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三章 坡子街地区老字号

2020-10-4 19: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4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第八节  纸张、笔墨业老字号

坡子街最有名的纸庄是师古斋。师古斋纸庄创设于1912年,店主易见龙,以经营纸张、印刷、字画、装裱为主。店堂装饰别具一格,石库门面,楼台窗格,雕花饰金,令人耳目一新。赤金装点的招牌由书法家王运长所题。青龙牌“制传蚕尔,品理龙须”则由书法家周介手书。还请清末举人粟谷青拟就嵌字对联“师竹友梅多异趣;古书名画发奇香”悬挂堂中。厅堂中罗致名贵雀鸟、奇花异卉、假山鱼池,入店如进书斋画廊,心情豁然开朗。师古斋经常邀请文士名流和书画家来店作客,请其作对、写字、绘画,也可代售取佣,或搜集名人字画加以精裱,作价代销,乃至顾客盈门,时有“南方荣宝斋”之称。坡子街的有名纸庄还有协公和、缦云、熊彩章等。笔墨庄则有任顺益、桂禹声、詹有乾、詹恒大、詹彦文等。其中詹恒大、詹彦文是火宫殿神庙的董事。

师古斋纸庄
长沙师古斋纸庄是民国时期省内经营纸张、印刷、字画、糊裱业的名店。初期以木版印刷为主,继有石、铅印刷,并经营裁刀、裱壳、开捶、折凳等业务。前店后坊,产销结合。纸庄开业40余年,三易其主,各有所长,经营管理颇有特点。
一、以品种质量创牌
民国元年(1912年)。易见龙以银元1万元独资创办师古斋纸店于长沙坡子街,修建了独具一格的铺屋店堂:石库门面,陈设精雅,楼台窗格,雕花饰金,桌案柜台,油漆光亮。书法家王运长隶书招牌,赤金装点,光彩夺目。青龙牌由书法家周介祹手书:
制传蚕尔;
品重龙须。
尤以清末举人粟谷青拟就嵌字对联最具特色,联云:
师竹友梅多异趣;
古书名画发奇香。
店堂客厅中,罗致名贵雀鸟、奇花异卉,加上金鱼池、假石山,入店如进书斋画廊、如登大雅之堂。
师古斋以重金聘请高级技师,对产品制作,精益求精,注重质量,名牌产品有:
1.寿屏、对联。(1)用料考究。采用大红贡缎,真血牙冷金、冲泥金、杏黄绢心、苏州朱尖、各种苏州朱尖描金(这两种朱尖水洗不退)。(2)花色多。各种片、冷金有大红、玫瑰、珊瑚、血牙、鹅黄、淡青、古色、雪白等。(3)规格齐全。分整纸二尺二寸对开、一尺四、一尺六等。(4)装璜美观。裱边用黄白大花锦、仿宋锦、各色万字花锦,还有各色花绫裱边。选用顶好的织锦,上等夹宣纸做珊瑚点、珊瑚片、泥金朱红做芯子,上等内山杭连纸裱四层做底,再用石头磨光。
2.账簿。原料纸采用头二牌福建花胚纸“大生乾记”和“大生祥记”两种,由专人负责监制、裁切、装订、磨光、颜料、印刷、壳面、包角、用线,精工制作。并用品朱、品黄兑入滕黄等调色印刷,再用深蓝缎子包角,壳面用浅蓝色夏布或竹布糊裱,洁白的丝线(双线)装订。每本百页,外加目录。
3.煮捶宣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煮捶宣),还有单宣和夹宣、薛涛五色宣、五色虎皮宣、珊瑚点、珊瑚片及朱红宣等。煮捶宣是该纸庄独特产品,系采用上等宣纸,加上适量明矾水,再以光洁的石头打磨而成。
4.仿古信笺和信封(又名博古笺)。信笺选料用上等花胚纸和福建陈坊杭连裱两层,绘以花卉,虫、鱼、禽、鸟,印以影花(即暗花),经木刻套印影条8行,颜料采用上等花青、赭石、大青、大绿、滕黄、西洋红等,信封原料以较次的陈坊杭连纸,精裱二三层,绘制木刻影花图案。此亦该纸庄特产。
5.八宝印泥。系用苏州的上等艾绒,陈年印油及优质朱标和土烛、洋红,盛于瓷擂钵内,擂槌揽拌成泥状即成。有的还要加入珊瑚粉、珍珠粉、赤金叶,可保永不褪色。
同时,经常邀请当时的文士名流和书画家来店作客,热情款待,请其作对联、吟诗、写字、绘画。也可订立笔单(即书法、绘画的价格),代售取佣。或将文士名流平日所作书画加以精裱,订价出售,纸庄抽三成。这不但为书画家增加了收入,也为商店作了宣传,提高了纸庄的声誉,扩大了业务。
易见龙经营10年,创出名牌,业务发达,年营业额银元10余万,最高年份达20万元,获利颇多,日渐富有。后易见龙吃喝玩乐,不理店务,营业日下,最后负债外逃,纸庄停业。
二、用竞销扩大营业
1922年,复昌纸号经理倪友松见师古斋招牌较响,愿出价接顶。除当时纸庄库存商品并家具器皿另行作价外,仅招牌顶费达4000银元。倪友松接顶后,即以原招牌加“祥记”二字,继续营业。新店股金仍为银元1万元。其中湘潭长发祥纸店7000元,倪友松3000元。倪友松任经理,原有人员大部留用,并新增人员共40多人。店员最高月工资20元,最低12元。整顿店务,重新安排人事,修订规尊制度,分别把关,各负其责。经济上有湘潭长发祥和长沙袁大生纸庄,以及谦和、春茂钱庄的支持(均为江西帮)。经营上除了继承过去产品,注重加工质量外,还采取多种措施,为扩大销货打开局面。如广泛与各银行、钱庄、绸布、百货、南食、药材等行业大户名流世家联系,发送往来货折,凭折取货;或预约订购,送货上门,三节结账,当年订货的就有200多户。在门市销售上加强商品广告,扩大宣传,以广招徕。薄利多销,大众化品种微利保本。店堂内配齐品种,高、中、低档俱全,打头货(即普遍有的品种)价码划一,童叟无欺。货架丰满,陈列整齐,插花间色,摆布得体。顾客进门,接待殷勤,不论是成批交易或小买小卖,也不论儿童、妇女,均不怠慢,不放走一个顾客。对于价昂的独特产品,如寿屏、名人字画等,价格面议,视不同对象定价,一般高于成本几倍。批发业务请进客厅洽谈。生意成交,各自清点,打包成件,快而不乱。特别是寿屏业务没有定价,全凭店员销货技巧,顾主进店,大家都上,泡茶敬烟,搬货看样,尽心推荐。每销一堂寿屏,给经手人一定的介绍费和奖金,以资鼓励。此外,还固定专人分行业、店户上门联系(名曰上街),不管要货多少,都及时送货上门,货不对路,质量不好,可以斢换或退回,以取得信誉。成批交易,实行“抹尾”优待。对机关团体,给总务人员1%的回扣,甚至可以随客意开票。并千方百计地打听窃取同行业投标的标底和标价,力争本店中标。倪友松接替经营,使纸庄业务重振,名牌确保,盈利更丰。1930年,倪友松病死,其弟倪俊生继任经理。友松子倪祯祥主管业务。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店堂财产付之一炬,营业遂停。
三、经营与管理并重
1942年,原股东梁汉臣、何楚贤等人,在南门口原长郡中学旧址残垣开始恢复纸制品加工,并集合股东陈成甫、粱世文等,拟集资银元8000元,恢复纸庄旧业。由于意见分歧,以周锡铭、石端猷为首在福胜街开发新师古斋纸庄;另以梁汉臣、何楚贤为首就原班人马在坡子街旧地开设老师古斋纸庄。1943年老号落成开业,用工50多人(其中学徒15人),几月内一栋新铺屋的建筑费就赚回来了。后来日军再犯长沙,店员各散,又被迫关门停业。至抗日战争结束,店主店员陆续归来,由梁、何等人策划,先办书画展览会,乃找过去与纸庄关系较好的知名书画家求援,得到有关人士的热情赞助支持,拿出不少作品,加以精裱展出,通过报纸广告,扩大影响,顾客络绎不绝,日营业额最高上千银元。此次展览会为纸庄复业提供了资金,还添置了铅、石印刷机器。
梁、何经营期间,汲取前两届经理人所长,抓经营,重管理。注重人才,用其所长。对纸庄老业务人员,均以高薪挽留,如建店元老曾孝慈精通业务,一直留用下来。店员学徒按各人专长安排使用,门市、印刷、裁刀、裱壳、质检等工种,各司其职,包干负责。除一两人专搞卖货外,其余都有手艺,既做又卖。大家都懂得加工技术、市销行情。招收学徒历来较多,最多时20余人。学徒3年,无月工资,只每年春节才给稍许“压岁钱”。纸庄店员一般月薪比同行业其他店铺优厚,年终并有分红,发双薪,平日设考勤记录,月总年结,按考勤实绩,等级分红。此外,还有单项奖金,如销出高档寿屏、字画,毛利多,均给一定比例介绍费作为奖金,业务成交后立即兑现。誊文钱、打格子钱亦归个人所得,谓之“外快”。
产品讲究包装,既保商品质量和美观,又可作宣传品。比如:一般文具纸张的包装用纸,附印广告:“本庄自运中外纸张、苏杭屏联、八宝印泥、真陈印油、颜料泥金、文具仪器、铅石印刷、各种表册、文凭礼券、信笺客帖。”八宝印泥自醴陵瓷厂订制大小不同的圆形兰花图案的瓷盒,嵌以“师古斋”招牌。仿古信笺是用彩色纸盒,盒盖上嵌以玻璃,与信笺大小一致。各式对联由装璜店承制彩色纸盒,大花锦包边或苏金纸镶边,盒盖上刻有空心字,嵌以各色腊光纸,美观适用,便于携带和运输。寿屏包装采用衣铺街游德太小木店承制的樟木箱,涂上各色国漆,箱盖上请名人题字,精刻“寿比南山”、“延年益寿”等篆隶字体,贴金或填佛青、石绿等色彩,箱内分三屉或四屉,分装12—16块寿屏。纸庄各色包装,均受顾客欢迎。
1949年梁汉臣去世,副经理何楚贤年老体衰,无力操店务,加之时局动荡,市场萧条,营业锐减,处境艰难。20世纪50年代后,国营商业给予加工订货,帮助扩展零售业务。1956年师古斋公私合营,后转入长沙市文化用品公司。

粟锦星与袁大生
粟锦星纸庄与袁大生纸号均位于长沙市今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今存遗址。
粟锦星纸庄在太平街老街上,开业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创办者为长沙人粟葆苏,相传 4代,历时百余年。粟葆苏最初在省城以雕刻贴门钱(用红纸雕花)、刷门神等纸制品营生,后有从邵阳以贩运土纸为掩护之鸦片烟走私者,所带土纸卖价甚贱,粟乘机大量收购,加工纸制品,低进高出,因而发家,随后开店,经营土纸。曾在邵阳设分店,在隆回、新化、武冈、蓝田(今涟源)、新宁等产纸区设庄收购,并在隆回的滩头镇办加工厂,雇工百余人,加工色纸与年画,运销省城及临近各县,远及汉口。主营土纸、机纸,兼营文具、油墨、印刷器材等,品种多达500以上。该店信息灵通,设有行情日志,勤进快销,盈利颇丰。所产特水、超水红纸颜色鲜艳,专销浏、醴两县鞭炮厂,作出口外销的鞭炮用纸。该店收购土纸,定槽监制,如裕湘牌龙山官堆、七贤牌老仄纸等品,质地优良,信誉过硬,顾客认牌不看货,一律现钱交易,或预交货款。常年雇工40人左右,多聘业务能手,昔称纸业能人的“四大金刚”均在该店任职。人齐货足,资本雄厚,一度垄断省城纸业市场,1931年后,该店怠营纸业,囤粮食、开钱庄,相继亏损。7年后,“文夕”火焚,损失惨重,被迫停业。
袁大生纸号位于金线巷(今金线街)。 金线街是长沙至今仅存的4条麻石路之一,是昔日纸业集中之区, 袁大生纸号旧址今日尚存。袁大生纸号1915年开业,独资专营福建汀洲、上杭土纸批发。店主袁竹平为江西人,精通纸业,常深入产地进货,以“大生乾记”、“大生祥记”牌纸,畅销省内外而名噪一时。民国初期长沙所需屏对、诗笺、账簿、文件等皆用此纸,获利颇丰,资财曾达30万银元。纸店带手工作坊,生产信笺、学生课本、公文、账簿、色纸等纸制品,员工定期往各机关、学校推销,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并送货上门。袁大生纸号还经营寿屏、对联、字画等。店员能工能商,都练就一门手艺。20世纪50年代后更名为汉新和文具店,增营各式办公用品、学生用品、体育用品、美术用品、照相器材、乐器等,店址迁至中山路。1956年公私合营后归属长沙市文化用品公司,一直经营到80年代末才被文化用品行业的后起之秀“五一文”所取代。

詹彦文墨局
省城坡子街詹彦文墨局开设甚古,于明代初年由安徽徽州迁移湘省,始在衡州设店营业,继移省城坡子街营业数十代流传数百年。当科举盛行之际,生意极为发达,店中所有帮伙以安徽籍居多。至光绪初年,在火后街创设作坊,原料由安徽徽州转运来省,作工制法不肯传人。各府州县无不知有詹彦文三字,一是因为开设久远,一是因为货真价实。长沙城内墨业元老,詹彦文推为第一,而支店之分设各埠者亦不下十余处,至外府州县假詹彦文三字招牌发财者亦多,凡老于坡子街之人,大都知该店历史之长久,乾元宫(火宫殿)推举总管值年该店必居其一。
徽墨的创始人是墨工奚超,他携其子廷畦,自易水南来渡江定居安徽翕县,父子精于制墨。南唐以墨工奚廷畦为墨务官,赐姓李,其子孙仍继续墨业。李廷畦制墨的原料为松烟、珍珠、玉屑、龙脑和以生漆,然后捣十万杵而成。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墨质特优,久置水中亦不坏,深得南唐李后主的赞誉、喜爱,当时称为奚墨。150年后,翕县改名徽州,把李墨和其他各家的墨合称徽墨,流传至今。徽墨从古以来称为“文房四宝”之一,是读书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清代两湖、两广以及赣、豫等省的墨以詹有乾、詹彦文两家最负盛誉。
詹彦文是安徽省徽州府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人,清乾隆年间,来长沙詹有乾墨局谋生,后任管事(现称经理),稍有积蓄,谋设墨局。墨局的主要工具是雕刻印版。雕刻印版不仅需要巨资,而且需要时间,经过长期筹备,至嘉庆年间,始由他的孙子詹斯漳在长沙坡子街正式开设詹彦文墨局,并设作坊。雇用徽州墨工,使产品保持徽墨的特点。而制墨的主要原料墨用桐油,以秀山桐油为佳。于是于道光年间(1824—l834)在四川省秀山县,开办了小型熏烟房。光绪六年(1880年)扩建秀山烟房,熏烟工人达300余人。
桐烟的产量除供应长沙、汉口、南出二三作坊外,尚有部份出售。这时詹彦文曾孙修和,绍和相继理事,乃在宝庆府(今邵阳市)设立詹彦文墨局。宝庆当时是府治,为湘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云、贵、川省要道,且三省无徽墨庄号,在此设一墨局,既适应宝庆府属各县的需要,又沟通了云、贵、川省的徽墨市场,对湖南省西南各县以及云、贵、川省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1909 年詹彦文墨参加南洋劝业出品协会,1915年又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都获得奖凭。
在修和、绍和理事的40年内(1870—l910),曾先后在汉口、开封、广州、湘潭、南昌等地开设詹彦文墨局,并在汉口、南昌设立作坊。1911年在常德县设立最后一个分店和作坊。全部(八墨局四作坊)制墨工、店员达200余人。由于墨的销售日益畅旺,促进了桐油熏烟生产的不断发展。秀山烟房每年用油达三四万担,詹彦文系统各作坊墨的产量每年共达3000千余担,可谓盛极一时。
詹彦文墨局还有一个独特产品,名曰“八宝药墨”,其原料有八味,即桐油烟、广牛胶、珍珠、玛瑙、珊瑚、麝香、熊胆、蛇胆,经过糅和,捣一万杵,然后注入墨版而成。其作用可治疗小儿急慢惊风、咽喉肿疼,对各种无名肿毒亦有特效,惜今已失传。
詹彦文的墨其所以能驰名遐迩,因制墨有独到之处,在配料操作方法方面,有一套独创的经验。徽墨的配料以桐烟、广牛胶为主,每作料拌桐烟110两、广牛胶90两、清水40两。先将水侵入广牛胶内,以间接火溶化后,再倾入桐烟,用木杵拌匀,轻杵2000而成坯。坯分为244块,每块10两,此为和料初步阶段。二阶段是:坯1块,用间接火加热、加冰片5钱,用铁杵轻杵3折半,(每折36杵)再按墨印版分量,分别装入,经过压缩后而成墨。
詹彦文之墨有3等,墨版上刻有“三石油烟”、“五石油烟”者为上佳品,“足石油烟”者为佳品,光亮而不浸纸,色如漆而不变,可供书画家使用。刻有“本减”、“松烟”者为次佳品,供一般使用。总其优点是胶轻、香浓,砚上无墨渣,故为人所乐用。
关于墨的分量,俗有“墨无足秤”之说。这是历来制墨者一种谋利的手段。徽墨自清代以来下码时只有9折,民国以来,市场争夺日益尖锐,为了廉价倾销,有的只有85折下码。故经营墨业者,大都致富。詹彦文墨局曾拥有总资金百万,修和、绍和兄弟至被称为徽墨大王。
关于制墨工具,主要是墨印版,又称墨模、墨范,它的雕刻要专家才能胜任,它的图案,要名手才能绘制。由于墨印版务求精致,所以徽州墨局不惜投入巨资。墨印版有圆、方、长、元圭等形,在刻法上有线刻、浮雕,圆雕数种,都非常精细,有终身只能雕刻数版者。其版面有亭台楼阁、山水人物、龙风鸟兽、花卉树木等,无不力求精巧美观。
清末民初,外货入侵,石油副产品“墨烟”大量输入。美国的双钱牌、英国的坤和牌,性质柔软,价廉于桐油烟2/3。因此徽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成本下降,引起了同行业大、中、小户之间尖锐的竞争。自此之后,詹彦文墨局因外受外国经济的侵略,内又发生种种事故,加之经营不善,到1949年仅剩下长沙、常德、宝庆、南昌4个牌号。1956年四店分别进入公私合营的制墨合作社,至此经营了数百年的彦詹文墨局宣告结束。

荣宝斋
荣宝斋是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引进的一家以经营纸墨字画为主的老字号,其总店位于北京琉璃厂。
据有关史料所载,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后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创办者是一个浙江人,姓张,他最初是用其在京做官的俸银开办了一家小型南纸店。最初由书画篆刻家挂笔单(所谓笔单就是书画篆刻家们经过名家推荐,订出其作品出售的价格标准),松竹斋代客订购,可以从中提成。同时挂笔单的书画篆刻家们又在该店购买纸张笔砚等各种用品,使松竹斋一笔有很可观的稳定收入。那时琉璃厂内最出名之南纸店,首推松竹斋,因其承办官卷、官折而得名。盖专制承平时代,朝内衮衮诸公无所事事,乃于阅看外省各大吏呈递奏折时,挑剔其件中之破体字及与各种款式之不符者,以为尽心于国事也。大凡臣下呈递折件,字要工楷洪武正韵,尤当谨记本朝历代皇帝之庙讳,与天边皇、背旨、落地臣,种种之避忌。稍有疏忽,即被阅折大臣指出,轻则罚俸,重则降级,是以封疆大吏均皆引以为戒。故对于选用奏折,必须纯洁无疵者为上上品。琉璃厂松竹斋深知奏折关系本人前程者甚大,对于此事十分留心,每一白折必经十数人之手拣选而得,稍有微细之墨迹即打入残货推内,故其价比较他辅昂贵半倍有奇。凡售出者,绝无丝毫毛病,用主买去准可放心。因而各省疆吏,皆知松竹斋货物可靠,由此生意更见发达。
但是,松竹斋的店主毕竟是官宦之家,并不精谙于经商买卖之道。尤其是张家的后代不够争气,经营无方,加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每况愈下,原来顾客盈门的松竹斋此时竟也濒于破落,到了难以维持的境地。这时的店主人为了将这个信誉卓著的老店维持下去,特意聘请了当时广交京师名士的庄虎臣为经理,下决心弃旧图新、改变面貌。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曾任国子监祭酒)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
随有时光的推移,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后荣宝斋又以其绝技木板水印闻名中外。木板水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手工印刷技术,用这种方法印制出来的中国画酷似原作,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是当今任何印刷方法都无可与之相比的。荣宝斋用木板水印法制作过的《七十二候诗笺》、《二十四节令封套》等,鲁迅、郑振铎先生见后曾称它为琉璃厂诸笺肆中之白眉。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7 07:57 , Processed in 0.1038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