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湘绣故乡纪行

2020-9-29 19: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4| 评论: 0|原作者: 杨里昂


汽车行驶在宁乡至湘乡的公路上,过了朱石桥站,早期湘绣大师杨世焯先生的故里大湖塘便到了。

杨世焯先生的名字,我在青年时代就很熟悉。《宁乡县志》上说:湘绣之驰名中外,实世焯倡之。可见他对湘绣事业的卓越贡献。然而关于他的身世,一般著述大都语焉不详。因市志修纂之需,我们特地前来他故家访问。

大潮塘名实相符。这口硕大的池塘,水面达数十亩,碧波荡漾,颇为壮观。座落塘边的杨公旧居早已改建成乡政府,原屋不复存在,但围墙还大体完整,凭借它依稀可揣测出当年这座庄园的规模与风仪。

在晒谷坪中见到了杨公的世孙余生阿公,他正在冬日的阳光下翻晒晚稻。余生阿公已是年过古稀的皤然老者,身板还硬朗,记忆力却有些不济,加上对于干支公元

的换算不熟稔,问到乃祖生卒年月时,他颇费一番踌躇。经族人在旁提醒,他返身进屋取来一只尘封的小木盒,这是一块旧时供于神龛上的主位牌,居然还留了下来,抽去护罩,高不盈尺的木牌上写着几行工整的毛笔字:杨公世焯,字季棠,道光癸卯(1840年)正月初四生,宣统庚戌(1910年)七月十一日殁。准确无误的记载,使我们免却了许多口舌之劳。余生阿公断断续续回忆,族人在一旁补叙,我们终于将陈年的散珠一一串联起来,勾勒出杨世焯先生一生的大体轮廓。

杨世焯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无意于功名,倒是对传统书画以及雕刻、花鼓戏之民间艺术有着浓厚兴趣,青年时代起便从著名画家尹伯和习画,水墨画造诣甚高,尤工花鸟人物;书法则摩欧阳询的率更体。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变卖了部分家产,前往上海。几年中饱览了苏杭一带灵山秀水,观摩了历朝丹青珍品,拜谒了不少画坛高手,眼界顿开,技法猛进。不久盘缠花光,弄得常常付不起旅馆房饭费。一次他空着肚皮作了一幅饥鹰图,送到当铺,老板是个内行,当即付了五两纹银,从此他更在上海以卖字画为生。

回到故乡后,他继续画画。随他学画的族侄媳肖咏霞是个刺绣能手,一次将他的一幅国画绣了出来,世焯先生大为惊讶。湘中一带民间早有刺绣的传统,荷包、手帕、烟袋、鞋面上面常配以绣饰,但只是些简单的图案,肖咏霞竞把国画绣在锦缎上,显碍如此典雅端庄,世焯先生不由对先前未曾注意的民间刺绣重新审视一番。他鼓励侄媳继续钻研,并且将从上海带回的苏绣杭绣供他借鉴,又特地为她作了些适合刺绣的画稿。肖咏霞聪颖过人,从小工子女红,见啥会啥,越绣越精。《宁乡县志》说她所绣山水、人物、花草、翎毛、走兽,精妙绝伦,一时有针神之誉,虽江苏沈余寿不之过也。民间刺绣与文人画相结合,为湘绣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由荷包之类小五件,进而制作彩幛、被面、服装、屏风等大幅作品,单一的针法演变到多种繁复的绣技。

湘绣与顾绣争雄,大抵宁乡女工之成绩。(见《宁乡县志》)麻山一时成为湘绣之乡。

为了便于传授艺技,杨先生特为开了一家画馆,下设绘画、刺绣、雕刻三科,由他亲自执教,一时习艺者多达二十余人。湘绣早期优秀绣工杨佩贞、杨厚生等都从这里培养出来的。杨先生教授弟子时,先准备实物标本,然后讲解颜色的阴阳浓淡,花、鸟、虫、鱼各自特殊的动作和神态,使学员便于掌握。杨世焯先生和肖咏霞还常被人请上门去作画刺绣,一件精制的绣品可得数十两纹银的酬金。他们的作品送到长沙,也十分抢手。

十九世纪末叶,杨世焯先生带上一批优秀绣工来到省城,正式开设绣庄。从此,湘绣步入了商品生产的阶段。在不长的时间里,便发展成为与古老的川绣、粤绣、苏绣齐名的四大名绣之一,蜚声海内外。杨世焯死的时候,当地名士杨文锡在一幅挽联中对他的事业作了这样的表述:数千里遨游吴越,浏览山川花鸟,到晚年寄迹湘湄,振兴商务,买丝教绣作,争传名誉遍中西。并非溢美之词。

听了余生阿公的介绍,我们急于想一瞻早期大师的作品,可惜主人的家藏已荡然无存。我们只得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在村民中逐一寻访。在唐家冲一户农家墙上,看到了肖咏霞的两幅绣品,一为老虎,二为栖凫。虽是大半个世纪以前的制作,又悬挂在阳光不足的旧式房屋中,依然光彩照人。绣品未署名,因而一时无以判明是否出自世焯先生的手笔。我们又在附近的村子中转了几家,终于在楠/山访得一幅杨世焯先生的真迹双猫图,一背一正两只小动物,毛色是那么茸茸可爱,眼睛是那样顽皮有神,作品极为细腻工致,嵌在镜框竟使我分辨不出是画稿还是绣品。同来的湘绣画师李正球先生带上眼镜,沉吟良久,才确认为画稿。

他告诉我:这种笔墨与传统国画有很大区别。原来,杨世焯先生为了适合刺绣工艺的需要,方便绣工制作,对国画技法作了许多大胆的革新,无怪乎湘绣能自成一格而跻身子名绣之林了。

访问途中,乡民们还告诉我,而今仍然健在的国画家、湘绣工艺大师杨应修先生的故家离这里也不过几里地。杨应修先生是杨世焯的族中晚辈,他成年时,世焯先生已经离世。当时战乱频仍,朱石桥、麻山一带湘绣事业一派萧条,杨应修先生受族祖的鼓舞,决心继承其事业。他从临摹杨世焯先生的作品入手,终于自学成才,成为湘绣绘画的第二代大师,将湘绣艺术推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峰。我极想去杨应修先生故家拜访,可惜天色已经向晚,只得踏上归途。

离开大湖塘的时候,回望那蔚然深秀的古木,我久久不舍离去。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丹青妙手、能工巧匠,它是怎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呵。

1987年

来源:杨里昂著《望麓园随笔》1997年9月版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8 19:28 , Processed in 5.5317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