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齐白石画茶

2009-8-5 21:3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9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幼年家境贫寒,仅8岁那年在外祖国各地父开的私塾中读了一年蒙学书。长大后,齐白石以做雕花木匠来补贴家用, 一次,在一个雇主家中无意发现了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齐白石如获至宝,立即向雇主借阅,从此,他"每晚收工回家的时候,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十六本。以此为基础,他常忙里偷闲帮人家画画,由于他天性聪慧,在四乡里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们请他雕花外,还请他画画。27岁,齐白石拜湘潭善于书法绘画的胡沁园和擅长作诗撰文的陈少蕃为师,10年后,他又拜近代文史大家王岂运为师,在几位老师的指点下,加之他的刻苦勤奋,技艺日益精进。

19021910年齐白石先后游历了西安、华山、北京、南昌、桂林、广州、钦州等地,画下了华山、长江小姑山、阳朔山水、北仑河口、肇庆鼎湖山等自然美景。在钦州东兴时还到达北仑河岸的越南芒街,但见野蕉数百株,丛立成林,映得满天都成碧色,便画下一幅《绿天过客图》,成为他的得意之作。“身行万里半天下”,不仅饱览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而且鉴赏了许多珍稀秘籍、名画、书法、碑拓,从先人作品中得到借鉴启示,这在他的绘画生涯中是一段重要的经历。

1918年,湖南战乱频繁,难于安居,齐白石决意到北京定居,在北京他琢磨多时,新创红花墨叶一派,受到人们普遍的赞赏。这是齐白石画风的又一次变化与发展,他自己作记云:“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1922年,陈师曾前往日本参加中国联合绘画展览会,带去几幅齐白石的山水花卉画,在日本引起轰动,还引起了西方人士的注意,画幅全以高价卖出。于是,齐白石的名声开始在世界范围流传。1927年他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在大门上贴出“白石老人心痛复作,停止见客”的纸条,闭门谢客,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齐白石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获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荣誉奖状,1955年又获国际和平奖金。 
  
齐白石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擅长画印诗和书法,尤其以画印最突出。他以自然为师,画风清新明快,花鸟鱼虫,均栩栩如生,极富神韵。有人称他晚年的画作“独出匠心,用大笔,泼墨淋漓,气韵雄逸。”1953年并白石90寿诞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说他的笔法,有的细如雕刻,有的气势磅礴。田汉还用“半如儿女半风云”来形容他的艺术风格,意思是他的画里,有细如儿女之情,又有如风云变化的气魄。齐白石作画讲究意境,他有句名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一次,老舍用“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句请他作画,他在画面上没有画蛙,只画一群蝌蚪随岩头之间的泉水奔涌跳跃,全面没有一只青蛙,但“蛙声”已喧哗于山谷。他画的《煮茶图》只画一把旧茶壶、一篝柴火、一把破蒲扇,全画未见煮茶人,却把煮茶人的悠然茶趣刻画得惟妙惟肖,与“蛙声十里出山泉”有异曲同工之妙。齐白石晚年的另一幅《茶具图》更在“似与不似之间”,廖廖数笔就绘出一只瓷壶,两只小瓷杯,毫无雕琢和富丽之感,茶杯一前一后,与壶相拥,壶嘴画得十分突出,老人对乡间茶饮的怀恋之情跃然纸上。

而送“毛主席正”的《茶具梅花图》更具想象力,茶壶只画出了顶部,壶身不知哪去了,任由读者去想,外加两只茶杯,一枝红梅,显得简单平淡却又十分意味深长,亦或是是两位知识品茶谈心?

齐白石的印章风格也很独特。常人刻印,总是先在印石上描好字形才下刀,他却不描形,而是顺宇的笔势顺刻下去。下刀时,刀向前行,石屑散落,形式或为平整,或为凹凸,完全听其自然,所以显得有力而古朴。在刻印理论方面,他主张初学刻印,应该先讲篆法,次讲章法,再讲刀法。篆法是刻印的根本,章法就是结构,字数的安排要调和得体,刀法要与字形吻合,方的都得方,圆的都得圆。这种议论当时是颇有见地的。有人形容听齐白石谈刻印,如同听到霹雷,看他奏刀刻印,好像呼呼有风声,极显力度。 齐白石篆刻《茶香》尤值得一提,“茶香”二字笔画简单,粗细各异,收束处变化微妙而丰富。二字下紧下松,上部笔划破石而出,寓意茶文化的源远流长;香字与茶字中部相连,寓意香从茶而出;印下方大块留红,则寓意茶香日溢,长久留芳,真可谓匠心独运。

齐白石1919年之后定居北京,但他对长沙充满着思恋之情,自镌一石印章,曰“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南下到家乡走走。一次家信来迟了,他焦虑不安,挥泪题诗“夕阳乌鸟正归林,南望乡云泪满襟。”1935年夏的一天,他夜中做梦重游岳麓山,梦醒作诗: 
  昨宵飞梦到长沙,岳麓山高夕阳斜。

浊世诗人寻不遇,坐看红叶久停车。
  1957194岁高龄的齐白石去世,按他的遗愿安葬在湖南公墓。这位从三湘大地走出来的杰出画家,似乎又最终魂归故里。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1 03:21 , Processed in 0.0866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