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采茶歌与采茶调

2009-8-4 12: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368|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湖南地花鼓、花灯的曲调是在民歌小调采茶歌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歌小调在湖南各地曾普遍风行。清初王夫之《南岳摘茶词》云:

沙弥新学唱皈依,板眼初清错字稀。

贪听姨姨采茶曲,家鸡又逐野凫飞。

王夫之(1617-1692),湖南衡阳人。《南岳摘茶词十首》注明“已亥”,即作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采茶曲》当在前代流行。又清初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记载:

旧春上元,在衡山县曾卧听《采茶歌》。赏其音调,而于词句懵如也。今又至衡山,于其虽不尽解,然十可三四领其意义。因之而叹古今相去不甚远。村妇稚子口中之歌,而有十五国之章法。

刘献廷,字继庄,原籍江苏吴江,清顺治、康熙时人,寄居湖南约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左右。以上两种记述说明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采茶歌》在湖南农村中已广为传唱。

《采茶歌》作为曲牌已见北曲采用,一作楚江秋,元杂剧《窦娥冤》、《扬州梦》、《张天师》等运用了这个曲调,明弦索调时剧《思凡》也使用[采茶歌],但都与今名同而实异。现今流传民间的[采茶歌]一类的民歌小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劳动歌曲。湖南的地花鼓、花灯都采用[采茶歌]这个曲牌,也是最早的地花鼓节目之一。唱词内容是一年十二个月农民采茶的生活写照,表演女子采茶时的舞蹈动作。清乾隆李调元的《南越笔记》记载了《采茶歌》唱词的部分内容:“《采茶歌》尤善,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采女,每队十二人,人持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罩以绛纱,以  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有曰:‘三月采茶是清明,娘在房中绣手巾,两头绣出茶花朵,中央绣出采茶人’。有曰:‘四月采茶茶叶黄,三角田中使牛忙,使得牛来茶已老,采得茶来秧又黄。’”湘、粤两省毗邻,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文化的交流,艺术的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广东的《采茶歌》与清同治六年(1876)《宁乡县志》卷二四《风俗·里曲》所记《采茶歌》的歌词大同小异。如说:

正月里是新年,借得金钗典茶园。谷前难似似雨前贵,雨前半篓值千钱。

二月里发新芽,人家都爱吃新茶。个个奉承新到好,新官好坐旧官衙。

三月里摘茶尖,焙茶天气暖炎炎。妈妈催我春工急,又买棉花似白毡。

湖南花鼓戏中也有[采茶歌],如《装疯吵嫁》中的[采茶调]唱词:

正月采茶是新年,姑嫂双双进茶园。十指尖尖把茶采,采起茶叶转家园。把是把茶采,采起转家园,手挽茶篮喜呀喜连城。

《扯萝卜菜》中的[采花歌]有了一些变化:

正月采茶是新年,姊妹双双进茶园。姊妹双双进茶园去,采起细茶转回还。大户人家称几担,小户人家买几斤。称是称几担,买是买几斤。茄八哥哥也!喂!湖北大姐哪!人人个个笑盈盈。

这两段唱词与地花鼓、花灯的《采茶歌》唱词基本上相类似,这说明花鼓 戏是从地花鼓中移植过来。在历史演变中,[采茶调]逐渐发展成“弦子调”,除十二采茶的唱词外,根据剧情的要求,还可以配上多种唱词,以表现剧本内容。如《双推磨》中[采茶调]的唱词,就采用了[采茶调]的曲调:

(小生)叫嫂嫂喂,火儿烧得好不好?(旦)叫叔叔,火儿烧得真正好。叔叔手艺真正巧,做起工夫算头挑。我若有妹妹,给你做家小,就是穷苦也不烦恼。(小生)何人像嫂嫂,心肠这样好?(旦)叫叔叔莫心焦,家小总能讨得到。(小生)说得好容易,就是无处找。(旦)只要你寻找,就找呃找得到。

[采茶调]曲调在许多花鼓戏中,如《刘海戏金蟾》、《扯萝卜菜》、《逃水荒》、《三里湾》、《打铜锣》、《八品官》等剧中广泛采用,是花鼓戏音乐中常用的曲调之一。从剧情、音乐、角色表演到舞蹈动作,地花鼓《采茶歌》演变发展而成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流变的一个典型实例。

湖南地花鼓、花灯一类的歌舞演唱形式最早的历史记载,已无从可考。但前人作过一些推测,如嘉庆《湘潭县志》的一段记叙:“上元,祀太一神,食浮圆子。向夕六街三市,竞赛花灯,及花爆烟火诸杂剧。故褚遂良《潭州偶题》云:‘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唐时风俗已如此。”

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年代较地花鼓迟,现在所见较早的记载出于清乾年间。乾隆《辰州府志》记载:“舞灯之后,又各聚 唱梨园,名曰灯戏。”《辰州府志》为乾隆三十年刻本,故“灯戏”的流行当在乾隆三十年(1765)以前。“花鼓戏”又称“采茶戏”、“灯戏”等。湘西沅陵等地至今仍称花鼓戏为“灯戏”。花鼓戏在乾隆以后记载尤多,如嘉庆《巴陵县志》说:“唯近岁竞演小戏,农月不止。”是说嘉庆年间岳阳农村盛演花鼓小戏,在农忙季节也竞相演出,可见影响深广。黄启衔《近事录真》说:“采茶戏,亦名三脚班,……二旦、一小花靥,所唱皆里语淫词。”近日吾袁州及长沙各处,此风尤炽,乡村彻夜搬演,浅识者多为此迷惑。……又有湘阴谋,亦业是戏。可见道光年间长沙、湘阴等地演唱采茶戏,在农村非常盛行,深受群众的欢迎。

江西采茶戏发现较早的资料记载约在乾隆初年。四川灯戏于嘉庆、道光年间就有记载,[梁山调]曾流行川东北一带。湖南花鼓戏也在这一时期兴起,是符合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总趋势的。由于它的表现形成的独特多样,语言活泼通俗,又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所以很快在湖南各地发展起来。

杨恩寿《坦园日记》说:“泊西河口,距永兴二十余里。对岸人声腾沸,正唱花鼓词。”是说咸丰、同治年间,湘南永兴演唱花鼓红的盛况。民国《醴陵县志》载:“采茶戏一名花鼓戏,政府以其导淫,悬为厉禁,然农村往往于新春偷演,禁不能绝。如能改良其剧本,因势利导,亦未始不可为社会教育一助也。”历代统治者都不能禁止花鼓戏的蓬勃发展,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花鼓戏,屡禁不绝,反而更为兴盛。

湖南各地的花鼓戏大致可分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湘西阳戏、湖南花灯戏等。各个种类的花鼓戏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曲调是相同的,但在地方语言、演出特点、表演风格、音乐曲调诸方面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因此又形成各种花鼓戏中不同的艺术流派。

长沙花鼓戏流行于长沙、湘潭、株洲、宁乡、平江、浏阳、醴陵、益阳、沅江、南县、华容、安乡等地,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艺术种类。清代中叶以后,地花鼓与花鼓戏都很盛行。如嘉庆《浏阳县志》记载:“以童子妆丑、旦剧唱,金鼓喧阗。”嘉庆《湘潭县志》记载:“六街三市,竞赛花灯,及花爆烟火诸杂剧。”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18 20:25 , Processed in 0.0986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