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陶澍赋诗推广家乡茶

2010-5-11 21:5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90|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 汤青峰|来自: 名城长沙网

陶澍(1778-1839),字子霖,号云汀,清长沙府安化县人。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这年四月二十一日他参加保和殿策试,最令陶澍受到感动的是,他尝到了“内府新茶”。他在《保和殿策试恭记》一诗中写道:

内府新茶次第分,阶前五色绕仙云。

草茅十载书生事,三策天人答圣君。

从此,陶澍更钟爱于茶,品茶成为他为官之余的一大嗜好。陶历任国史馆纂修,四川乡试副考官、翰林、詹事、御史、户部给事中、吏部掌印给事中、川东兵备道、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是清代嘉道年间最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诗人。其主要著作有《陶文毅公全集》、《印心石屋诗文集》、《陶云汀先生奏议》、《皇华草》、《抚吴草》、《陶渊明诗集注》等。

◆图:长沙岳麓山印心石屋碑刻

陶澍在多处的居所都称“印心石屋”。老家的印心石屋在安化石门潭水中巨石上,是陶澍幼时随父读书处。长沙省城的两处印心石屋,一在天心区福源巷,一在开福区戥子桥。多处居室为何都叫印心石屋,原来此四字乃道光皇帝所御赐。道光十五年 (1835),陶任两江总督已六载,始人京乞假,回湘探亲。道光帝嘉其功高,曾召见14次,宠锡愈恒,并手书“印心石屋”四大字赐之。陶澍对御书珍爱有加,将其摹刻在汉白玉上,制成石匾,嵌在长沙岳麓山白鹤泉上方、登云麓峰石径旁的山墙上,至今保存完好。石匾高94厘米,宽288厘米,中刻御笔楷书“印心石屋”四大字,每字高约45厘米,端庄朴雅,笔力遒劲。匾左刻“道光乙未秋”,匾右刻“御笔”,“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臣陶澍恭摹”,并刻有御玺“道光之宝”。陶澍自题《岳麓印心石屋图》云:

麓山好泉石,印取心如玉。

上有禹碑亭,中堪结茅屋。

陶澍的父亲陶必铨是岳麓书       院学生。陶澍从小随父读书,也深受岳麓传统学风的影响,为学以程朱为宗,好谈义理,但又注重经世,倡言“通经学古而诸致用”,“研经究史为致用之具”。在巡抚、总督任上,陶澍将自己一贯强调的“有实学斯有实行,斯有实用”的主张付之实践。他大力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整治河工,主禁鸦片,倡导文教,改革盐政漕运,推行银本位制,经世功绩卓越,成为一代名臣。陶澍位高名重,是当时湖南经世派的领袖与核心。贺长龄曾是他的下属;魏源在他幕中长达14年之久,二人友谊极深。以后的湘军首领胡林翼是他家塾师,后成为其女婿;左宗棠曾替他理家教子8年,并结为儿女亲家。湖南近代人才辈出,陶澍称得上是肇始第一人,难怪后来臧否人物十分苛刻的张佩纶,也赞其为“黄河之昆仑,大江之岷山”,意即陶澍是近代湖南人才群的源头。

陶澍的诗,或感时纪事、咏史怀古,或言志抒怀、唱和酬答,都显得感情朴实、器识宏远、思力深厚,具有一种雄壮豪迈的气概。林则徐赞之“直以雄才凌屈宋,还将余事压曹刘”。据传,朝鲜使臣携带《印心石屋诗抄》回国后,引起朝鲜诗坛轰动,创办“拟陶诗社”竞相依韵唱和,还与陶有诗书往来。

陶澍生长于全国三大产茶县之一的著名茶乡安化县。安化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迭出,历代曾被列为贡品的就有渠江薄片、芙蓉青茶、云台云雾等。陶澍出生在资水河边的小淹,从小就是采茶能手,每到采茶时节,黎明即起,背筐挎篓结伴上山采茶。他的《芙蓉江竹枝词》对此有生动的记载,诗云:

身背竹篓上山岗,白云深处歌声昂;

十指尖尖采茶叶,笑语阵阵比情郎。

又有《长沙竹枝词》云:

霏霏谷雨满江乡,君山顶上露旗枪。

唤个相于采茶去,湘妃祠下默烧香。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11月第一版《中国长沙·茶文化采风》,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汤青峰撰稿,陈览月、罗炯炯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12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3-29 06:36 , Processed in 0.1037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