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陶澍赋诗推广家乡茶

2009-8-5 21: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5|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陶澍(1778-1839),字子霖,号云汀,长沙府安化县人。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这年四月二十一日他参加保和殿策试,最令陶澍受到感动的是,他尝到了“内府新茶”。他在《保和殿策试恭记》一诗中写道:

内府新茶次第分,阶前五色绕仙云。

草茅十载书生事,三策天人答圣君。

从此,陶澍更钟爱于茶,品茶成为他为官之余的一大嗜好。陶历任国史馆纂修,四川乡试副考官、、翰林詹事、御史、户科给事中、吏部掌印给事中、川东兵备道、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是清代嘉道年间最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诗人。其中主要著作有《陶文毅公全集》、《印心石屋诗文集》、《陶云汀先生奏议》、《皇华草》、《抚吴草》、《蜀輶日记》、《陶渊明诗集注》等。

陶澍在多处的居所都称“印心石屋”。老家的印心石室在安化石门潭水中巨石上,是陶澍幼时随父读书处。长沙省城的两处印心石屋,一在天心区福源巷,一在开福区戥子桥。多处居室为何都叫印心石屋,原来此四字乃道光皇帝所御赐。道光十五年(1835),陶任两江总督已六载,始入京乞假,回湘探亲。道光帝嘉其功高,曾召见14次,宠锡愈恒,并手书“印心石屋”四大字赐之。陶澍对御书珍爱有加,将其摹刻在汉白玉上,制成石匾,嵌在长沙岳麓山白鹤泉上方、登云麓峰石径旁的山墙上,至今保存完好。石匾高94厘米,宽288厘米,中刻御笔楷书“印心石屋”四大字,每字高约45厘米,端庄朴雅,笔力遒劲。匾左刻“道光乙未秋”,匾右刻“御笔”,“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臣陶澍恭摹”,并刻有御玺“道光之宝”。陶澍自题《岳麓印心石屋图》云:

麓山好泉石,印取心如玉。

上有禹碑亭,中堪结茅屋。

陶澍的父亲陶必铨是岳麓书院学生。陶澍从小随父读书,也深受岳麓传统学风的影响,为学以程朱为宗,好谈义理,但又注重经世,倡言“通经学古而诸致用”,“研经究史为致用之具”。在巡抚、总督任上,陶澍将自己一贯强调的“有实学斯有实行,斯有实用”的主张付之实践。他大力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整治河工,主禁鸦片,倡导文教,改革盐政漕运,推行银本位制,经世功绩卓越,成为一代名臣。他在道光四年(1824)洪泽湖决口,运河漕运受阻影响京师粮食供应的情况下,从实际出发力排阻力启用海运,不仅节约了巨额运费,又避免了人员伤亡,为清政府改漕运为海运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他改纲盐制为票盐制,就是设立局厂收税,无论何人,只要照章纳税,均可领票销盐,从而废除了盐业专商,即纲商,将官营改为商营,使清政府的盐税收入得到了保障,开创了中国盐政的新局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陶澍位高名重,是当时湖南经世派的领袖与核心。贺长龄曾是他的下属;魏源在他幕中长达14年之久,二人友谊极深。以后的湘军首领胡林翼是他家塾师,后成为其女婿;左宗棠曾替他理家教子8年,并结为儿女亲家。湖南近代人才辈出,陶澍称得上是肇始第一人,难怪后来臧否人物十分苛刻的张佩纶,也赞其为“黄河之昆仑,大江之岷山”,意即陶澍是近代湖南人才群的源头。

陶澍的诗,或感时纪事、咏史怀古,或言志抒怀、唱和酬答,都显得感情朴实、器识宏远、思力深厚,具有一种雄壮豪迈的气概。林则徐赞之“直以雄才凌屈宋,还将余事压曹刘”。据传,朝鲜使臣携带《印心石屋诗抄》回国后,引起朝鲜诗坛轰动,创办“拟陶诗社”,竞相依韵唱和,还与陶有诗书往来。

陶澍生长于全国三大产茶县之一的著名茶乡安化县。安化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历代曾被列为贡品的就有渠江薄片、芙蓉青茶、云台云雾等。陶澍出生在资水河边的小淹,从小就是采茶能手,每到采茶时节,黎明即起,背筐挎篓结伴上山采茶。他的《芙蓉江竹枝词》对此有生动的记载,诗云:

身背竹篓上山岗,白云深处歌声昂;

十指尖尖采茶叶,笑语阵阵比情郎。

又有《长沙竹枝词》云:

霏霏谷雨满江乡,君山顶上露旗枪。

唤个相于采茶去,湘妃祠下默烧香。

陶澍生在茶乡,喝着家乡的茶走向全国,自是恋恋不忘家乡茶和茶人之辛苦,因此就有意为之推广。嘉庆二十年(1815)春节,他邀请在京的“消闲诗社”诸好友到自己家里畅饮安化茶,并率先吟诵了《印心石屋试安化茶成诗四首》以助茶兴:

<>

今岁足乐,春来事云适。

长安诸故人,颇能盛筵席。

席设每见招,终日但为客。

今朝客忽来,例我具肴核。

冷盘三五阵,下箸无所获。

匪徒少羊羔,亦乃乏鸡跖。

斗酒兴未阑,四座欢弥剧。

旋闻蟹眼鸣,中有云腴碧。

我家茱萸江,乡物旧所积。

虽无甘露兄,犹足清两腋。

煮茗况家风,庭前余雪白。

<>

芙蓉插霞标,香炉渺云阙。

自我来京华,久与此山别。

尚忆茶始犁,时维六七月。

山民历悬崖,挥汗走蹩

培根阅冬初,摘叶及春发。

冻雷一夜鸣,蓓蕾颖欲脱。

是名雨前香,采之日一撮。

未几渐蒙茸,卓立针抽铁。

是名谷雨尖,香气弥勃勃。

毛尖如鹤毳,挨尖类雀舌。

黄茶号晚出,味厚亦非劣。

方其摘取时,监筐偏山

晨穿苦雾深,晚焙新火烈。

茶成与商人,粗者留自啜。

谁知盘中芽,多有肩上血。

我本山中人,言之遂凄切。

 

<>

宁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

宋时有此语,至今犹能道。

斯由地气殊,匪籍人工巧。

迩来地利尽,所产日以少。

变化及荃茅,夹杂或荼蓼。

遂令东家施,貌作西邻姣。

时俗但鹜名,讵易初终保。

臭味慎差池,我谓茶犹小。

 

<>

茶品喜轻新,安茶独严冷。

古光郁深黑,入口殊生梗。

有如汲黯戆,大似宽饶猛。

俗子诩茶经,略置不加省。

岂知劲直姿,其功罕与等。

气能盐卤澄,力足回邪屏。

所以西北部,嗜之逾珍鼎。

性命系此物,有欲不敢逞。

我闻虞夏时,三邦列荆境。

包匦旅青茅,厥贡名即茗。

著号材所长,自昔功已迥。

历久用弥彰,暗然思尚

因知君子交,味淡情斯永。

上述4首诗,详细介绍了安化毛尖茶、边销黑茶的特点,产茶的历史,茶农生计的艰辛,以及安化茶与其他茶的异同,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乡情爱意,也是安化茶史的珍贵资料。由于作者情真意切,又渗透着一种“哀民生之多艰”的爱民情怀,因此感染力极强,和诗纷纷,安化茶从此誉满京城,进一步销售到西北以外的全国许多地方,直至日、德、蒙、俄、朝和东南亚诸国。此外,陶澍还作有很多茶诗,仅列数首如下:

薰琴南编修以事未与品茶之会,翼日诗先成,

且索茶为赠,辄致头纲一饼,次原韵奉酬,

我茶君未尝,和诗独先作。

妙语出清新,评骘精且确。

笔迅电飞腾,辞成珠错落。

固知胸怀间,自具有邱壑。

著纸即烟云,一字不须酌。

拜贶岂寻常,翻觉琼瑶薄。

忆昨煮茗时,刚趁春雪渥。

人从一口分,趣比字题酪。

差堪润喉吻,未足劳辅腭。

坐中六七豪,意气殊脱略。

颇怪君未来,或者借辞托。

我意当不然,知君耽直谔。

朝来得君诗,洗我胸中恶。

余甘姓氏稀,顿令侯封廓。

茶芽如有神,开笼芳香擢。

一饼暂相酬,聊佐胡卢杓。

诗筒来往飞,知君烦吐握。

 

煎茶坪

新验初尝试,煎茶此一坪。

溪回疑鸟坠,路仄避驴行。

隐隐前朝垒,荒荒落日程。

马前羌管发,吹作过山声。

 

陈石士摹东坡石铫图作笺属赋即用坡老次周穜韵

曾从活火试新泉,一勺中涵百解宽。

忽化烟云来纸上,犹余苔藓带秋寒。

名香会客茶初点,古墨题诗字未干。

便合洛阳高索价,不须米贵问长安。

 

游慧山寺试第二泉

慧山山下慧山寺,寺里泉留第二名。

每怪唐人夸水递,只宜坡老拣茶烹。

濛濛雾向竹中出,淅淅涛从松外鸣。

不用风前张两腋,梅花一路看春生。

 

松顶煮茶

心泉只合夷齐饮,舌本曾闻陆羽尝。

何处车声煎不断?松花风里水初香。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30 11:32 , Processed in 0.10846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