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长沙•茶文化采风》序

2010-5-11 21: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30|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来自: 名城长沙网

俗语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很早就是我国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采制、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篇章。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茶树生长机理、茶叶制作原理的认识水平大大提高,对茶叶保健作用的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古老的中华国饮从健康的生理之饮、文明的精神之饮,进而被西方国家惊呼为“原子时代的饮料”,其饮用风尚已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十亿人口,成为与咖啡、可可媲美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且呈现出蔓延之势。

长沙茶乡,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晚年到南方巡视,一面了解民情,一面尝草采药,曾“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此,茶圣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些都说明,茶是我国原始先民在寻求各种可食植物、治病之药的过程中被发现,后来才由药用、食用逐步发展到饮用阶段的。这一历史过程长达几千年之久。炎帝神农氏不断尝草采药,终于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长沙茶乡,因炎帝而倍增其光。马王堆汉墓考古及其他有关资料也证明,长沙茶叶的人工种植历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长沙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茶叶也一直是长沙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中唐以后,长沙地区也盛产茶叶,并且产生了阳团茶等比较著名的品牌。唐代裴休任湖南节度使时,在长沙立《税茶十二法》,实行“官茶”,税额未增,税收却倍增,茶商、园户也满意,从而促进了长沙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茶亦使与之相关的陶瓷业得到长足发展。茶具,成为闻名中外的长沙窑最主要的产品,大量销往国内其他地区及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各地。

五代十国时期,马楚政权统治湖南,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组织茶马贸易,获得“岁百万计”的丰厚利润,成为其政权的经济命脉。宋代,茶税同样成为长沙地方政权的主要财源。明代,长沙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的四大茶市之一。当时湘茶著名品牌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清代及民国,长沙红、黑茶开始出口国外,长沙同时成为湘茶的转口贸易中心、湖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市场,也是全国几大著名的茶叶、茶具市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沙茶业得到迅猛发展,其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都是空前的,是国家主要的出口红、绿茶生产基地,并产生了高桥银峰、沩山毛尖、猴王牌茉莉花茶、金井毛尖、野针王等一大批名茶。

进入21世纪,长沙茶业逐步从近十年的低谷中走出来。尤其作为长沙市农业四大产业带之一的长沙县百里茶叶走廊建设以及宁乡县沩山茶叶基地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长沙茶业在资源整合、规模经营、品牌建设、文化引导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利用湖南农业大学、湖南茶叶研究所等单位雄厚的科研力量打造绿色茶叶品牌,利用悠久深厚的茶文化积淀打造魅力湘茶品牌,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人所共知,没有品牌的产业是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久的。说到底,品牌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一种文化的彰显。在文明社会里,我们已经找不到没有文化标识的产品,找不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找不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继承和发展才有持久影响,只有传播和推广才能长盛不衰。长沙要发展茶产业,必须弘扬茶文化。片片清丽香醇的茶叶,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奇妙载体,也是长沙茶业以文取胜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在茶产品中加人更多的文化元素、注人更深的文化内涵,提升其竞争力、附加值和占有率,做到以质取胜,以优取胜,最后以文取胜。

茶文化不仅局限于一个“茶”字,她涵盖了茶具鉴赏与收藏,茶商品包装设计,茶艺馆设计与营建,茶艺术作品创作、演出、展示等等诸多环节,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形成一大产业。可以说,内涵丰富,潜力无限。因此,我们今天研究地方产业文化,不能就文化而文化,而应以增添文化自豪感、激发创造原动力为出发点,以提升长沙的文化魅力、整体形象和提高地方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顾客的忠诚度为着力点,最终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

《长沙茶文化采风》作为第一部长沙茶文化专著,正是围绕上述目的,历经首创的艰难,抱着抛砖引玉的期待,力图通过对长沙地区古往今来茶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文化精神的弘扬,从一个侧面和一个领域来解读长沙、宣传长沙、展示长沙,为长沙茶产业乃至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可以利用的原始资料和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催生出长沙又好又快发展的文化推动力,从而创造长沙茶业新的辉煌,打造长沙古城新的名片!是为序。

                                               20071121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11月第一版《中国长沙·茶文化采风》,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汤青峰撰稿,陈览月、罗炯炯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7 06:52 , Processed in 1.6531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