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标志

2020-10-4 2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5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梁小进|来自: 名城长沙网

《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标志》

长沙市文物局 编
二〇〇八年

卷首语&后记撰文:梁小进
遗址标志碑文撰写:陈先枢
遗址标志供图:长沙市文物局


卷首语

长沙,这是一片充满着传奇色彩和英雄气概的土地。自战国时期,这里就有了筑城的历史,是为楚国在南方的军事重镇。秦统一后设置长沙郡,此后这里就一直是湖湘地区郡、州、道、路、府的治所,为洞庭重湖以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西汉和五代时期还曾成为著名的长沙国与马楚国的都城。清初,长沙成为湖南省的省会。清中期以来,这里一再为天下所瞩目,是中国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辉煌的文化。这里曾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产生了众多具有全国影响的历史人物。所有这一切,造就了长沙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形成了长沙非凡的气质和隽永的魅力,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使长沙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然而,“山河依旧、城廓非昨”。由于二千多年来的沧桑巨变,历代战乱及自然灾害,长沙一大批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遗存未能保留下来;由于时代的久远,也难予以修复和重建。但是,历史不能割裂,文脉应当传承。为了充分地挖掘长沙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2004年,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局、长沙市建委等单位决定在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著名文化遗址地设置标志,或立碑建亭,或设置雕塑小品,并撰文说明,以表示对历史的永久纪念。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这一工作历时三年,先后在全市城区设置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标志91处。这样,每当我们来到这一处处遗址之时,虽然已不见当年的遗迹遗存,但也有可能令人想像起那金戈铁马、激昂慷慨的历史场面,听到那振聋发聩、充满睿智的历史回响,并从中思索出积极进取、努力奉献的人生价值。为了使人们对这一工作及其所设标志有一全面的了解,我们特编辑了《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标志》一书,汇辑此91处标志的碑文,并配以照片,以作备览。这应该也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

                         长沙市文物局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浏阳门故址
浏阳门为长沙古城东门之一,始建于五代时期,因出城便为往浏阳县驿道故名。城墙与城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修筑环城马路时拆除。原浏阳门外护城河上有便桥,名浏城桥。清末修筑粤汉铁路,便河填塞。1910年,便桥改建为大石桥。1955年,长沙市首任市长何元文为浏城桥题写碑额。1990年修建芙蓉路,石桥和碑额被拆除。

长沙大火警世钟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实行“焦土”抗战。1938年11月12日,日军逼近长沙,长沙警备司令部奉命制定放火焚毁长沙的计划,并预定以天心阁举火为号。13日凌晨,南门某处突然起火,放火队员误以为信号,便四处点火,一场旷世大火骤然而起。大火烧了五天五夜,城区建筑毁之七八,死难同胞3000余人。长沙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的财富顷刻间化为灰烬,长沙人民为民族抗战作出了最大的牺牲。由于12日电报韵目代码为“文”,史称“文夕大火”。

辛弃疾飞虎寨原址
飞虎寨系南宋淳熙年间辛弃疾在长沙所建飞虎营的营址。营盘街因在寨的西边而得名。辛弃疾(1140一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抗金英雄。淳熙七年(1180)任湖南转运判官,又任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在长力创飞虎军,以作武力收复国土的准备。飞虎寨从当年夏天开始营建,正值雨季,数月如期竣工。其间招军买马,把飞虎军练成一支骁勇善战的地方军。淳熙八年,辛弃疾离开湖南后,飞虎军仍驻扎达40年之久,并曾一度开拔北方前线。

圭塘古水利工程遗址
圭塘古名龟塘,传说有白色神龟出没而得名。五代时期,楚王马殷于此引诸山之泉,筑堤储水,溉田万顷,成一著名水利工程。南宋绍兴七年(1137),潭州知州吕颐浩募资修复,以广耕稼。明、清两代,屡废屡筑。清康熙年问,废塘为田,名圭字区,龟塘遂改名圭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修水利,在此修有环山灌渠。1974年又开凿长7公里、宽30米的圭塘河。

林则徐、左宗棠湘江夜话泊船处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从陕甘移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绕道长沙约见刚三十出头的左宗棠。左宗棠从朱张渡登上林则徐的官船。船渡过湘江,停泊在岳麓山下牌楼口。林则徐对左宗棠十分器重,两人在船上彻夜长谈,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交付左宗棠,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30年后,即光绪元年(1875),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奉诏出征,收复新疆,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左宗棠祠故址
左宗棠祠原名左文襄公祠,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故址在北正街西侧至西园一带。左宗棠祠占地约60亩,东为殿堂,西为花园。正殿坐北朝南,内有左宗棠檀木雕像。花园内有池塘、石山、石舫。1938年,祠堂建筑毁于“文夕”大火。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旧址改建为工人文化宫,石山至今犹存。

杨开慧烈士就义处
杨开慧(1901—1930),字云锦,长沙县板仓人,杨昌济之女,毛泽东夫人。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武汉等地从事工农运动和妇女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革命斗争,1930年10月被捕,在狱中经受酷刑坚贞不屈。同年11月14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1957年毛泽东作《蝶恋花·答李淑一》,对她寄以深切怀念。

城南书院故址
城南书院故址即今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址。城南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为张浚、张栻父子居所,营建有丽泽堂、书楼、养蒙轩、月榭、卷云亭、琮谷、高邱、纳湖、听雨舫、采菱舟等“城南十景”。乾道三年(1167),张栻与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张栻离长后,书院逐渐荒废。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长沙府推官翟台在此建学堂5间,万历年间复圮。清乾隆十年(1745)湖南巡抚杨锡绂在天心阁下都司署旧址复建城南书院,设书舍80间。道光二年(1822),巡抚左辅将书院迁至原址,并恢复“城南十景”。光绪二十九年(1903),城南书院与湖南师范馆合并,更名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即今湖南第一师范的前身。

朱张渡故址
朱张渡位于今白沙路口湘江滨。南宋乾道三年(1167),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栻在长沙展开著名的“朱张会讲”。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因而两人经常从此渡口乘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得名。以后朱张渡一直成为岳麓书院学子往返湘江的主要渡口。清嘉庆十七年(1812),学政汤甫捐建朱张渡亭于水陆洲。咸丰十一年(1861)学政胡瑞重修渡口,东曰“文津”,西曰“道岸”。

汉临湘故城故址
临湘故城为西汉第一代长沙王吴芮所筑,地处今五一广场及周围地区。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秦代长沙郡治为临湘县,定为长沙国国都。据考古发掘,汉临湘故城东起今东牌楼、南阳街一带,西止今太平街、西长街一带,南达今解放西路一带,北止今中山西路、又一村一带。1996年以来,该地域曾出土大量汉代宫殿建筑构件和十多万枚西汉至三国时期的简牍。


12345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5 11:58 , Processed in 0.1242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