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古、近代园林一览

2020-9-30 11:1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3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31.曾文正公祠 浩园

曾国藩于同治十一年三月初四(1872年3月12日)去世,谥文正,次年清廷上谕在长沙建曾国藩专祠。湖南当局随即选址。在局关祠,即今长沙实验中学、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一带大兴土木。其地原系营产,多为居民屋舍,占地62亩,拆迁费除额定公帑三千金外,其他由部下致送丧葬奠仪费及盐商醵金补助,建筑费用“糜白金四万有奇”。光绪元年(1875)祠园落成,建筑布局采用以中轴线为主、东西有序的对称手法,据湘抚王文韶《敕建曾文正公祠碑》记载:“曾祠度地小吴门内,纵七十八丈,横四十八丈,中建崇祠凡四重,上下亭各一,为门三,门首牌楼一,东西序称是。又西为思贤讲舍。计舍、室、庭、营、厢、簃、庖、湢共一百七十有八间。”

于此可见曾祠规模之宏大。清光绪湘乡举人、官至安微和州知州的曾希作有《长沙谒曾文正公祠》,诗云:

衡湘历历公犹在,江汉滔滔去不还。

槛外春流分碧玉,石头斜日见青山。

十年须发干戈里,一代君臣管葛间。

太息汾阳兵罢后,津门遗憾水潺潺。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清长沙府湘乡县荷塘都(今属双峰县)人。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咸丰二年(1852年),奉命帮办团练,后改编为湘军。咸丰四年正月(1854年2月),发布《讨粤匪檄》,开始领兵进攻太平军,出湘作战。10月攻下武汉,加兵部侍郎衔。咸丰八年(1858年)攻占九江。咸丰十年(1860年)8月,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后奉命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巡抚,提督以下悉归节制。同治三年六月(1864年7月),破天京(今南京),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同治五年(1865年)3月奉命镇压捻军。期间与李鸿章协力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揭开了洋务运动历史。同治六年(1867年)授大学士,次年调任直隶总督。同治八年调任两江总督。同治十一年二月(1872年3月)病逝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

光绪七年(1881)郭嵩焘借曾祠西隅,辟为讲舍,额曰“思贤”。20世纪初,长沙时兴新式学堂,思贤讲舍停办,此时郭氏亦辞世,而曾国藩祠也渐趋门庭冷落。日本国汉学家宇野哲人1906年游历中国,于10月31日抵达长沙,专程拜谒了曾祠,作有《曾文正公祠》一文,文曰:“入庙门,见刻有‘俎豆馨香’四字。庙庭常锁不开,此曰偶遇修理,故得进而观之。庭中有王文韶所作庙记,详述其功绩。惟公之功绩文章赫赫在人耳目,称之为清朝

第一人者,绝无过言之处。王文韶之所言‘三代以还,乃有斯人,伊吕诸葛,庶几等伦’亦

绝非溢美之辞。庙后园中,临池有亭榭回廊,柳树青青,倒映水中。”

文中所述“庙后园”即浩园。浩园为清末长沙城中最大的园林之一,王文韶《敕建曾文正公祠碑》载:浩园 “有池,广袤十数亩。为桥一、楼一、亭五、台二。池畔垒石为山,杂莳花木,翼以回廊,缭以崇垣,垣周二百六十丈”。

浩园也是清末省城名流的雅集之所。光绪六年(1880)春,以病辞归的郭嵩焘即与刘坤

彭玉麟、朱昌琳、李次青、李仲云、张力臣、邓弥之等11人会觞于浩园,每人作画一幅,刊于祠壁,以志湖湘韵事。彭玉麟据石作古梅,高达八尺,题诗云 “莫言老干坚如铁,曾历千霜万雪来。”郭嵩焘作有《浩园雅集图记》,记曰:“穿石步池上,循水榭,凭栏展坐,纵论天下得失”,“俯清池,桥亭水竹,映带左右,怡然有邱壑之思。”次年,王闿运作《游浩园》诗云:

精庐静寒镫,始见法坐广。

高会振玄音,暮节欣馀赏。

光绪三十二年(1906),日本汉学家宇野哲人游历过浩园,在其所作《曾文正公祠》中亦有“庙后园中,临池有亭榭回廊,柳树青青,倒映水中”的记载,宇野先生摄下了当时祠园的照片,使今人仍能窥见当年浩园,“桥亭水竹、映带左右”的胜景。

陈三立《曾公孙广钧饮集浩园作》曰:

潇湘滟滟春城夕,几日看花梦相隔。

帘外东风吹细寒,西园烂漫招吟客。

华筵轩馆敞清峻,佩影琼琚映瑶壁。

压槛桃枝低亚红,倒池杨柳轻摇碧。

草长蜂游祗自媚,拂拭栏干更相惜。

黑云苍皇送飞雨,照眼江山失咫只。

主人解颐工说诗,咳唾珠玉纷葳蕤。

翰林博士尽惆怅,大呼脱帽倾流离。

酒酣潦倒百忧集,瀛海飞轮羽书急。

已惊哥舒弃关陇,又见王恢伏马邑。

圣主焦劳促视师,城郭呜呜夜吹笛。

将率功名委草莽,江海楼船压强敌。

只今时事已成冤,相逢花发且开尊。

高歌上马各归去,送客流莺啼到门。

民国学者陈天倪亦有《咏浩园》诗云:

凌空一沼驻流霞,揽尽园林四面华。

出水自然初日好,着花无奈晚风斜。

应依茂淑生濂水,不羡西施到若耶。

小艇撑归珠露滴,倏看凉月度窗纱。

1911年长沙光复,原有祠屋和讲舍多鞠为马厩。1912年曾祠改建为烈士祠,1918年恢复曾祠,烈士祠迁北门外关帝庙。1919年曾国藩后裔曾葆荪、曾约农姐弟在此创办艺芳女校,即今长沙市田家炳中学。1926年省农协机关曾驻校内。1914年,曾祠的另一隅思贤讲舍则被浏阳刘人熙利用,创为船山学社。1921年又改为湖南自修大学。曾祠及船山学社建筑大部分在1938年“文夕”大火中烧毁,仅剩下学社一片残垣。1954年重修,作为湖南自修大学旧址保留至今。

32.左公馆 左文襄公祠

左宗棠故居在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但左宗棠一生相当长时间在长沙度过,5岁就随父到长沙西倒脱靴(今福源巷一带)左氏宗祠读书,后又先后在城南书院、岳麓书院就读。他正式定居长沙是从咸丰二年(1852)投奔湖巡抚张亮基幕开始的,咸丰四年左宗棠又应继任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再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长达6年之久。这一次他将家眷也迁到长沙居住。后来他给谭文卿的信中追述此事说:“鄂抚胡公劝寒舍迁居长沙,为醵金买屋,乃得司马桥今居焉。”又说:“敝居旧为辛稼杆帅潭时练兵故地,寨曰飞虎,桥曰司马,因其遗址名之。咸丰七八年弟由柳庄移家长沙,赁屋而居。骆、胡两文忠醵金500购得之。虽近城市,却似山村。种蔬数十畦,养鱼数百尾,差足自给”。可见,他非常满意自己的新居,辟为园林。司马桥为飞虎寨护寨河上的一座石桥,因辛弃疾曾官司马,故名;即今开福区司马里,在蔡锷北路东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左公馆成为民房,但构筑完整,前门、花厅、桥厅尚存,高大石门坊上的浮雕草书“福”字清晰如初,惜于1988年11月建设“长沙服装城”时被毁。

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道光举人。长期出佐湘摹,初露峥嵘。咸丰十一年(1861)朝迁命其襄办曾国藩军事务。同治元年(1862)起相继任渐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先后开办福州船政局、兰州制造局。屡立战功,光绪元年(1875)收复新疆,光绪十年(1884)督办福建军务,病逝于福州抗法前线,长沙有其寓所,归葬于长沙石门乡相竹村。后人集有《左文襄公全集》。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逝世,八月十九日(9月27日),清廷即诏谕:追赠左宗棠太傅,照大学上例赐恤,谥文襄,建立专祠。湖南当局择定在北正街西侧西园一带建祠。光绪十八年(1892)左公祠竣工,清廷礼部将之列入每年春秋两季祀典。左祠占地约60亩,正门坐西朝东,上书“左太傅祠”。正殿坐北朝南,背靠城墙,殿内有左宗棠塑像,为檀木雕成,外穿礼服,每年四季都要更换。塑像形象威严,双目炯炯有神,手脚可活动。祠内有大片园林,由池塘、假石山、石舫、戏台等巧妙布局。1938年祠堂建筑被毁。20世纪50年代园林旧址改建为工人文化宫,今存一角假石山。文化宫南侧的街巷改称“左文襄祠”,“文革”后改名“群力里”。今群力里附近九仪里还鹤然立着一块“左太傅祠”碑石。

33.朱家花园

朱家花园又称馀园,旧址在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丝茅冲一带。今总参兵种部长沙干休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所在地都是当时余园的一部分。馀园系清咸丰十年(1860)长沙巨

商朱昌琳为休养馀年而建,故名“馀园”。整个园址占地400余亩,园内兰堂、宜春馆、一

笠亭、去寮亭、延眺轩、众绿轩等亭台楼阁,回环错列。池塘环绕、假山嶙峋、奇花斗采,

乔木高参,风景宜人。亭台内悬挂联匾均出自郑板桥、何绍基、左宗棠、王文治、黄自元、曾熙、谭延闿等名家手笔。游憩其间,心旷神怡。朱昌琳曾用48株罗汉松扎成7层大园景,并置多种名花异卉,供人游览。何绍基《题朱家花园》联云:

亭台四时乐;

山水一家春。

左宗棠题联云:

绕岸白云常自在;

依亭黄鹤有时来。

朱昌琳(1822-1912)是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曾伯祖父,字雨田。功授候补道、赠内阁学士,曾任阜南官钱局总办。以经营谷米起家,后开设乾顺泰盐号、朱乾益升茶庄,转贩盐茶,设立钱庄,投资近代工矿业,成为长沙首富。他乐善好施,耗巨资在长沙设保节堂、育婴堂、施药局、麻痘局,置义山、办义学、修义渡,捐资修路、疏浚新河,并多次捐赠大批粮食、布匹赈济山西、陕西等省灾民,是长沙近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

1936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把朱家花园列为长沙园林之首。书中说:“斯园虽系私有,然已完全开放,任人自由游览,园丁备有茶水,茶资听给,有小贩贩卖糖点,取买亦便”。

34.荷花池

荷花池为长沙古游憩胜地,今留街名。荷花池街位于开福区经武门西侧,东起芙蓉中路,西至蔡锷北路。荷花池古名莲花池,《宋史·五行志》载:“绍兴元年(1131),荆湖南路总管孔彦舟,于州城莲花池得玉一片,堪篆刻御宝,诏却之。”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乾隆初年,池上建远香亭,匝以回栏,池中杂植芰荷,旁架飞桥,环砌花墙,门额曰“纳凉”。池中深处建台榭,额曰“有君子风”。台联云:

亭前皆净植,更绕竹雨松涛,疑是引来仙境;

池外接闲园,无数豆棚瓜架,宛然绘出豳风。

豳风一语,野气无穷。嘉庆中渐零落,咸丰年间又重修,高桥花石诸胜都复旧观。据

民国李抱一《湖南省城古迹今释》追忆,当时的荷花池,一方荷花数亩,松竹交阴,周围亭

榭,挹爽迎风,清幽绝尘;一方泐潭寺巨刹巍然,古木蓊然,禅房虽深邃,却鸟窥香入,四

时都有佳景。清乾隆间湘抚杨锡绂撰《荷花池》联云:

时倚曲栏贪看水;

不安四壁怕遮山。

清学者罗汝怀曾在此建“荷花池精舍”。民国时,池废,街道沿用其名。

35.柑子园

长沙市原老解放路东端至吉庆街的一条麻石老街,名柑子园,今已拆建为解放西路的一段。柑子园古为私家园林,园内广植柑橘,故名。清嘉庆《善化县志》省城图上即标有此街名,说明此时柑园早废,其地已成街市。到道光二十九年(1849),这里再度成为私家园林,这一年任两江总督兼署河道总督的李星沅,以姑息下属事被议降四级留任,旋即因病奏请开缺回籍,在柑子园筑李家花园,广植花木,堆砌假山,修建亭栏,以为暮年颐养之地。在此之前,李星沅已筑芋园。名为“芋园”的小巷离柑子园口仅几十米远,很可能李家花园就是芋园的延扩。

1936年《长沙市指南》载:民国时李家花园“园景荒芜殆尽,政府原有收买作为地方公园之意,今已为高等法院临时院址。”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29 02:25 , Processed in 0.0956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