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武汉沦陷后长沙的命运

2008-11-12 20: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58| 评论: 0|原作者: 梁小进|陈先枢|来自: 《1938:"11.13"长沙

(以下内容摘录于《1938:“11·13”长沙大火》,梁小进|陈先枢/著,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半年多时间里,日本军队占领我国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日军所到之处,大肆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战局继续恶化,日军又展开对我华中、华南的进攻。6月,国民党指挥抗战的最高统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以北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以阻挡日军西进。汹涌的黄河水,从炸决的堤口奔腾而下。但黄水南泛,淹没了豫、皖、苏三省54万平方公里土地,44个县1250万人受灾,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随即,中国军队与日军举行空前规模的武汉大会战。双方出动兵力共150万人、舰艇160余艘、飞机600余架,激战4个多月。

    10月下旬,会战进入尾声。24日,蒋介石下令中国军队撤退。25日,武汉失守,而在这几天前的1021,华南日军已攻陷广州。

    广州、武汉的陷落,使抗战形势急转直下,湖南骤然临近战区,从抗战的后方变成抗战的前方。省会长沙,则成为日军争夺的要地。这时,云集长沙的工厂、学校、团体和大批的难民、伤兵已经开始迁移。从武汉前线撤下来的部队,向长沙开进,又转移到衡阳一带。

    蒋介石决定坐镇湖南。1025,他来到南岳,下榻在磨镜台,  建立起国民党指挥抗战的大本营,准备打抗日的‘持久战。”由磨镜台向南200米有~座历史上著名的佛寺——福严寺。唐代怀让禅师曾在福严寺住持。传说怀让在这里一块大石上磨砖作镜。有人觉得奇怪,便问怀让:‘磨砖怎能成镜呢?”怀让答道:‘'只要我持之以恒地磨下去,砖石就能磨成镜,这正如只要心里有佛,佛就会自然出来一个道理。”后来人们把怀让大师磨镜的地方命名为磨镜台,台上镌有“祖源”二字。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1027也从武汉撤到了长沙,与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一道,下榻在寿星街2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周恩来当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

    武汉会战使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了,然而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是继南京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它的沦陷,对民族抗战心理,对民众对抗战前途的信心,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北平失守,南京沦陷之后,国人即有“国破家亡”之感,现在战时中心武汉再次失守,于是“亡国之兆”的论调一时甚嚣尘上。一班投降派、恐日派们大肆鼓吹:“武汉失陷,等于马德里的失陷。马德里失陷使西班牙亡国,而武汉失陷,必将使中国灭亡。”

    然而,武汉会战以后,日军战线太长、兵源给养不足的弱点也开始暴露,他们已没有能力再次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因为东南半壁江山沦陷,也没有余力组织反攻,中日战局呈现一种胶着状态。武汉会战期间的英、法、德的“慕尼黑阴谋”,也使日本幻想绥靖政策在中国舞台上演。日本天皇裕仁和首相近卫文麿,一手策划,逼迫国民政府签订城下之盟。日本的少壮军人更加狂妄地叫嚣:“军刀既已拔出,焉能不见血而人鞘?

    当时,近卫文磨发表声明,狂妄叫嚣:“大日本皇军,仰赖天皇陛下,一举攻陷广州及武汉……国民政府已降为地方政权,该政府如仍冥顽不灵,顽固执行抗日政策,则在该政府被歼灭之前,决不停止军事行动。”

    为安定人心,《中央日报》1027发表题为《武汉不是马德里》的文章,1031蒋介石发表《武汉撤守告全国军民书》,一再强调武汉撤守是有步骤有计划的军事行动。蒋介石指出:“日前一切敌我军事之情势,实与我预定决胜之方略愈至接近”。“预计最后胜利之信念,必待敌人侵及平汉、粤汉两路以西,而后凭我整个民族无上奋斗之实力,全国呼应,然后与之作一殊死之决战,乃克有彻底之实现。”

    然而,武汉日军分水陆两路继续南下向湖南进犯,其第六师团溯长江而上,第九师团沿粤汉路而下向南推进。这种情形下,那些重复多次的“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道理已经不再起多少鼓舞士气的作用。相反,人们认为连重兵把守的武汉都沦陷了,再说这些大空话实在无济于事。

    随着日军铁蹄的逼近,人心惶惶的局面日甚一日。尤其是那些从日本屠城中逃难出来的中国人,亲眼目睹亲人悲惨地死去,痛苦的记忆永远烙印在脑海之中。

    武汉、广州迅速陷落,“使全国、全世界惊异”。全国舆论几乎都认为,日军进攻湖南不可避免。长沙的命运顿时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新华日报》指出“广州、武汉既均入于敌人之手,则敌人侵略战争的进一步企图,便在于打通粤汉、平汉两线。”

    《新中华报》在长沙大火发生前两天的“时事分析”专栏中指出:“武汉敌人,现在以其主力继续南下,中心目标当然在夺取长沙。”

    长沙处于日军南北夹攻之下,日军打通粤汉路南北对进之企图昭然若揭,湖南骤然由抗战后方变成前线,一时短暂的战时繁荣消失了,立足未稳的大批机关、学校、工厂又纷纷迁往西南。

    大西南已经是中华民族最后的战略堡垒。在东北沦丧、华北失陷,东南又落人敌手以后,中国海上交通全被封锁,滇缅公路成为惟一争取外援的交通命脉。国民政府的中枢由南京至武汉再至重庆,已退无可退。

长沙,中南襟要之地。欲争南服者,不得长沙,无以成席卷之势;欲向北者,不得长沙,则马首无所托。国民政府军委会由此指出:“敌如攻陷此地,足陷我国力于麻痹。”事实上,中日双方都对湖南战场给予了高度重视。

(以上内容摘录于《1938:“11·13”长沙大火》,梁小进|陈先枢/著,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6 01:58 , Processed in 1.7007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