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历史文化名楼·天心阁

2013-2-4 10: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85|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编著|来自: 文物出版社

(本文【中华历史文化名楼·天心阁】由文物出版社20129月出版,陈先枢编著) 

目 录

前言

上篇  古城沧桑天心阁
一、长沙古城池的沧桑岁月
二、星野之说与龙脉之说
三、文昌阁与长沙科举人才之盛
四、李汪度作记
五、城南书院迁建天心阁下
六、守卫长沙的坚强壁垒
七、明清游览胜地
八、辛亥革命的历史见证
九、民国市民公园
十、天心阁抗日烽火

下篇  盛世名楼天心阁
一、城留一角看江山
二、盛世重建天心阁
三、熏风亭畔南风熏
四、影像还原旷世火
五、天心阁下古迹多

附:历代天心阁修葺情况
后记

作者简介
陈先枢,1945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长沙市首届优秀社科人才,现为湖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沙市历史学会副理事长、长沙学院客座教授。多年从事中国经济史和湖南地方史的研究,编著和参与编著《中国广告史》、《湖南茶文化》、《长沙商贸史纲》、《湘城文史丛谈》、《长沙地名古迹揽胜》、《湘城访古》、《百年长沙老照片丛书》、《长沙历史文化丛书》、《1938年长沙大火》、《长沙井文化》、《长沙老建筑》、《历史街巷寻踪》、《名寢与名人》等。入选张岱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

前 言
    长沙,湖南的省会,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周代按星宿分野,“长沙星”所对应的这片地方就叫长沙,故长沙又称“星沙”。长沙楚汉时就建有城邑,曾是屈原、贾谊流寓之地,有楚汉名城之称。长沙旅游景点众多,文物遗存丰富,被国家授予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今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和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市),总面积ll825平方公里,人口700万。
    长沙地处湘中丘陵与湘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倚罗霄,西接武陵,南依衡山,北瞰洞庭,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长沙城以岳麓山为屏,湘江为带,橘子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城外,湖泊星布,冈峦交替,山水洲城浑然一体,生态环境堪称一流。
    长沙居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两个大市场的腹部,是内陆通向港澳的跳板,东部联接西部的桥梁,在全国东靠西移、南北对流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枢纽作用。长沙交通发达,京珠、长益、长浏等高速公路和107、319等国道在境内相联;铁路四通八达,武 广 高 铁 、沪 昆 高 铁 、京广、浙赣、湘黔、石长等线在长沙相汇;黄花机场为国际空港,已开通百多条航线;水路北岀洞庭,通江达海。
   长沙城约建于公元前800年,自古以来就是湖湘首邑。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名胜古迹随处可见,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6处。地下文物瑰宝更是层出不穷。中国最大的古乐器商代大铜铙,     最早的古地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最早的毛笔和第一把钢剑都出土在长沙。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和保存完好的西汉女尸,以及被誉为中国20世纪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的三国孙吴纪年简牍,举世瞩目,令世人惊叹。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沙是楚南军事重镇,秦代始立长沙郡,汉初长沙国建都长沙,名临湘,长沙王吴芮筑城已初具规模。东汉至三国长沙为长沙郡之郡治,两晋南朝时长沙为湘州之州治,隋唐时长沙为潭州之州治。五代时期马殷以长沙为都城建立楚国。到宋真宗成平三年(公元1000年),长沙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城市,诗人张祁有诗云“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元丰九域志》曾列举宋代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6处,其中便有长沙。宋代长沙是潭州的治所,故长沙又有潭州的别称。北宋熙宁十年(1077),潭州商税达9.2万贯,仅次于杭州、开 封 、楚州,在全国居第4位。宋代长沙也是一座文化之都。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  ,全盛时期有“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之誉,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高等学府中建立最早的一座。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张栻在这里讲学,形成了著名的湖湘学派。湖湘学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传习理学的教育活动同经邦济世、解危救难的强烈经世愿望紧密结合在一起,反对为学“不充实用的腐儒”学风,而主张“通晓时务物理”、“留心经济之学”。    
    元代长沙是天临路的治所。明代长沙是管辖12县州的长沙府的府治,这种建制一直延续到清末。元明时期,长沙更趋繁盛。《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元代沿长江的新兴商业大城市中就有潭州。“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也是从这时流传开的。长沙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更为突出。元明两代,长沙造就了不少文化名人,如欧阳玄、冯子振、李东阳、周圣楷、陶汝鼐等。
    清代以后,长沙名人之多,对中国历史影响之大,成为长沙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康熙三年(1664),两湖分藩,长沙即成为湖南省的省治。雍正元年(1723),两湖分闱,长沙单独设立贡院,从此,大批湖湘学子云集长沙。湖南近代几个人才群体,先后有贺长龄、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陈天华、黄兴等都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或城南书院。他们在政治上力倡  “师夷长技以制夷”,使湖湘学风为之一变,新风骤起。
  自湘军崛起以后,长沙在历次政治风云中都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戊戌维新期间,长沙是全国唯一忠实推行新政的省会城市,变法失败,谭嗣同成为为探求中华富强之路而最早献出生命的改革先驱。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长沙率先响应,黄兴成为与孙中山齐名的革命领袖。五四运动前后的长沙,曾是毛泽东、蔡 和 森 、何叔衡、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区,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大革命时期,长沙是轰轰烈烈的两湖大革命的中心。其后,湘赣边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的号角在这里吹响,长沙成为“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三攻长沙不下,使长沙更具英雄气概。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两将军在长沙通电和平起义;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沙。古城从此焕发青春,迈向辉煌。
  天心阁坐落在长沙老城东南角上的古城墙上,是古城长沙的标志。今存城墙系明洪武年间在宋元古城墙基础上重建,阁楼也兴建于此时,重修于清乾隆年间。昔日对联“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道出了天心阁的气势与情怀。旧说此处地脉隆起,有文运昌隆的祥兆,因而天心阁也曾名文昌阁。辛亥革命以后,长沙修筑环城马路,拆除旧城墙,仅留下天心阁一段,作为历史的见证。有联云:“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
  天心阁古城墙系明洪武(1368-1398)年间,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建,宋元所筑土城墙全部改用石基砖砌。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长沙,城墙曾遭破坏。清顺治十一年(1654),洪承畴经略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又令长沙府各县烧制大批城墙砖,全面修筑城墙,使长沙再度“城池崇屹,甲于他郡”。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打长沙之后,湖南巡抚骆秉章、毛鸿宾、恽世临、李翰章、刘崐等先后重修,天心阁段古城墙着力加固,设炮台9座,并加固瓮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
  今存天心阁古城墙,长251米,高13.4米,顶面宽6.1米,占地5125平方米。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曾拨款全面维修,并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心阁建于明代,明末善化廪生俞仪作有《天心阁眺望》诗:
 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
   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
  清乾隆初,长沙城东南城头上有天心(又称天星)、文昌两阁,分列左右,今天心阁主阁所在为文昌阁。乾隆中期,因原天心阁废圮,乃重修文昌阁,并冠天心阁之名。乾隆四十二年(1777),天心阁大修,曾任《四库全书》总阅官的大学者李汪度出任湖南学政,作《重修天心阁记》,记云:“会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垣跨其脊……冈形演迤,遥与岳麓对,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乃额天心于文昌,而省其一焉。” 天心阁段城墙及天心阁正好建在龙伏山的山脊之上,上应天心,下镇风水,气势磅礴。龙伏山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纵贯长沙老城,是长沙的风水宝地。此后,天心阁一直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为官民所器重。嘉庆、咸丰、同治几朝均有修葺。清光绪《湖南通志》称:“天心阁险要为一城最,故工费尤巨。”
  1923年,长沙开始拆除城墙,天心阁及其所在城墙因属古城胜迹,被保留下来。1924年辟为公园,将旧阁修复,并于阁两侧仿北京文澜阁增建二阁,以游廊连接。1928年又予以重建,更加巍峨。1933年后市政府又在天心阁下辟建儿童公园。园中还建有熏风亭,亭中有市长何元文撰写的《熏风亭记》。1938年11月长沙大火中,天心阁化为一片灰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沙市人民政府将此处建为公园。    1983年在旧址重建天心古阁,1984年12月竣工,终于恢复了古阁的雄姿旧貌。天心阁由主、副三阁组成,以两侧长廊相接,为弧状布局。主阁居中,高17.5米。下为花岗石基台,有白石雕花护栏,石狮栏柱。上为3层阁楼,仿木柱支撑,白色粉墙,三重檐歇山顶,盖栗色琉璃瓦,檐角飞翘,檐脊、顶脊均为黄色琉璃瓦。顶檐之下,东悬“天心阁”匾额,西额“楚天一览”。扶梯登阁,直上三楼,遥对蓝天,清风拂面,俯首四顾,全城景色俱在眼底,仿然置身天际。两侧附阁为二层,也是歇山顶,与主阁相映,浑然一体。正如清朝乾隆年间诗人李绍隽所吟:
 城南耸高阁,直与丹霄薄。
 插顶上天门,扪觉星斗落。
 我今一登临,极目真寥廓。
 物色卷横空,烟霞飞漠漠。
 湘水作带环,麓屏为扃钥。
 远浦送帆来,晴岚凝翠幔。
 雁字写长天,渔叟沿江泊。
 塔峰指顾间,万户倚楼脚。
 举目白云低,风动响铃铎。
 胜迹昭古今,纵笔摇山岳。
  天心阁不仅是长沙观光胜地,而且有着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清前期,这里为湖南省会的防守要区和军事禁地,有兵勇驻守,百姓不能入内。1852年9月,太平军攻打长沙,西王萧朝贵在天心阁下阵亡,太平军不克而去。清末,湖南维新志士和革命党人常在此开展活动。1905年,禹之谟、陈家鼎受黄兴之托,在长沙组织同盟会湖南分会,其机关办事处即设于天心阁三楼。1911年广州起义前夕,长沙新军革命党人刘文锦聚集同志在阁上开会,密谋响应。武昌起义后,陈作新又邀约新军同志在阁中议事,策划长沙起义。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常与蔡和森等学友一道来到天心阁,锻炼身体,畅谈理想。1928年“五三”济南惨案后,天心阁午炮亭旧址建起“国耻纪念亭”。亭内竖一石刻地图,展示出中国遭列强欺凌与山河破碎的情状。1938年长沙大火后,周恩来赶赴长沙领导救灾工作,曾与蒋介石、陈诚等登临天心阁城头,视察灾情。1939至1941年中日3次长沙会战,长沙城的制高点天心阁成为敌我双方的主攻目标。3次会战日军都从长沙败退,大长国人志气。峨峨古城,巍巍古阁,又成了长沙近代历史的见证。名流雅士登上斯阁,总大开眼界,好诗佳联脱口而出。民国省教育厅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黄士衡《长沙天心阁》联云:  
 高楼逼诸天, 且看那洞庭月潇湘雨衡岳烟云, 十万户棋布星罗, 到此一开眼界;
 江山留胜迹, 最难忘屈子骚贾生策朱张性理, 数千年声名人物, 有谁再续心传。
12345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19 14:27 , Processed in 0.0980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