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贾谊的传说

2012-5-23 12:4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83| 评论: 0|原作者: 顾庆丰|来自: 名城长沙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回国观光的海外华人特意来到贾谊故宅参观。当他们看到贾谊生前亲手凿的水井至今仍在为当地百姓所用、所服务时,一时激动万分,全都跪拜在井旁泣不成声。这令围观的长沙百姓唏嘘不止,感到海外华人的心,无不与祖国相通、与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相通……

    公元前182年,河南太守吴廷尉在洛阳发现了一位勤读善文、精通诸子百家之书的少年。当时,正逢汉初兴国用人之际,因此,太守立刻将他引荐给汉文帝;文帝见之,不念其只20岁,即刻召他为博士,一下使他成为年龄最轻的朝官。于是,朝中每当文帝有诏令下达或让群臣议事,老臣们还未能详解,他就已能向文帝逐条分析,并分析得条条是道,甚合人意。文帝大喜,又破格提他为太中大夫,还准备任他为公卿。他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贾长沙”的贾谊。

    贾谊因深得文帝赏识,又任太中大夫,整天参与国家事务,深受皇恩,力图报效。因此,他性格尖锐,敢于说话,纵论天下大事。他上《治安策》,批评时政;著《过秦论》,剖析秦朝成败,主张革新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请求“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因而触犯了朝中元老的利益,遭到朝廷重臣周勃、邓通、灌婴等人的不满和诬陷。他们斥责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逼文帝疏远贾谊,并将他调出京城,贬谪到楚地任长沙王太傅,担负辅佐长沙王吴芮的责任。

    长沙在那时是一个远离京城、落后荒僻又多雨潮湿的地方。前后时间不到一年,贾谊即失去青云直上之势,从高处落入低处。强烈的反差,令他难以接受,但又不得不受,只得心怀郁结,于公元前176年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边上时,~下想起100余年前在此投江自沉的屈原。屈原政治上见解过人,文学上才华出众,一生忠洁不阿,却不被重用,反受谗流放于此,如今自己也和他一样,遭此命运,这是多么不幸又伤心的事呀?……面对奔流的湘水,贾谊由自己想到屈原,触景生情,一时情不能自拔,就作赋吊屈原以抒怀,写下《吊屈原赋》。赋中以屈原式的语言,将自己心中的愤慨不平与屈原的忧愁幽思融汇在一起,以龙凤、骐骥来比拟被谗害的贤者的命运,并以大量的譬喻,把一个黑白颠倒、价值观淆乱的时代,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强烈地感到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的圣贤之人必然会饱受摧残。而面对这样一种遭遇,是像屈原一样投江自沉,还是另作他求呢?贾谊以龙凤、骐骥作喻,强烈地表示自己决不随波逐流,也不投江自沉,而要顽强地活下去。

    来到长沙后,贾谊的心情虽然忧郁,但仍把关心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放在首位,他常常上书陈述时政的利弊。他见住地附近百姓用水不便,就亲自动手凿了一口水井,解决了百姓用水问题。后来贾谊死后,百姓感念其德,不忍再用他亲手凿的水井,就学作贾谊的样,在别处凿了一口水井,并将原井起名为“长怀井”,砌墙围入贾谊的住宅范围内,以示永远地纪念他。

    贾谊在长沙作太傅一晃过了3年。这第三年四月的一天,一只鵩鸟(猫头鹰)忽然飞入他的住宅。按长沙当时的风俗认为,鵩鸟入宅,主人将死。这使本来就十分忧郁和敏感的贾谊,更是倍感哀伤,因此,他触景生情,写了《鵩鸟赋》,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赋中假借与鵩鸟问答的形式,以万物变化不息、祸福相倚、不可执著于毁誉得失及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方,却在解脱的语言中又深藏着不可解脱的抑郁和痛苦。这是一种新的表现方法,这种表现方法以此赋为开端,成为我国文学中常见和典型的表现方法之一。

    《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在当时都是极其难得的佳作,因此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而且传到了京城。汉文帝读后忽然想念起贾谊来。于是他特地下旨召见。贾谊得此讯后,异常高兴。他以为汉文帝要重新起用他为国效力了。于是特地将自己在长沙写下的所有政治见解,重新整理一番,然后兴致勃勃地来到京城晋见汉文帝。哪知君臣见面后,不问国事,只问鬼神。这令贾谊非常失望,一颗滚烫的心犹如突遭冷水浇过一般,倏地一下冷了下来。他凝视着文帝,再也说不出什么来。于是,文帝改派他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文帝的少子,聪明好学又勤奋,深得文帝的宠爱和贾谊的喜欢。辅导这样一个年少有为的帝王之子,贾谊的心里得到许多安慰,并重新有了寄托。于是,他又像以前那样,关注政事,勇于发表意见,并将他的政论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写成为后世史学家推崇备至的《治安策》。可是好景不长,梁怀王在一次练马时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为傅有责,因此,极度悲伤和惋惜,终日以泪洗面,一年后,因伤心过度自己也死去,年仅33岁。

    千百年来,长沙的百姓对他的遭遇一直怀有深厚的同情;对他的不幸,又一直深感惋惜,毛泽东亦是如此。他说“贾谊死时三十几,……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他还说:“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为此,长沙百姓十分看重贾谊在长沙留下的遗迹,对它们加意爱护。他住过的故宅和凿出的水井——太傅祠和太傅井就是在这种爱护中,一直保存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回国观光的海外华人特意来到贾谊故宅参观。当他们看到贾谊生前亲手所凿的水井至今仍在为当地百姓所用、所服务时,一时激动万分,全都跪拜在井旁泣不成声。这令围观的长沙百姓唏嘘不止,感到海外华人的心,无不与祖国相通,与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相通,同时,也看到了贾谊的永恒。于是他们又整修了贾谊故宅,并将水井再次围入故宅区,以示永远的纪念。

(本图文录自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长沙的传说——民间记忆中的历史与文化》顾庆丰/著&摄影,作者授权名城长沙网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6 10:46 , Processed in 0.1040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