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湘剧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2012-4-18 08: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92|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非遗中心|来自: 名城长沙网

    2 、湘剧历代着名演员简介

 

    徐初云(1879-1946 ),原籍江西泰和县,十一岁进五云科班学戏,师从名师姚春芳,从学丑开始,不久改习二花,后成名于大花。其人身材壮大,功底扎实,嗓音圆润,有如洪钟大吕,响彻云霄,实正净之上选。能戏甚多,如《白良关》之尉迟恭,《造白袍》之张飞,《太行山》之姚刚,《鸿门宴》之项羽,喑呜叱咤,都富有湘剧朴实、粗犷风格。尤以《造白袍》一出,不仅为人称道,也成为后辈大花学习的楷模。他演《战宛城》的曹操,一边脸对邹氏是笑,一边脸对侄子曹安民是气恼,主要是运用眼神达到此种表演效果。能戏还有《张横摆渡》之张横,《摘梅推涧》之侯尚官。偶演二花戏《王庆卖武》,他扮演之王庆,与段三秀赤膊而斗,将她举起从头上翻过,极为难能,观众称绝。他是民国初年湘剧六大名净之一,驰名湘剧艺坛数十年。他和廖升翥、贺华元被称为湘剧大花三鼎甲.

    1938 年抗日战争时期,徐初云参加湘剧抗敌宣传队,与欧元霞同任第七队领队,为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做了许多工作。

    《摘梅推涧》系徐初云拿手戏之一。惜无剧照留存。此为曾金贵演出照

 

    彭凤姣(1882 -1952 ),浏阳人,男旦。12 岁在浏阳咏霓班出科(红簿上写的是清华班),曾用科名彭咏吾。1901 年进入长沙清华班。他和帅福姣都从清华蹻 班 旦易裕福(细五)学戏,改名凤姣,习做工旦角。他身材修长,眉目清秀,上装之后,一如巾帼美人,时人称为洋菩萨.后艺术日精,不但功底深厚,且做工细腻。他的戏甚多,如《挑帘裁衣》之潘金莲,《桂枝写状》之李桂枝,《坐楼杀惜》、《活捉三郎》之阎惜姣等都负盛名。蹻 其中 工戏《活捉》中有一段梭走的碎步,叫云路,又称鬼路,身轻如纸人,在台上飘忽不定,却不见脚步移动,堪称绝活。大脚婆戏如《骂灶分家》之李三春,《背娃进府》之表嫂,《蝴蝶媒》之官媒婆,几十年脍炙人口。高腔戏则以《会缘桥》为代表,哑巴背瘫妇,一人扮两人的表演很见功夫。他和陈雪癯、筱桂芬、汤彩凤被称为湘剧男旦的四大名旦.

    1923 年,彭凤姣兼任福禄坤班旦行教师。晚年倒嗓,专以授徒为生,彭福娥、郑福秋、梅福芳等着名花旦均出其门下。

 

    罗元德(1886-1955 ),长沙东乡枫林港人, 11 岁入三元科班学戏;科班老师姜星福教授有方,罗元德学习勤奋,故出科时唱做念打,功底扎实,身段脚手,甚为规范。加之嗓音嘹亮,天赋甚高,二花脸本工戏和应功戏,文武不挡。16 岁登台,即得到观众赞许,青年时颇有名气。

    民国初年,入湘剧同春班,常与名家同台演出,因此技艺日趋精湛。他的能戏很多,如《李逵闹江》之李逵,《父子会》之尉迟宝林,《七郎打擂》之杨七郎,《龙虎斗》之呼延赞,《卧虎山》之伍辛,《钟馗嫁妹》之钟馗等,无不精彩。他和吴绍芝合演《狮子楼》,武打火炽,在当时是最能吸引观众的一出戏。在《猴变》中,猪八戒和高小姐(孙悟空化身)对唱一段,罗元德将猪的叫声融入唱腔中,活泼自然,增强了戏的喜剧色彩。

    罗元德尤以演《五台会兄》最为出色,塑造出一个心情悲愤,人虽出家,却时刻心系国家安危的杨五郎形象。1952 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由着名女靠把杨福鹏配演杨六郎,演出《五台会兄》,一时为之轰动,因系老艺人展演,由大会颁发了奖状。

    《李逵闹江》系罗元德拿手戏之一。惜无剧照留存。此为陈义平(左)演出照

 

    周圣希(1887-1962 ),湘阴人,五云班出身,科班名政云,师从姚春芳,习大靠老生。出科后,民国初年在萍乡、宜春一带唱戏多年,艺事大进。抗战前夕回到长沙,在百合戏院演出,他身段沉稳,演技精到,嗓音阔亮,行腔吐字明晰清楚。因而声名鹊起。后又去湘潭、益阳一带演出数载。抗战期间,他坚持不为敌歌舞,隐姓埋名,粗茶淡饭度日。

    抗战胜利后复登舞台为湘剧着名靠把。擅长关岳戏.其代表作《水淹七军》之关羽,扮相俨如天神,训子一节,不怒而威;观阵一段与周仓、关平配合,一连串组合身段,美如雕塑。他以此剧参加1955年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荣获演员一等奖。其他关公戏如《单刀会》、《走麦城》、《关公显圣》等,无不为人称道。

    周圣希在高腔连台大戏《岳飞传》中饰演岳飞,从挂须起演至风波亭被害,威严庄重,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忠君思想束缚的悲剧形象。1953年还出演全本《岳飞传》,前饰周侗,后演岳飞。

    1951 年,湖南省戏曲改进委员会成立,省人民政府聘周圣希为副主任委员。至年逾古稀,仍活跃在湘剧舞台上。

    《单刀会》系周圣希拿手戏之一。惜无剧照留存。此为周福卿演出照

 

    欧元霞(1889-1944 ),原名子廷,浏阳人,三元科班出身,师从姜星昆。头靠生角,兼演二靠。初在钻乡班子唱戏,1907 年进入长沙春台班演出,嗓音带沙而亮,吐字清晰有力,其扮相丰满,神情潇洒,台步大方,演戏充满激情,长于各种火爆戏。如《逼反五关》之黄飞虎,《三讨荆州》之鲁肃,《定军山》之黄忠,《刀劈五虎》之赵云,《搜孤救孤》之程婴,《莫

    成替死》之莫成,《宁武关》之周遇吉等,演来都能尽其所长,恰到好处。尤以《翠屏山·酒楼》一折,与吴绍芝联袂,两人对衬,使他在湘剧界享盛名30 多年。

    1936年他把湘剧关羽的折子戏,连缀成四大本《亘古一人》,在高升街湘春园演出。他扮演关云长,英武大气,一派儒将风度,将京剧红生某些表演和场面,融化到湘剧之中,其中尤以《走麦城》最为精彩。

    1938 年他担任湖南省戏曲抗敌后援会常委,同年参加田汉组织领导的湘剧抗敌宣传队,在第七队任领队(后改为一队)。

    1944 年,长沙沦陷前夕,欧元霞与吴绍芝等商定不做亡国奴,不为敌歌舞,他带着一家人和一些湘剧艺人结伴,沿湘桂逃难至广西宜山,一病不起,含恨而终。

 

    廖升翥(1890-1960 ),长沙人。出生于渌口,入庆升科班,师从周泰德,工大花。清末民初在长沙仁寿班唱戏,即露头角,后出演于同春班。其面阔体壮,工架扎实,嗓音洪大,吐字清晰,表情细腻。特别是高腔唱工戏,韵味雄浑醇厚:能运用、融合湘剧花脸的虎音,以生行的润腔等方法演唱,形成了湘剧净行的演唱特点。如《访白袍》之尉迟恭,《贺府斩曹》、《摸包认母》、《水牢记》之包公等,为其高腔戏代表作。其中尤以《访白袍》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负盛名历数十年之久。

    弹腔戏如《司马逼宫》之司马师,《捉放曹》之曹操,《过巴州》之张飞,《装疯跳锅》之蒯通诸剧,规模老成,情韵兼致,为民国初年湘剧六大名净之一,后与徐初云、贺华元并称花脸三鼎甲,在观众中影响持久不衰。抗战初期,曾任抗敌后援会常委。

    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长沙湘剧一团工作,虽年过花甲,仍经常演出,并再度加工高腔戏《访白袍》、《水牢记》,使之精益求精,成为他晚年的艺术高峰。

 

    贺华元(1895-1972 ),原名荣华,浏阳人,6 岁父母双亡,由外婆抚养至13 岁,送往长沙华兴科班学习,为第一科大师兄。先学靠把,因嗓音条件不适,改学大净。贺天赋甚高,勤学苦练半年登台,首演《父子会》之尉迟恭,初露头角。出科后入同春九如福喜等名班,开拓艺术视野,艺事大进。他面庞宽阔,嗓有虎音,目光炯炯有神,台风、工架尤佳,文

    武皆能,戏路很宽,继承了湘剧大花脸笑、叫、跳的独特风格,着重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如《打龙棚》之郑子明,为大净最难演之戏,亦应付裕如。其他如《牛头寨》之牛皋,《打严嵩》之严嵩,还有中军戏《审假旨》,草鞋戏《摘梅推涧》、《芦花荡》,白脸戏《下河东》、《审子打秋》等均极负盛名。他勾脸极为传神,勾了脸还能看出面部很细致的表情,这就全靠眼神和面

    部肌肉动作。特别是牛皋脸,正直和善,风趣开朗,观众亲切地直呼他为牛脑壳.他在观众中有活牛皋活张飞之誉。除花脸之外,贺华元常和罗元德演出《三匠争席》、《牛府打拐》等丑角剧,令观众捧腹大笑。

    贺华元1938 年参加田汉领导的湘剧抗敌宣传队第三队,宣传抗日救亡。湖南和平解放前夕,在地下党领导下,参与筹建戏剧艺人互助会,被选为总干事。积极组织省会戏曲艺人参加迎解.

    1953 年,贺华元年近花甲,仍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工作,演出于前沿阵地。1956 年,应湖南省湘剧团的邀请,参加该团全国巡回演出。他还赴云南慰问移民,去福建前线参加慰问解放军的演出。由于他德艺双馨,1958 年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成立时,被选为首届主席。同时任省政协委员。1959 年调湖南省戏剧学校湘剧科任教。

    贺华元--在《造白袍》中饰张飞

 

    湘剧表演艺术家吴绍芝

    吴绍芝(1902-1945 ),长沙县白箬铺(今属望城区)人,其兄吴华昌为湘剧靠把老生,出身华兴科班,绍芝受其影响,8 岁即入华兴科班第二科学戏,科名华钦,习唱工老生。4 年后出科,以小碧林的艺名,《捉放曹》、《收姜维》、《打鼓骂曹》等应工戏,首演于同春园舞台,一时轰动长沙。后来倒嗓,独具慧眼的前辈小生李芝云,毅然收吴绍芝为徒弟,命他改习小生。吴绍芝不负恩师期望,悉得李芝云真传。不仅本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还练出了一副动听的小嗓。为谢恩师,改小碧林艺名为绍芝,取绍继芝云之意。

    吴绍芝博采湘剧小生行当名家之长,融汇贯通,终于集各家之大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演穷生苏秦、吕蒙正,贫而不贱;演富贵小生周瑜、赵宠,富而不俗;演武小生林冲则翻打利落,武中有人;演娃娃生《打猎回书》之刘承佑,是稚而有智,活泼天真。他的拿手戏几乎都有闪光点、绝招儿,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声腔上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把真假嗓揉合起来,行腔不是一般的往上翻,而是往下降,湘剧谓之败韵,听来赏心悦目,饶有韵味。这种演唱方法,有点像京剧的言(菊朋)派的味道,富有个性特点。这种绍派唱腔,不仅为后来小生所继承传播,对生旦行的演唱,亦具启迪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吴绍芝已成为誉满三湘的小生泰斗,成为全省湘班争相聘请的名角。他所塑造的一系列艺术形象,受到社会不同文化层次观众的喜爱,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相继来长演出,都看过吴绍芝的戏,无不称赞。程砚秋称他的表演艺术不在京剧名小生叶盛兰之下.

    1938年,九如班被接收为湘剧抗敌宣传队第四队。吴绍芝为副领队。他勇于迎接艺术上新的挑战,在田汉的现场指导下,十分投入地接受新的排演方法,认真钻研人物性格,创造出史可法、韩世忠等一批抗敌英雄形象,鼓舞着抗日军民,也引起了田汉对这位地方戏艺人的注视。田汉十分欣赏吴绍芝的艺术素质和表演才能,特别是那种为抗战戏剧竭忠尽智的精神。从此,他们成为挚友。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吴绍芝在田汉的支持下,重组中兴湘剧团,自任团长。在日以稀饭果腹的艰难情况下,连续排演田汉新作《新会缘桥》、《新武松》、《双忠记》,赢得大量观众,获得歌振湘漓之誉。

    1944 年6 月,长沙失陷前夕,50 多位湘剧抗宣队员,汇集于吴绍芝家,相约誓不作顺民,不为敌歌舞。分途逃难。

    在湘西洪江镇他又帮助福如湘剧团恢复抗战新戏,演出于靖县、洪江、溆浦一带。他既是主演,又是导演,工作繁重,生活清苦,加以失子之痛,不幸在溆浦县黄茅园演出时,猝然病逝,年仅43 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汉念念不忘吴绍芝这位地方戏爱国艺人,在1957 年重新修订旧版《辞海》时,田汉积极推荐,并亲自为其起草条目。吴绍芝,成为《辞海》上第一位湘剧艺人。

    《打猎回书》系吴绍芝拿手戏之一。惜无剧照留存。此为陈剑霞(左)演出照

 

    湘剧表演艺术家徐绍清

    徐绍清(1907-1969 ),浏阳石牛寨人,父亲在县城帮人做鞭炮,徐绍清5 岁入学,在读中学的时候,他看了当时案堂班的许多戏,进而迷上了湘剧,1919 年走进案堂班学戏。徐绍清的师傅彭升贤,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主角。徐绍清的开荒戏是《雪里访谱》,后又参师暨八(镇宝)先生,通过两位名师的教诲,徐绍清受益匪浅。他第一次亮相的主角戏是高腔《比干挖心》。因为赣西一带的湘剧钻乡班子唱庙台戏是从早到晚的,演出实践机会极多,徐绍清不仅从师傅那里,还从江西江湖班的戏篓子那里,学了不少的大靠二靠唱工戏,他成为青

12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 02:01 , Processed in 0.1055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