清汉楼香粉店,商标注册为‘双妹子’,货美价廉,请顾客认明商标,不致失误之。”(图82)商标图是红绿色,双妹子是站像,发前蓄刘海,吊耳环,衣水红色,裤果绿,袖口与裤脚口大,像今日的喇叭式样,边镶花栏杆。查清代省垣经营香粉(即化妆品)业,计10多家,招牌大同小异,有名青汉楼、精汉楼、清溪楼、老清汉楼等等,招牌充及街衢,无非鱼目混珠,欺蒙夺市而已。其实真清汉楼姓钱,系苏州籍,于清咸丰年间来湘开设的,铺面坐北朝南,因牌子做出了名,获利极大,被人觊觎。到同治末光绪初,冒牌者甚多,以致发生诉讼。官府断案两难,如果不准冒牌的做,赋税征收哪里来?准许假冒,钱清汉楼不得依,只好来个折衷办法,将真清汉楼冠一“钱”字,以别真伪,因此叫钱清汉楼。到光绪三十年(1904)长沙开埠,洋货均有注册商标,他人不许假冒,当时长沙工商企业,产品也有注册的,钱清汉楼正为招牌事伤透脑筋,也向政府注册商标,叫“双妹子”,还登报声明。尔后,再无人敢冒。

 

    图82  1906年《长沙日报》载清汉楼香粉店广告

 

    至于钱清汉楼的来历,首先应从该店经营商品说起。钱汉清由做神香起家,后来发展到制作卫生香料和化妆香粉,经过百多年几代人的精心研制,创出了“长沙第一名香”。至光绪年间,又开始自制胭脂水粉、坨粉、蜜水、生发膏、润肤油、安息香、香手镯、桂花油、红袋子粉、茉莉霜香水以及痧痱子粉等,商标均是双妹子。到宣统年间,洋货满城都是,钱清汉楼之十代子孙钱继祖,曾就读时务学堂,受梁启超维新派的影响,富有爱国思想。他为抵制洋货,在店附立“强华实业公司”,研制出一种叫胰子油的香皂,企图抵制日本“都艺王”牌香皂,无奈在原料和技术上不能过关;加之各房子孙闹矛盾,影响了店务,不能与洋商抗衡,民国初时,再不能维持而关门了。此后,长沙市出现了美塔牌擦面牙粉和蝴蝶牌退斑粉,名噪一时,其生产技术就是从“双妹子”粉的技术中发展而来的。

 

陈春发益阳簟子

    青石桥有家坐南朝北的印字门面,叫陈春发棉絮庄,人们习惯称为陈家铺子。招牌上只标棉絮名,长沙人都知道它是个季节性的店铺,冬季卖棉絮、棉被、棉花,热季营簟子(竹席)、草席和蚊帐。陈家兄弟3人,老大叫金华,老二是个白毛,人叫洋人,老三喊三毛,家庭和睦,经营有术,堪称行业中的首富。其经营的簟子,尤有特色。

    该店在益阳茅竹湖,包销几家手工簟子作坊,规定了质量标准,达不到拒收,以致很多顾客都纷纷到陈家铺子买簟子。益阳出竹子,尤其茅竹湖产水竹,又名细竹子,生长水边或潮湿地方,水竹表皮密致平滑,纤维柔软坚韧,节稀而平,非常适合编织簟子。可编人字纹路、万字格、凤尾图、梅花式,还可织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福禄寿喜等图案,不仅床上用物,还是一种家庭艺术欣赏品,并且具有光平溜滑,篾纹纤细,图案清雅,舒展凉爽,消汗散热,经久耐用的优点。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先度长短裁料,后破篾,再把一束纤纤细篾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用沸水煮二至三小时,冷却后放人清水内浸泡一天一夜,使竹质内含的糖分吐出,防虫防霉,使竹丝更加柔软。然后粗刮,细刮,此时应注意篾丝里面平整,表面呈弧型,俗称团鱼背,不要有荷偏(边)。把毛刺刮尽,再编制簟子,限只排列1416皮篾,周围要用麻绳子沿边。内型篾丝要拧(又叫挽),外型要包,使沿边和麻绳子在一起不走样。编好后,用调羹舀满茶油,兑入一菜碗水中,再喷在簟子上,用抹布擦抹,越擦越显平亮。据老人说,在陈家铺子买床簟子,可用上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簟子越睡得久,越平整清凉。

    可叹的是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长沙一场大火,陈家铺子财产损失殆尽,仅簟子就烧掉一仓库,幸亏乡村置有40担租谷田产,不然生活都成问题。陈家兄弟因气急过度,先后死去。其子孙则不得而知。

 

饶道生屠坊饶妹子

    19世纪末叶,长沙开屠坊都是男子汉,从未有女的做这一行。但青石桥小东茅巷口的“饶道生屠坊”开了一个女子操刀的屠坊先例。当时有个叫饶秉刚的屠户,人们都叫他饶(窑)神,人高个大,在长街挑肉担子,本小利微,货源是在大户手中趸点批发。早赊晚兑,间常向“赶棍子”(术语叫猪贩子)买到猪,合伙“扯边”(对分),维持生活。

    饶秉刚生有一男二女,长女年方二九,容貌俊俏,未入过学堂,没有名字,大家均喊她“饶妹子”。她心眼活,做事能干,有魄力,时逢年节吉庆,屠坊生意好,窑神的肉担摆在街上,她帮父亲收钱。

    窑神脾气粗,砍肉不准,为斤两经常和顾客扯皮,饶妹子觉得不是滋味。一天瞒了大人,要弟妹帮她和一些熟泥巴,滚成猪肉型,用屠刀试分量。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砍一块称一下,不久终如其愿,要多少砍多少,一刀准。窑神知道后,自愿退避三舍,让她操刀。夏季酷热,有时肉售不完,她想到屋后面有只吊井,就把剩肉吊在井内荫凉,次日出售肉质仍呈新色,后来这个方法被同行推广。时间不久就赚了一二百光洋,父女商议,就开了这个肉店。

    饶妹子接手后,肉架子依然每日出市,进牲猪到猪行,或下乡到白箬铺、坪塘一带买白花猪,那里的猪肉肥皮嫩,经当地“经纪”合议,每头猪付用钱五六角,成交方式有过秤,有看猪估价(叫估堆),毛猪100斤之内,按七成计算肉量;100斤之外按八成计算肉量,称为内七外八,200斤之外九成,谓之“外九”。另一种方式叫“洗白”,是将猪宰杀后过秤,按实计。还有一种叫“打毛”,用猪行特制的18两秤(行秤)过秤,此种秤已换算出肉量,故无须折算。自家设有猪栏,可存猪36头,雇有3人,一为屠手,一为出担,一为打杂。买猪的多少,根据季节市销的滞、俏而定,但出售从不乱价,遵守同行公议悬牌公布,变质肉则归自己处理,做到买卖公平,童叟无欺。饶妹子态度和蔼,常为顾客着想,把“有钱买到手指肉”作为信条,数年中获利不少。直到民国初期,饶妹子年近三十才出嫁。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07:30 , Processed in 1.0490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