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标志

2020-10-4 2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9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小吴门故址·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处
小吴门又名小乌门,为长沙古城东门之一,位于今中山路与建湘路的交汇处。城墙与城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修筑环城马路时拆除。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138师在此举行盛大入城式,进入市区,受到十万市民夹道欢迎。

中山纪念堂故址
中山纪念堂系1927年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建,故址在今教育街省农业厅内。建筑面积2434平方米,正面为仿罗奥尼克式的花岗石柱廊,门窗套均由花岗石精雕细刻而成,为二十世纪初期湖南花岗石建筑精品。1930年为战火所毁,1932年重修,基本恢复原貌。抗日战争初期,曾为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驻地,抗战胜利后成为湖南省政府大礼堂。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将军在此宣告湖南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度为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委员会驻地,后于1995年拆除。

清·湖南巡抚衙门故址·南学会故址
清代湖南巡抚衙门故址即今青少年宫。康熙三年(1664)偏沅巡抚(后改湖南巡抚)移驻长沙后,在此兴修。湖南巡抚衙门有东、西辕门,东辕门即今青少年宫大门处,西辕门面对今中山亭。东辕门内殿堂层层递进,共有房屋数百间。后有花园,乾隆年间,巡抚蒋溥曾加以扩建,取名“又一村”。乾隆帝曾为之题诗,刻碑立于院内。后又陆续修建了双清亭、丰乐亭、澄湘亭,成为宏大的官署园林建筑群。后又改建为中山公园。1898年1月,熊希龄、谭嗣同等创办的著名政治学术团体南学会,即设于衙门内的孝廉堂。民国建立后曾为省都督府,1931年改建为民众俱乐部。

清·湖南学政衙门故址
清湖南学政衙门故址位于今学院中段。清湖南学政始设于清康熙初年,始称提学道,四十七年(1708)改称学院,为掌管全省学校考试事务的机构,其长官称学政。学院内设有考棚,供府试和院考之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新学,学政改称提学使。民国初,省教育司、官书报局先后设于此。1930年,湖南省政府一度驻此。1938年“文夕”大火中,学院建筑被毁。

瞿鸿机故居原址
瞿鸿机(原字为左“衣字旁”右“几”结构,此处以“机”替代,下同)故居位于潮宗街与寿星街交汇处,原建筑规模宏大,人称“瞿相府”,后毁于战火。瞿鸿机(1850一1918),长沙县福临铺人,字子玖,同治进士,授编修。光绪二十二年(1896)升内阁学士,任乡试考官及学政。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大臣、外务部尚书,授大学士,参与策划预备立宪,是清末推行新政的重要人物。光绪三十三年(1907),被劾回籍,居于此处。

黄道门故址·南正街
黄道门又名南薰门,为长沙旧城南城门,始建于宋代,故址在今黄兴南路与城南路交汇处。初为土筑,明洪武五年(1372)改砌砖石,城墙高8米,城门深、广均为6、3米,上建阁楼,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城外护城河上有石桥,名金鸡桥,系明万历年间所建。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打长沙,桥被炸毁。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分为左、中、右三桥,颇为壮观。自黄道门入城即为南正街,两侧商户店铺鳞次栉比,为近代长沙商业繁华之区,后因纪念辛亥革命领袖黄兴而命名为黄兴路。黄道门于民国初年被拆除。

长沙泥木工会故址
长沙泥木工会故址位于宝南街,原为鲁班庙。鲁班庙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光绪、同治年间两度扩建,由山门、戏台、庙坪、五睦堂、观音堂组成,占地3000余平方米。后成为长沙泥木行业会馆。1922年,长沙泥木工会在此成立。10月,毛泽东在此领导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11月又在此成立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毛泽东、郭亮当选正副总干事长。1926年8月,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改名为湖南省总工会。1938年“文夕”大火中,会馆建筑被毁,1950年改建为长沙建筑工人俱乐部。

北伐军总司令部故址·湖南布政使司衙门故址
北伐军总司令部故址位于藩正街原清湖南布政使司衙门旧址今长沙市公安局所在地。清湖南布政使司衙门建立于康熙三年(1664)。民国初期,曾为湖南省长公署。192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率北伐军进入长沙,设总司令部于此。8月12日,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和顾问鲍罗廷、参谋长白崇禧等抵长,当晚在此召开军事会议,制定“先行肃清湖南,会师武汉”的总方略,并发表《北伐宣言》。后湖南参议会设此。新中国建立后,曾为长沙市人民政府驻地。

三闾大夫祠故址
三闾大夫祠又名屈原祠,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故址位于湖南大学知新村。原祠面积约3000平方米,共五院,呈一字排开,中院为主体建筑,有廊通左右。祠内原有“清醒万古”石碑一通,为嘉庆二年长沙知府张翔(原字为左“岁”右“羽”结构,此处用“翔”字替代)撰书。祠门悬嘉庆间刑部侍郎秦瀛所撰对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尺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灵均,楚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曾封为左徒,因主行新政,贬为三闾大夫。顷襄王时放逐沅湘,作《九歌》。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攻破楚都郢,屈原作《怀沙》,投汨罗江而死。

陶侃射蟒台故址
陶侃射蟒台系纪念晋代陶侃在长沙射杀恶蟒而建,始于宋代,故址在长沙城南江畔。陶侃射蟒的传说见清康熙《岳麓志》。志载:“晋时,岳麓山抱黄洞有妖蟒,能吐舌为桥,熠目为炬,以惑羽流,都监陶桓公引弓矢射其炬,毙之。”明正德间诗人陆相《射蟒台》诗云:“烧丹人去但空崖,古洞年深锁绿苔。我有强弓无用处,春风闲上射蛟台。”射蟒台废于清初。

蜕园旧址
蜕园即今周南中学校园,相传为唐代进士刘蜕读书处。刘蜕,字复愚,自号文泉子,是湖湘地区的第一位及第进士,称为“破天荒进士”。清咸丰年间,浙江巡抚胡兴仁买下此地,辟为私家园林,题名蜕园。清光绪初,湘军将领、甘肃提督周达武购得此园,复大加扩修,使之成为长沙一著名私家园林。园内亭阁回环,池塘萦绕,山石嶙峋,奇花斗艳,间有乔木高耸,风景十分绮丽。光绪三十一年(1905),周达武之子朱剑凡在此创办周南女学,即今周南中学前身。

清·时务学堂故址
清代时务学堂故址位于连升街。时务学堂是湖南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维新运动期间,校址租用小东街(今中山西路)原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刘权之宅第。时务学堂由熊希龄任提调,聘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谭嗣同、唐才堂等常在此讲学,学员有蔡锷、范濂源等40人,是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阵地。戊戌政变后,时务学堂改名求实书院,迁至落星田,后与岳麓书院合并为湖南高等学堂。原校舍后改办为泰豫旅馆。1922年梁启超重访故地,曾应旅馆老板言清华之请书题“时务学堂故址”。

国货陈列馆旧址
国货陈列馆旧址即今中山百货大楼。国货陈列馆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推广国货而建的大型百贷商场,一九三二年十月一日建成开业。大楼主体建筑八层,钢筋水泥结构。一、二楼出租给商人为营业铺面,一律限售国货;三至五楼为陈列室,展出国货二万多种。一九三五年又建成后部商场,自营餐馆、浴室、理发厅、电影院等。抗日战争时期,顶部阁楼被日机炸毁。新中国成立后复修,更名为中山百货大楼。

三国吴湘西故城遗址
三国吴湘西故城遗址位于今岳麓区黄鹤村,东临湘江、西靠岳麓山,长约1、5公里,宽约0、5公里。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吴国在临湘县(今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东南置湘西县时所筑。隋大业三年(607),湘西县并入衡山县(后又回归长沙县),故城废弃。城址四周地势低凹,有水沟环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城址中部和南北两端保留夯土城墙残迹,采集标本有魏晋时期的砖瓦和青瓷四系盘口壶等。

潇湘八景台故址
八景台建于宋嘉祐(1056--1063)年间,因台上摩画宋迪“潇湘八景图”,故名。故址在原大西门(又称驿步门)湘江之滨。潇湘八景为: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至元代时八景台尚存,主编宋、辽、金三史的大学士欧阳玄返乡省亲时曾登临台上,留下“潇湘八景丹青画,都在高台指顾中”的诗句。

辛亥烈士祠故址
辛亥烈士祠故址即今湘春路开福区少年宫。烈士祠建于1912年2月,初设原曾国藩祠。1916年迁至湘春门外关帝庙,内立焦达峰、陈作新、杨任三烈士铜像,正殿供烈士神位。殿中嵌古梅花石。1938年“文夕”大火中被毁。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办崇烈小学,1952年改名湘春路小学。烈士铜像毁于“文革”时期,今存石麒麟一对。

三公里故址
三公里系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一条老街巷,东起松桂园,西止东长街(今蔡锷路),因有三公祠而得名。三公祠系同治十三年(1874)湖南巡抚王文韶为祭祀咸丰年间湖南巡抚骆秉章、张亮基和布政使潘铎所奏建。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打长沙,骆、张、潘三人督率清军固守,保全长沙城,因而受到以后历任湖南巡抚的敬重。民国年间,湖南公医院(今长沙市一医院)位于此街。2002年,三公里拆并于营盘路。

清·长沙府衙门故址
清代长沙府故址在今府后街一带,府正街、府后街、县府坪等街道即由此得名。辛亥革命后,在此设立长沙县知事公署,将原府衙大门一带拆除改建,形成两条新街,分别命名为长治路和长康路。民国时期,长沙县教育局、财政局、保安团等机构曾设于此,其建筑均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

湘绮楼故址
湘绮楼故址位于原营盘街。湘绮楼系清末文坛耆宿王闿运的宅院。王闿运(1833—1916),长沙府湘潭人,字壬秋,号湘绮,近代著名经学家和诗文家。早年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晚年在长沙开福寺办碧湖诗社。光绪十二年(1886)主讲长沙思贤讲舍。民国建立后,聘为国史馆馆长。

清·通货门故址
通货门因通货码头而名,为古长沙西城四门之一,故址在通泰街西端近湘江大道处。清乾隆《长沙府志》云:“旧有通货门,盖言货所从入也。”入通货门进城即为通泰街,故此门亦称通泰门。旧时通泰街堆栈林立,是土特产货物的集散地。街南侧有著名古迹马王塘、龙王宫、寿星观、玉皇殿等。通泰街胡家菜园系湘军将领胡林翼“五福堂”府第故址。通泰街泰安里为清末文教之区,著名新式学堂明德学堂和周南女校均建于此。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4 16:11 , Processed in 0.1036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