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生平取与,一准于义”的贺长龄

2009-8-2 07: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贺长龄1784—1848),字耦耕,又号耐庵。湖南善化(今属长沙)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登进士第,选庶吉士,入翰林院,简放山西学政。道光以后,先后充任江西、江苏、山东、贵州等省地方官。累官至云贵总督,为清朝廷掌管西南之重臣。

贺长龄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入学岳麓书院,从罗鸿胪典受业。罗典是岳麓书院著名山长之一,他的人品和学问对贺长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贺长龄不仅学术上师承罗典,而且在人品上也以罗典为师。罗典专攻《易经》,贺长龄也以此为学;罗典之品行时有廉峻正直诚朴性严正,不可干以私的评价,贺长龄秉承师志,立志生平取与,一准于义,陋规多所屏却,其于中朝权贵亦无所馈献。岳麓书院代代相传的湖湘学风和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在贺长龄身上有突出的体现。贺长龄官宦四十年,勤勤恳恳,修身立言极为讲究。面对着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他力图整治。虽然历史的命运决定他无力回天,但他却在任上作了一些有益于民族和人民的好事。

贺长龄宦海生涯四十年,其政绩主要是以发展文教、兴利除弊和安定民生为宗旨。作为一个儒臣,贺长龄对发展文教事业极为关注。他每到一地,总是亲临督视,兴办文教。在贵州任上,他便以兴学作为政事活动的重要内容。贵州本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很落后。贺长龄对此极为感慨。他说:黔地贫瘠,文教未兴,或连数厅县,无一义塾。有的地方即使有书院,由于当局的不重视,也徒有虚名,膏火不继,书籍缺乏,学额极少,房屋多已虫蛀,毁坏不堪。视此情形,贺长龄一反过去旧吏习规,而以兴学为要。首先,他拨出官帑修复省城书院,以此为榜样,带动全省。他把省城书院分三舍,以成绩高下分等编次,并参照岳麓书院和其他书院的办法,在书院管理方面进行整顿,学生每日功课,必须填注簿册以备考查。不仅如此,他还分身政事,以普通教师身份亲往书院督察和主讲,或令诸生背诵,或向诸生摘问,或定诸生升黜,不论事之巨细,他都过问。在他的影响和督饬下,府县官员纷纷效法,捐资建校。经过努力,气候大变。贵阳、铜仁、安顺、石阡四府,普安、八寨、郎岱、松桃四厅,黄平、普定、天柱、永从、  安、清平、兴义、普安诸州县,皆建书院义学。贵州文教事业的发展,贺长龄是作出了贡献的。

在学术上,贺长龄同样也是有贡献的。他在贵州任上兴办文教的同时,对学术也很尽心。他不仅刊行了许多经籍,以供后学之用,而且整理和辑录了一批经籍,如《望溪先生左传义法举要》、《劝学纂言》等,便是他在公务之余辑录的。除此以外,他还襄赞编撰地方志,为《遵义府志》、《思南府志》、《清平县志》作序。在他离任之时,对贵州的文教事业尚萦心际,放心不下。为此,他给后任留下数箱书籍,并遗书信一封,嘱托说:仆每思黔省为天下极苦之区……边氓僻陋,贫不知学。往年饬所在官吏,筹谷建仓,设立义学,足下踵而行之,千万留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贺长龄主持了风行海内的巨著《皇朝经世文编》的编撰。《文编》一书为煌煌巨制,内容极为丰富。全书收辑了清王朝从顺治到道光初年会典、通志中关于政治、刑律、边防、钱粮、赋役、教育和工程等方面的奏折、记述等。分十二大项,包括学术、治体、吏治、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等项,共120卷,收文2014篇,300多万字,收录的作者达540余人。此书问世以后,不仅风靡国内,有一时纸贵之誉,凡讲求经济者无不奉此书为矩 ,达到几于家有其书的程度,并广泛流传于日本。这部巨制虽然主要是贺长龄同一母校——岳麓书院学生魏源具体负责编撰,其功卓著,但魏源是贺长龄所聘请,而且贺长龄为此书编撰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各方面的条件,所以贺长龄的功绩也不容抹煞。可以这样说,没有贺长龄的主持,《文编》的编撰是很难进行的。因此《文编》应是魏源和贺长龄共同完成的。

纵观贺长龄的一生,还值得一书的是他的政绩。道光之初,漕政成了清政府的严重问题。由于江淮连年水灾,漕运受阻,京师粮食难以调入。道光帝试图恢复元代的海运办法,但时过境迁,悉以为难。而勇于任事的陶澍、贺长龄则深服其议。贺长龄对海运的得失与利害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海运之事,其所利者有三:国计、民生、海商也;不利之人有三:海关税侩、天津仓胥、屯弁运丁也。利和弊二者比较中,利在国家,所以他主张实行海运。他和陶澍、魏源等反复商议,并与陶澍亲自到上海,对影响海运的事宜作出妥贴安排,以合理价格四方收雇沙船。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苏、松、常、镇、太仓四府一州漕粮160万石的运送任务,既节省了时间和避免了粮食损失,又解决了清王朝用粮的燃眉之急。事后,他为了总结经验,更是为了使海运事业发展下去,汇编了《江苏海运全集》。尤为难得的是,他从整顿漕政一事得出了百废可举的结论。他说:非海难人而人难海,非漕难人而人难漕,本是推之,万事可知也;不难于祛百载之积患,而难于祛人心之积利,反是正之,百废可举也。事在人为,只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勇于祛人心之积利,最大的困难也可克服,也有所作为。这既是贺长龄为人的自述,也是针对当时对海运悉以为难而言的。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表现了贺长龄办事认真勤恳和勇于迎难而上的精神。

(本文录自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麓山名人谱》,陈先枢、梁小进/编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05:00 , Processed in 2.5178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