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标志

2020-10-4 2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9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善化县学宫故址
宋元符元年(1098),从长沙县南析置善化县,善化县学宫即开始兴建。善化县学宫原在城南兴仁坊,明嘉靖四十年(1561),改迁今东文庙坪。万历四十年(1612),善化县知县唐源于学宫屏墙内凿一池,曰“化龙”,化龙池街名由此而来。清初学宫毁于战火,顺治十五年(1658)知县孙国泰重建,分大小两殿,门前有盘龙石雕。殿门上方挂“孔圣庙”匾,中悬孔子画像。1938年学宫毁于“文夕大火”,仅存此照墙。

驿步门故址
驿步门又名大西门、临湘门,为古长沙西门四门之一。宋代为长沙城驿传的通道,改称驿步门,故址在今五一路与湘江大道交汇处。从驿步门进城,即大西门正街,1951年扩建为五一路西段。清代驿步门外湘江渡口为长沙第一大渡,嘉庆十年(1805)设有义渡。民国初年,驿步门及诸西城门墙均被拆除。

汉定王台故址
定王台又名望母台,西汉景帝之子刘发所筑。公元前155年,刘发被封为长沙王,因思念远在长安的母亲,在此筑台遥望。刘发死后追谥定王,故名定王台。定王台屡有废建。清光绪五年(1879),由督粮道夏献云再次倡修,并增建大楼阁一所。光绪三十年(1904)改建为湖南图书馆,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80年在此建立长沙市图书馆。

柑子园故址
柑子园故址位于今解放中路。柑子园原为清代私家园林,因园内多植柑橘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两江总督李星沅开缺回籍,在此广植花木,堆砌假山,修建亭栏,又称李家花园。后园林遭毁弃,柑子园衍生为街巷名,东起吉庆街,西止解放路。1998年拆建为解放中路的一段。

望麓园故址
望麓园原为宁乡县试馆,清陕西巡抚、宁乡籍人士刘典于同治四年(1865)倡建,以为宁邑学子来省城进行科举考试时居住和学习的场所。试馆三进,凡四斋,斋房各14间,规制略仿岳麓、城南两书院。后改为宁乡县驻省中学,1916年刘少奇曾就读于此。1923年曾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秘密工作机关,毛泽东曾在此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望麓园”三字系1959年郭沫若题写。

郭嵩焘故居故址
养知书屋为近代学者郭嵩焘故居,位于六堆子,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长沙府湘阴人,道光进士,曾署广东巡抚。1876年出任中国首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驻法公使。是湘系经世派的代表人物,力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因而遭到守旧派的攻击。1879年辞职回湘,主讲长沙城南书院、思贤讲舍,著有《养知书屋诗文集》、《使西纪程》等。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指挥部遗址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指挥部遗址即今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白田铺肖家祠堂。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根据中央指示,再度攻打长沙,设立总前委指挥部于此。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等在此指挥红军“围困长沙十六天,大战数昼夜”,但因敌强我弱,久攻不克。9月12日,总前委在此召开会议,决定撤出长沙。

文化书社故址
文化书社是二十世纪初以传播新文化为宗旨的组织,成立于1920年8月,易礼容任经理,毛泽东任特别交涉员。书社曾与省内外70多个单位发生书报营业往来,并在平江、浏阳、宝庆、衡阳、宁乡、武冈、溆浦等7县设立分社。后由于业务扩大,书社从潮宗街搬到贡院东街(今中山东路),再迁至水风井。1921—1923年曾作为中共湖南党组织联络和活动场所。1927年5月,在“马日”事变中,书社被捣毁,房屋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

长沙古护城河故址
护城河旧名便河,系围绕长沙古城墙外的人造河,为古代城池重要军事防护设施。护城河由城南的西湖桥引湘江水经南向黄道门;东向浏阳门、小吴门;北向新开门、湘春门,绕长沙南、东、北三方后返入湘江。河深、宽各6、3米,每处城门外均设有吊桥,早晚定时启闭。清朝末年,护城河外建新军二十五混成协操坪,为方便操练新军出入城,于此处城墙新开一门,名“经武门”。民国初城墙拆除,便河填塞,在便河原址修筑粤汉铁路,铁路东侧形成街道,俗称“便河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铁路东迁,街名保留至今。

荷花池故址
荷花池原名莲花池,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故址在今荷花池巷。清乾隆初年,荷花池仍为景色颇佳的园林之处,池上建远香亭,匝以回栏,池中杂植芰荷,旁架飞桥,环砌花墙,门额曰“纳凉”。池中深处建台榭,额曰“有君子风”。嘉庆中园林渐零落,咸丰年间又重修,荷花数亩,松竹交荫,巨刹巍立,古木蓊然。清著名学者罗汝怀和王先谦在此建有私家园林。民国时池废。

乾元宫旧址
乾元宫又名火官殿、火宫殿,原为火神庙,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清乾隆十二年(1747)、道光六年(1826)两次重建。乾元宫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南起坡子街,北抵火后街,西邻三王街。正殿为火神庙,左为弥陀阁,右为普慈阁,建筑宏伟。民国时期,长沙消防联合会和长沙三区第一坊公所设于此。1938年“文夕”大火中,火神庙被毁,惟牌楼幸存。1941年再建时,商贩出资在庙前空坪建铺面48间,形成小吃市场。2002年,火神庙在原址重建。

华兴会成立会故址
华兴会成立会故址时为清末著名绅士龙璋在西园的一处四合院公馆,位于今湖南省交通勘测院宿舍。华兴会为中国民主革命初期的著名革命团体。1904年2月15日,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等在此举行成立大会,黄兴被选为会长。1986年被拆除。

走马楼
走马楼原为明吉王府花园内长廊,因可走马故名。清初以后成为街巷,南起东牌楼,北至今五一大道,1996年兴建平和堂商业大厦时拆除。清乾隆间,此街建有吕太守祠,祭祀长沙知府吕肃高。民国时期,走马楼为皮货荟萃之地,享誉省城的四明照相馆、光华照相馆、甘长顺面馆也位于此街。走马楼北端为小四方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拆建为人民银行大楼。基建时曾出土重逾千斤的铁灶一座,为明王府御膳房遗物。1996年,又发掘出土10万余枚三国孙吴简牍。

熊湘阁故址
熊湘阁,原名露仙观,位于今路边井,建于宋代。宋末,取楚国始祖之名改为熊湘阁。德祜元年(1275),元军压境,潭州知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李芾率军民抵抗,坚守三月,直至矢尽粮绝。除夕城陷,李芾在此堆薪举火,全家十九口从容自尽。明成化五年(1469),长沙知府钱澍在此建李忠烈祠,户部尚书、著名诗人李东阳为之作记,并作《长沙竹枝词》云:“马殷宫前江水流,定王台下暮云收。有井犹名贾太傅,无人不祭李潭州。”

赐闲湖故址
赐闲湖为一古代园林,今为街名,南起五堆子,北止营盘路。据《湖广通志》载:“明湖广督学颜鲸,退居长沙城北,吉藩赐以园地,名赐闲湖。建有亭台桥榭,清时已废,残留小湖。”清代贡院紧邻小湖,每当考生入闱之日,主考官都要率各官在湖旁举行祭池仪式。光绪二年(1876),贡院扩建号舍,将湖填平。又传说关羽攻打长沙时,长沙太守韩玄责怪老将黄忠战斗不力,要将黄忠斩首。部将魏延领兵救出黄忠,并愤而追杀韩玄。追到此处杀掉了韩玄,故赐闲湖又名“刺韩湖”。

陈明仁公馆故址
陈明仁公馆故址位于麻园岭今共青团湖南省委机关大院内。公馆原为别墅式二层楼房,2000年被拆除。陈明仁(1903—1974),长沙府醴陵人,字子良。1922年就读于长沙兑泽中学,后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升至军长。1948年任第一兵团司令,1949年8月4日与程潜领衔通电,宣告湖南和平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五十五军军长,1955年授上将军衔。



后记

《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标志》一书,经过年余的编辑,终于出版问世了。此书的编辑出版,既是对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的一个检阅,使人们对它有一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又是对设置标志这一工作的总结。设置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标志的工作始于2004年,完成于2006年。在此三年中,我们组织了省会有关专家学者和雕塑界人士查阅资料,踏勘现场,编制了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名录,设计图样,并撰写了有关碑文。在这一过程中,全市各区政府和有关单位,给予了不少支持和帮助,使这一工作得以完成。借此,我们谨对为这一工作付了辛勤劳动和无私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说这一些历史文化标志的设置,是几千年来长沙历史文化留下来、传下去的标志,那么她也是对一切为此作出了贡献和努力的人们的永久纪念。由于应当致以感谢的单位和个人太多,而本书篇幅所限,未以一一署名,敬请原谅。

                                                编者

卷首语&后记撰文:梁小进
遗址标志碑文撰写:陈先枢
遗址标志供图:长沙市文物局
12345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00:48 , Processed in 0.1006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