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名山

2020-9-25 10: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45|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 沈绍尧



龙头尖  龙华山

龙头尖,海拔654米,是连云山余脉沿平、浏边境西伸至长沙的三县鼎足之地——俨如蜿蜒东来的高翘龙头。东北为平江县三阳乡,东南属浏阳市社港镇,西为长沙县金井镇,素以“鸡叫三县”著称,传说神奇,古迹众多,被视为本地龙脉始祖,故长沙人又称其为少祖山。
登临龙头尖,三县风光四季迷人:冬观山舞银蛇,春览万紫千红,夏享习习凉风,秋尝累累野果;西南星城若隐若现,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据诸多史料,唐代以前,龙头尖周边就与道家、释家结缘。其北侧平江,晋太康(280—289)初建有崇真观,后发展为9观36宫;其东南麓,今社港集镇西北,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就建有普济禅寺,循山脉即登龙头尖,民间便叫登龙寺,附近昔有48庵寺;西麓长沙县地,清嘉庆《长沙县志》载尊阳都寺庙43处,清泰都27处,锦绣都25处。
道、释两家仰龙头尖奇峰,慕其灵气,先后建庙宇7座。峰顶龙王庙为全石构造,始建于唐。世传明代武当山张三丰弟子吴正缘道人在庙中修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石像,尔后僧道绕庙四周各建一庙宇,供奉观音、真武祖师、包公、雷神等神像,形成长、平、浏三县边寨宗教活动中心。代有兴废,民国时又建一庙。20世纪50年代,庙宇多被拆除,唯存坚如磐石的龙王庙。90年代,民众恢复了观音殿。2013年,浏阳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确认:现龙头尖古庙为明代建筑,坚固、独特而罕见,150多平方米古建筑未用一砖一瓦,墙体全由青条石叠砌,表面凹凸不平;屋顶覆盖青石板,错落有致;梁皆丈余以上青石,屋脊两端饰石质鳌鱼。
石庙正堂一巨石,书“定心石”三字,依稀可辩。相传张三丰第三代弟子吴正缘道人曾闭关打坐该石上,修炼三年,欣然释化成仙,在石上刻“定心石”三字。儒家经典《大学》篇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性定是走向智慧、修成正果的首要条件。心正也就成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炼达必备过程。禅坐在定心石上,静气凝神想一想,过日子还是干事业,来不得半点心浮气躁。
古庙今存门联:

景日瞳瞳,八部天龙游沧海;
祥云冉冉,万方神骏奔潇湘。

归根坛联:

有龙则灵,至此得登彼岸;
无华不实,归根悉在丹田。

在双江、金井等地仰观:龙头尖往南、向西绵亘起伏数十里,脉如苍龙,形似长城,无处不华,伟岸壮观,故县人多称之为龙华山,以表仰仗浓情。又传乾隆帝曾在龙华山题“瑞云峰”三字,通过说唱艺人“微服上龙华,寻源瑞云峰”之类的唱词,又有“瑞云峰”之称。
古老的文明、鬼斧神工的景致、抖落于民间的美丽传说,给神奇的龙华山蒙上一层又一层神秘面纱,原始的、自然的奇异图画一幅接一幅,令人目不暇接,主要景点有:
天灵刺。山巅古庙旁的一株稀世珍贵灌木,主干粗大,直径50厘米,龙华群山谨此一株,既是奇木,又具祛风除湿之药用功能,相传有300多年树龄。
龙泉井。坐落于山腰,深不过80厘米,但碗粗的清泉四季潺潺流淌,不曾枯竭。经权威机构检测,其水质为湘地最佳饮用纯净山泉之一,含丰富的对人体有用的矿物质。相传曾有三井争雄之说:首井位于高峰,其二位于山腰,其三位于山谷,三井一线,水质同流,大小一般。
卧龙潭。在龙华峡谷口,潭面丈许,内有深不可测泉眼:人们曾结九丈之绳测量,仍未着底。传说其与隔山的炉锅水相通,如遇百年大水,该潭有一股清泉冲天而起,浪高丈许。平常仅有清泉流淌,故名卧龙潭。
马蹄岩。传说三国时,虎将关云长战长沙,猴王传授刀法时,其坐骑赤兔马偷闲云游龙华山水,曾在其溪涧一岩石上留下深若半寸的蹄印,恰在小溪边,为女辈浣衣洗菜的最佳蹲位。
飞机坡。抗日战争时,曾有一架参加抗日的美国飞机不幸在龙华山上空失事。为纪念该不幸事件,人们将飞机残体所在地名为飞机坡。该地山泉现被外资开发,办龙华山泉纯净水厂。
龙潭寺。在龙华山麓,始建于唐,遗址尚在,当代僧人在不断恢复,已建成大雄宝殿等。
龙华小Ⅰ型水库。坐落于龙华山峡谷之中,修建于1976年,库容500万立方,大坝长1500米,为长沙县水库主坝之最长。其上游螃蟹洞小Ⅱ型水库始建于1953年,为长沙县第一个水库,有里程碑意义。
龙华盘山公路。处长、平交界的高山峡谷,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绿林好汉集结地。盘山 公路修于1986年,沿龙华水库山系盘旋而上,北通平江县城。俏壁悬崖,道路曲折,又下临水库深渊,地形极为险要,1999年被国际汽车大赛决策者看重,用于湖南段的参赛车程。赛事组织者、宣传媒体和参赛车手目睹这5000米长的险峻车程,无不惊叹其绝妙。龙华山现有多条盘山公路,从金井通往浏阳社港、沙市等地,已有多次班车。
龙头尖金鸡唱晓,钟罄齐鸣,雄鹰大鹏盘旋于云端。龙华山奇柏苍松挺秀,繁花异草丛生,飞禽走兽跃于俏壁。处此游览胜地,远瞻日益繁华的星沙,实在让人飘然若仙,流连忘返。
一方山水育一方英豪。明清以来,龙华山英才济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才群体惊天地、泣鬼神:大革命时代,双江一带出现289名烈士,更有吴文炳、黄敦厚等满门忠烈,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今天这片热土的美丽与安宁。从这一带还走出了李维汉、杨立三、刘英、刘彬、吴彪、罗季元、饶兴等革命前辈,皆龙华这方山水养育的精英代表,他们给龙华山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兴云山

兴云山位于长沙县金井镇境内,距长沙市80公里。该山方圆20公里,呈东西走向,为长沙、平江两县界山。主峰兴云峰,海拔434米。峰顶一寺,名青松寺。飞檐画阁,殿宇巍峨,檐前璧上,塑有“贵妃醉酒”、“太公把钓”、“三英战吕布”等人物故事。寺前门首有对联:“兴起修行路,云开方便门。”兴云山因此得名。寺内原多僧侣,外地游方和尚常来此寺朝拜。寺侧坡内,怪石嶙峋,有的如牛马饮水,有的似虎豹猎食,各具特色,生态盎然。峡谷中流水潺潺,山回谷应。气象万千,为长沙境内名山之一。
兴云山如孔雀开屏,雄踞于长沙县北境,历为连云山余脉一名胜,呈现一幅幅泼墨山水画。尤其是日出日落之际,晨烟夕雾之中,路约游蛇,山如伏龟,五光十色,隐约参差,可听平江松涛,可观长沙灯火。《长沙名胜楹联选》所载古联云:

云山观两邑;
青松荫十方。

从金井上兴云山,东可经拔茅田、丁家洞,西从脱甲桥、乌龟山。有公路可循,且北通平江。
登临兴云峰巅,数县风光尽收眼底。北侧平江、汨罗,云山漫漫,似障如屏;南境星沙、浏阳,林海茫茫,烟波浩淼。远近塘坝水库波光四射,山下村野新居鳞次栉比。
更叫人诗意潮涌的是绵延起伏的浩渺茶园。“茶”,即“人在草木中”,是我华夏民族传承光大数千年的宝物。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通江达海,独树一帜。此情此景,更令人如痴如醉。


葛家山

清嘉庆《长沙县志》载:“葛仙岩,在清泰都。《抱朴子》:葛洪修道处,岩中六合皆石,可容十余人。上有石,长数丈,两抵山隈,名仙人桥。有洗药池,传山中有药百种及方竹。”
民间则传说:葛洪令儿子葛嘉(一说族弟葛文星)循霞光而来,找到“高山”,建宅于旁,屋名葛家山,改屋前独木桥为石桥,命名为“文星桥”;在数十丈外山冈建文昌阁,众仙客纷至。葛嘉育茶行医,方圆百里饮之瘴疠尽除,山民感念,建葛仙殿于“高山”,香火日盛。
沧海桑田,葛家山、高山殿之名留传至今,当地却鲜有葛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葛家山不高,其胜迹、人文却声名远播。
今开慧镇葛家山村南境,有始建于明的清泰桥。杨开慧烈士故居南2里的僧家洞南华寺(兰花寺)昔有乾隆嘉奖怀翁和尚的御赐忠孝牌坊,现存半块石匾,长83厘米、高53厘米,右端镌“皇清乾隆二十一年孟冬月榖旦”等字,正面刻“四空”两字,背面刻“祝圣庵怀翁老和尚坊表……即心即佛,弥出弥嘉,广增佛地,远胜靡涯”,左边是“方表”两字,部分字迹辨认不清。
远近素有“长沙牌坊、湘阴宝塔”之说。“长沙牌坊”指村内汀龙黄氏祖芳公、子赞公(均为上海道台)各为其母、其妻所建的贞洁道德牌坊,有同治所书“彤管留芳”、光绪所题“真筠节俊”,均有鎏金“圣旨”二字。昔传从长沙到京城500多座牌坊,此属精美上乘,惜毁。
村内原有淡家坳祠、安冲里祠、梅花庵祠、义姑祠、铺对门祠、杨柳坡祠等等祠堂。其中杨柳坡祠别有光环:与秋瑾同毕业于日本青山实践女校附师的汀龙黄萱祐,1862年生。1903年与堂兄黄瑛、堂妹黄琼创办女子学堂。1904年,清廷下令停办女学,便将其隐于杨柳坡祠,名黄氏族学。后与堂妹黄国芝一道变卖家产,购买竹山铺胡家屋场,停办“男子中学”,将“女子师范”“附属小学”迁入新址,改名“隐储女子师范学校”。屋前现存两棵大香樟,苍劲挺拔,见证光辉历史。杨柳坡一带是长沙县最早的革命发源地之一。1925年春,中共湘区委书记李维汉在此先后发展黄则民、彭岂池、余隽五等入党。成立中共清泰支部,余隽五任书记,是长沙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6年7月成立清泰乡农民协会,黄则民、余隽五分别当选长沙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湖南省农民协会执委。“杨柳坡党支部旧址”今为开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葛家山的丰厚历史文化孕育出各方英豪,很多为新中国壮烈牺牲。1927年,共产党员金鹤钦、黄保银、黄润生等被惨杀于葛家山前田野。
此外,葛家山村还涌现大批仁人志士,如:
黄兆枚,高山人。清末进士,吏部主事,著述甚丰,民国时在全国文学界影响颇大,所撰长沙天心阁“四面云山皆到眼,万家灯火总关心”联,忧国忧民之情可鉴,被公认为天心阁首联。吉林日报曾大篇幅报道“黄兆枚对近代吉林文化做出的贡献已为众多吉林人所认同……”,即指其《鸡林杂咏》遗作,百年来未被遗忘。
黄国厚,女(1883-1967),清泰村人,首批留日女生之一,1903年率先在影珠山麓西冲开办女子学堂,与人共创明耻小学堂。迁长沙后改名为“衡粹”女校,后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北京市文史馆馆员。
李仲麟,清泰桥人,1886年生。从小立志报国,投奔四十九标,被选入随营学校,毕业时名列榜首。同盟会创立,他联络革命党人,南北奔走国事。1916年参与讨袁护国,升铁道警备司令。1917年湘南起义,任护法军前卫司令,与刘建藩、林修梅并称三杰,极著声威,被授少将衔。1920年任湖南陆军第六区司令,不幸被赵恒惕杀害。1928年5月国葬于岳麓山穿石坡。
李承干,1888年生于葛家山李家屋场。1905年考入湖南高等学堂,次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为中国兵工开拓者,当了17年厂长,衔升中将,被誉为“中国兵工的国宝”。
1947年3月,愤然辞去兵工厂厂长职务,赴美考察。回国后,任南京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协理兼硫酸氩厂厂长。南京解放前夕,拒绝将厂迁往台湾,组织职工护厂保产。1949年,周恩来亲自派人接李他到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1955年任国家计量局首任局长。1959年病逝于北京。
杨宣诚,1890年生于葛家山张家大屋。16岁考留日海军官费生,为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任南京参谋本部少将高参。1932年晋升海军中将。后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厅长,主持对日作战谍报工作。1943年,为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高峰会议的中国首席代表,不辱使命。回国后任外事局局长,分析预测到日本将偷袭珍珠港,引起美国总统罗斯福重视,获同盟国嘉奖和美、英、苏、法政府授予的勋章。1945年8月,杨宣诚是中国出席东京受降仪式的三人之一。1947年随陈仪去台湾,脱离军界,1962年病逝。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11:39 , Processed in 0.1011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