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屈子怀沙 沉江汨罗

2020-9-30 16: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16|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屈贾之乡——屈贾魂

屈子怀沙  沉江汨罗


壮志未酬  放逐沅湘

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世家。在我国的古代历算中,以“人生于寅”为吉祥,这一年就是寅年,而屈原恰好又出生于寅月寅日,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自然更加吉祥了。因此他的父亲为他取了美好的名“平”和字“原”。“平”是平正的意“原”象征着广袤的大地。年时屈原就具有渊博的学识,受到楚怀王的信任,被封为“左徒”。在职,他以楚的兴亡为己任,积极要求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并出使齐国,订立了齐楚联盟,以共抗强秦。然而,屈原的一系列主张却遭到楚国许多贵族大臣的嫉恨。在他们的挑唆下,楚怀王撤消了屈原的左徒职务,贬他为一个仅负责管理王族三姓子弟的“三闾大夫”。公元299年,楚怀王在子兰的劝说下入秦求和, 在武关(今陕西商县东)被秦劫持,3年后死于咸阳。

楚怀王死后,他的大儿子顷襄王继承王位。顷襄王即位后,任命其弟子兰为令尹,掌管楚国的军政大权。楚国的百姓一致指责子兰劝怀王入秦这件事,屈原对此也很气愤。子兰得知以后,不仅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怀恨在心,决心拔除屈原这颗“眼中钉”。于是,他授意上官大夫靳尚再次到顷襄王面前对屈原大加诽谤。顷襄王闻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湖南洞庭湖一带。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满怀富国强兵的热情,遭到的却是流放沅湘的命运。他不吃不喝,披头散发,面容憔悴,拖着艰难的步子,在洞庭湖边、汨罗江畔满腹忧伤地吟唱着。屈原在贫病交加中渡长江,过洞庭,徘徊于湘水、沅水流域。这里到处布满深谷莽林,是一片荒僻之地。屈原走着崎岖曲折的小路,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他曾在诗辞中这样描述当时的险恶处境(译文):林中幽深昏暗,本是猿猴的住处,山岭高耸陡峭,挡住了阳光;山下黑沉沉的,经常下雨,到冬天大雪纷扬一望无边,云气弥漫,天地相连。

环境恶劣,但屈原的心没有屈服,他表示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余将壹道而不豫兮,即自己决不改变志向随从流俗,仍将遵循正道一如初心,他怀着对祖国和故乡的满腔赤诚,写道(译文):啊,我在向四方远望,要几时才能再回故乡?飞鸟一定要归巢,狐死头向着山岗。我无罪而遭流窜,日日夜夜心中不忘。

屈原有个姐姐叫屈须,当她得知兄弟的遭遇时,老远地跑来看他。她找到了屈原,见他又黄又瘦,形容枯槁,短短时间,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不由得潸然泪下,她温言劝慰:“兄弟,你何必这样?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大王不听你的话,那是他的不是,你已经尽了心,老悲伤又有何用?”屈原说:“我伤心的不是我自己的遭遇,楚国弄成这个样子,我心里像刀割一般!”屈须说:“可是君王不肯听你的话,反对你的人又有势力,你孤孤单单一个人,怎么斗得过他们呢?你的脾气太耿直,我一直担心你会吃亏,如今果真落到这个地步,叫我怎么放心!”屈原说:“我知道我忠心耿耿会招来不幸,可是我又怎能置国家危难于不顾呢!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也愿意。如今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管,我的主张无处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疯了。这样下去,还不如死了好。”屈须摇摇头,说:“别傻了!要是你一死,国家就能够好起来,那我也愿意跟你一块儿死。可是你这么糟踏自己,对国家不但没有什么帮助,反倒还会带累别人也这样消沉下去。”屈原长叹一声,说:“那怎么办呢?”屈须说:“将来君王也许会明白过来,那时候你还可以给国家出力。

  

《离骚》与《九歌》

屈原在流放中,经常和最下层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他们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却依然食不裹腹,衣不蔽体,一遇天灾人祸,往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屈原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南阳里生活了多年,做了一些抗秦救国的工作。他看到了楚国衰亡的命运,忧心忡忡。在愁苦幽思的生活中,他把自己的政治主张、美好理想以及心灵深处的愤怒哀思,写成了伟大的诗篇,借以激发楚人的爱国热情,促使楚国的复兴。他在沅湘洞庭一带的诗作有《天问》、《招魂》、《离骚》、《九章》、《九歌》、《渔父》等。这些诗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是一生斗争的实录,心血的结晶,字字句句交织成一幅楚国的现实图景,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切肤之痛。

《离骚》是屈原一生中最宏伟的作品,它把现实的叙述和幻想交织在一起,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爱民激情和崇高纯洁的品质。长诗中屈原陈述自己的美政理想,及为实现这些理想所受到的种种阻碍与打击。在艰险的处境中,他依然对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忧愤与同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解救祖国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他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诗篇中,作者还幻想渡过沅水和湘水,到九嶷山去向古帝舜陈诉,以求得启示;离开舜帝后,诗人又驾起玉龙,坐上彩凤,乘着清风,向上天进发,当抵达一座神山时已是黄昏了,他不禁又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在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意境中,凸现出诗人对理想的执和追求。

《九歌是一组祭神的乐歌,包括歌辞、音乐、舞蹈,只有一首《国殇》是赞颂阵亡将士的歌。祭歌唱颂的对象大都是日神、云神、山神、水神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关的神祗。这些祭歌用清新的歌辞、铿锵的音调把楚国的秀丽山川和那些自然神祗融为一体,构成了优美的神话剧。其中湘君、湘夫人这一对湘水配偶神彼此热烈相爱而终无缘会合,故事悲怨缠绵,如泣如诉,具有浓厚的湖湘地方色彩,反映出这一地区在战国时期的民俗与传说。而弱弱(加女旁)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句子,更是用写实的手法勾画了古代洞庭湖的美丽秋景,令入神往。


怀沙沉江  许身殉国

当屈原流浪于湖湘大地,写出一系列耀眼的诗篇时,楚国的形势日益恶化。公元278年,秦国军队攻下郢都,楚军四散溃逃,百姓流离失所。这一切使忧国忧民的屈原心如火焚,感到深深的绝望。他顺水而下,来到长沙附近,准备把这里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之地。屈原选择长沙并不是偶然的。在楚国的发展历史上,长沙起过重要的作用。楚国的祖先熊绎受封时最先居住在大江以北的丹阳(今湖北秭归,即屈原的故乡),以后在开拓疆土、迁徙不定中曾在大江之南的长沙经营,春秋之后才正式定都于郢。所以,长沙是楚国祖先生息过的地方,是楚王族的发祥地之一。现今鄂都、丹阳都已陷入国的铁蹄,要渡江北上死在那里是不可能了,于是屈原想到长沙,准备在这里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

抱定了死的决心后,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世留下了他的绝笔之辞《怀沙》。怀沙就是怀念长沙,更含有怀念先人、怀念故国的意思。屈原在这篇作品中,冷静地总结自己的一生,镇定地向世人表示以死殉国的决心。他在辞中回顾了自己始终奉行的品德和节操,大意是:我扪心自问,一直献尽忠心,蒙受冤屈仍然克制自己;即使将方的削成圆的,但这永恒的法则不会丢弃。有始无终,背叛志向,这种行径君子最为鄙夷;依照规矩办事,先前的计划不能随心更易。

这些肺腑之言,表现了诗人光明磊落的心胸和高尚正直、信守不渝的情操。在辞的最后,屈原再次申述自己对舍生就死的认识,他庄严宣告: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自知死不可辞,就不再爱惜生命;明白地告诉仁人志士们,我将以他们为榜样)。

面容憔悴、身体枯瘦的屈原来到长沙之北的汨罗江边,正在高唱低吟,一个渔夫驾着小船向他划过来,说:“这不是三闾大夫吗,你为什么到了这里?” 屈原说:“现在,许多人都浑浊了,只有我是清洁的,许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醒着,所以被流放到了这里。”渔夫说:“既然世人都浑浊了,你为什么不搅其泥推波助澜呢?既然众人都喝醉了,你为什么不跟着也喝一点点呢?” 屈原回答说:“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鱼腹,也不愿洁白之身蒙受世俗的尘埃!”渔夫微微一笑,摇桨而去,边划边唱道:“江水清清哦,可以洗我的头巾,江水浊浊哟,可以洗我的双脚。”

    夏历五月初五,这是一个阴风怒嚎、淫雨霏霏的日子,屈原留下他的绝笔《怀沙》,踏入了波涛汹涌的汨罗江之中。

    听说屈大夫投了江,江边的庄稼人和打渔人纷纷划着小船去搭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有屈原的影子。大伙在江中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渔夫们非常难过,他们用木头赶制了一个龙头放在船上,用竹筒装上米撒在江中。他想用米来喂养鱼虾,用龙威来震慑水里的动物,不让它们损坏屈原的尸体。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人们又改为把米饭包在粽叶里做成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舟。这种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流传至今。汨罗与长沙分别建起了屈子祠,千秋万代祭祀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 屈原(前340278  战国时伟大诗人。名平,字原、灵均。楚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初辅佐楚怀王,被封为左徒。草拟诰令,欲行新政,主张联齐抗秦,贬为三闾大夫。后遭子兰、靳尚谗毁,免官司去职。顷襄王时,长期放逐沅湘长沙一带,亲睹人民困苦。前278年(襄王二十一年)秦攻破楚都郢,作《怀沙》,悲愤投汨罗江,表现出其热爱祖国、同情人民、愤世嫉俗的高贵品格。据南楚民间祭神乐歌写《九歌》,对长沙地区民俗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 屈原《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甫(加饣旁)其糟而饮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 屈子祠

屈子祠,又名屈子庙、三闾庙等。位于汨罗江下游玉笥山上,建于清代,距汨罗市约1 0公里。屈子祠坐北朝南稍偏东,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东两宽32.7米,南北长50.5米,建筑面积为1651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前、中各分东、中、西三厅,后进中厅两侧有厢房。前、中进之间有丹墀,后进之间由一过亭连接。祠内有朱漆木柱56根,全为花岗石柱础。三扇大门亦用花岗石构筑,门楣上镶嵌“五龙捧圣”白玉雕刻,中书“屈子祠”匾额。正面山墙上有17幅关于屈原生平事迹与尉原作品写意的浮雕。大门两边石枋上刻有对联:“万顷平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后进中厅置屈原镀金塑像,像高3米。整个建筑,厅、堂、楼、阁浑然一体,结构严谨体现出清代宫苑建筑的特点。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先枢撰)


上一篇:云麓宫小史下一篇:宁乡县名考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4 08:34 , Processed in 0.1007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