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湘阁又名望湘亭,《题望湘亭》的另一副联为清道光举人黄本骥所撰。联云: 二十年前此读书,记古寺夕阳,常看青峰红叶临绝顶; 一千里外更穷目,数今朝风物,只有月色江声似旧时。 原来黄本骥也是岳麓书院的学生,二十年过后,世事变化无穷,“只有月色江声似旧时”。此联意境独特,从回忆旧游,写从前景色;由异地远眺,想今朝风物,构思不同流俗。正是由于这种对旧时风景的留恋,使他对岳麓名山情有独钟。湘江河东明故藩城青石桥畔(今解放西路一带)有一座茶楼名“云阳楼”,登楼可面对岳麓山的“云阳”美景。道光五年(1825年),黄本骥曾邀约三湘众多名士来云阳楼看山品茶,先向众名士发出了《云阳楼看山约》,约曰: 长沙秋色以麓山为胜,郡城看山以云阳楼为宜。楼踞明藩故城之巅,市人卖茶所也。选兹胜日,招集同人,扫花煮茗,为看山之会。俾旧能联,重阳可展。或凭高而作赋,或分韵以留题,善画者洒墨成图,能琴者挥弦寄兴。云峰佳处,良会难逢,幸无空谷遐心,致使山灵负屈。 “看山约”发出后,响应者踊跃。赴约者互赠书画,蔚为一时之盛。黄本骥首先赋《云阳楼》诗,头四句云: 平生颇结名山缘,太行太华随所鞯。结庐况在湘江曲,开门便对后山麓。 后山之麓云模糊,秋客巧绘晚迂图。道乡台接道林寺,中有福地仙人居。 黄诗一出,和诗如云,同为“湖南四才子”的李沆训即兴赋《云阳楼看山联诗》,诗中有“夕阳红照枫树林,遥揖山灵同一醉”之句,流露出诗人对麓山红叶的向往。 黄本骥(1781-1856),字仲良,号虎痴,长沙府宁乡人,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与父黄湘南、兄黄本骐俱有文名,县人比之“眉山三苏”。又与新化邓显鹤、沅陵李沆训、湘潭张家榘誉为“湖南四才子”。1837年选黔阳教谕,建教泽堂,悉心培育远道来学同郡各县生员, 多有成就。 黄本骥博览群书,精通考古、文物、地理、方志、古史、姓氏和职官。搜集秦汉以后金石文字数百种及古琴、刀、布等甚多,名其居曰“三长物斋”。著述颇丰,有《姓氏解分》、《孟子年谱》、《历代职官表》、《皇朝经籍志》、《古志石华》、《隋唐石刻拾遗》、《集古录辑佚》、《金石萃编补目》、《元碑补目》、《湖南风物志》、《韵学后言》,又代湖南巡抚吴荣光撰《辛丑消夏记》,皆传世,且具很高研究价值,后人辑刻为《三长物斋丛书》,共25种,159卷。 (本文录自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麓山名人谱》,陈先枢、梁小进/编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4-10-11 09:45 , Processed in 0.0941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